基本信息
书名:(全图解)篮球高手中锋技战术全攻略(附光盘)
定价:25.00元
作者:蒋薇 等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01
ISBN:97875644029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指点篮球技术入门到提高的捷径,精讲细解易学易练完全实战,技术强化训练*实用的指导手册。
内容提要
本书以生动形象的技术图解,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锋技战术的基础知识。全户共分八个部分,内容包括:中锋七大要素;中锋控球技巧;中锋投篮技巧;中锋脚步动作等。
本书既可以作为篮球运动员的指导手册,又可供篮球教练、体育教师进行篮球教学时参考使用,也适合广大篮球爱好者阅读。
目录
一、中锋七大要素
(一)站位
(二)信号(手势)
(三)控制球
(四)确认身后的防守
(五)向球篮方向转身
(六)准确投篮
(七)积极拼抢篮板球
二、中锋控球技巧
(一)接球练习
(二)传球练习
(三)固定抢位传、接球练习
(四)移动抢位接球练习
(五)中远距离传球练习
三、中锋投篮技巧
(一)罚球
(二)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
(三)急停跳投
(四)近距离投篮
四、中锋脚步动作
(一)脚步移动练习
(二)脚步移动组合练习
五、中锋突破技巧
(一)原地持球突破
(二)后转身持球突破
(三)前转身持球突破
(四)投篮假动作变交叉步突破
(五)做同侧步突破假动作后,变交叉步向右突破
(六)交叉步变同侧步突破假动作,再变交叉步突破
六、中锋进攻技巧
(一)中锋外策应位置进攻
(二)中锋内策应位置进攻
(三)中锋在罚球后给外线策应做掩护
七、中锋防守技巧
(一)防守无球中锋
(二)防守持球中锋
(三)中锋防守技术练习
八、中锋抢篮板球技巧
(一)抢篮板球技术分析
(二)抢进攻与防守篮板球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所谓的“攻略”拿到手,我真是满怀期待,毕竟标题里“全图解”和“全攻略”的字眼实在太唬人了。我主要想找一些关于现代篮球战术体系中,尤其是针对挡拆后持球中锋(P&R Bigs)如何阅读防守、如何利用脚步和假动作制造空间的心得。我看过不少关于内线脚步和背身单打的经典书籍,那些书里对于力量的运用、重心控制的细节描述得非常到位,哪怕是黑白图片也能让人想象出那个对抗的张力。然而,翻开这本书,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本过时的训练手册,内容停留在上个世纪的低位背身教案上。它洋洋洒洒地介绍了各种基本的卡位动作,比如“学会用身体去接触对手”,这种话对于一个真正想提高的业余球员来说,简直是废话文学的巅峰。我期待看到的是如何利用对手的站位偏差进行微调,比如在面对联防时,中锋如何通过一个眼神或者一个细微的侧身移动,就能瞬间瓦解对方的防区,这些战术层面的解读完全缺失了。更别提什么数据分析或者高阶指标在指导中锋决策中的应用了,这本书似乎完全活在一个没有“效率”概念的篮球世界里。当我翻到关于篮板球的章节时,我只是看到了“卡位、跳起、保护”,这种基础到连初学者都会觉得多余的描述,让我不禁怀疑作者是不是真的深入了解过现代高强度比赛中,卡位时那种毫秒级的攻防转换和对二次进攻机会的精确预判。
评分这本书的“战术攻略”部分,给我的感觉像是从一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篮球杂志上拼凑而来的。我是一个热衷于研究现代篮球“拉开空间”哲学的球迷,深知中锋在现代进攻体系中的地位已经从单纯的“低位支点”转变为“高位组织核心”或“掩护与冲击的执行者”。我关注的是如何利用中锋的视野和传球能力,来稀释对手的防守注意力,而不是仅仅依靠他的身高去完成二次进攻。这本书里,关于中锋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高位发起点”的讨论,简直是凤毛麟角,寥寥几句话带过,完全没有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技术细节,比如如何利用面筐姿势的威慑力来观察全场,或者在接球后如何通过连续的假动作来骗取协防者站位。它似乎固执地认为,中锋的价值就在于“得分”和“篮板”,而“组织”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加品。当我翻到“防守篇”时,发现其主要篇幅都放在了传统的“区域联防”和“人盯人”的基础站位上,这对于一个已经掌握了基础防守概念的球员来说,价值有限。现代防守更强调轮转换位、换防时机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沟通来弥补身高劣势,这些高阶的团队防守理念,在这本书里根本找不到影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本停留在基础理论层面的教材,缺乏对实战复杂性的洞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让我感到非常出戏和陈旧。它大量使用了一些现在球场上已经很少听到的术语,或者对某些术语的定义与当下主流篮球界的理解存在偏差。比如,它在谈论“速度”和“爆发力”时,总是强调“腿部的绝对力量”,这让我想起了那些老派的举重教练的口吻。现代篮球更侧重于“速度的质量”,即如何在触地瞬间把力量转化为水平移动的速度,以及如何通过更快的反应速度来抢占位置。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充满了说教感,语气非常“权威”,但这种权威感并没有建立在扎实的现代案例分析之上,反而更像是一种经验的自我肯定。例如,在描述如何对付“快攻反击”时,它只是简单地建议“后卫要第一时间回防”,而没有探讨当今快攻战术中,中锋在由攻转守的瞬间应该采取的站位策略——比如是选择阻碍传球路线还是直接沉退到篮下。这种对战术细节的粗略处理,使得整本书的“攻略”成分大打折扣,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没有获得任何可以立即在实战中应用的新思维,只是回顾了一些早已被时代淘汰的基础概念。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那张附带的光盘去的,想着里面或许会有一些高质量的视频演示,毕竟“全图解”的文字部分已经让我略感失望,视频或许能挽救一下。我本来期望看到的是慢动作回放,详细分解那些顶尖中锋如约基奇或恩比德在处理不同防守压力下的决策树。比如,当面对协防者快速到位时,他们是如何在极短时间内选择是急停跳投、顺下强攻还是一个精准的地面传球给外线射手。这些内容需要视觉辅助来帮助理解那种空间几何学的变化。结果呢?光盘的内容简直让人啼笑非谁。播放出来的画面质量粗糙得像是录制于十年前的业余比赛集锦,而且视频里的“战术演示”更多像是一群人在空旷的球场上慢悠悠地走位,缺乏对抗和节奏感。它没有提供任何关键帧的分析,更没有用箭头或文字标注来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尝试去模仿其中一个“策应”的动作,结果发现,在没有实战压力的环境下,这个动作显得极其笨拙和不自然。一个真正好的教学视频,应该能将那些复杂的、潜意识的动作,拆解成可学习的步骤,但这张光盘只是把一些简单的跑位重复播放了几遍,让人完全抓不住重点,更别提将这些动作融入到五人团队配合中了。
评分让我最感到困惑的是,这本书的“图解”部分质量极度不稳定,甚至可以说是误导性的。在描述一个“接球转身跳投”的技术时,我注意到配图中的中锋身体重心明显偏高,双脚打开的宽度也明显不符合现代篮球对稳定性和爆发力的要求。正确的发力点应该是在屈膝、下沉重心的基础上,利用地面反作用力完成爆发,但图示的动作看起来更像是直接从站立姿势起跳,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极易在对抗中失去平衡。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图解似乎是不同动作的简单拼接,缺乏连贯性。例如,在展示“假动作后突破”时,第一张图是漂亮的脚步预备,但紧接着下一张图,他已经完成了一个类似欧洲步的上篮,中间那个至关重要的“变向”细节被完全跳过了,仿佛这个技术是瞬间完成的一样。这种缺乏逻辑流程的图解,对于一个需要通过视觉学习细节的读者来说,是极其不友好的。它给人的感觉是,作者只是收集了一些他认为“看起来很酷”的静态照片,然后把它们粗暴地塞进了“步骤”的框架里,而没有真正理解动作连贯性背后的物理原理和技术要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