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体操初级教程
: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张予南,高留红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64407452
字数:
页码:3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体操初级教程》是在遵循《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对体操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一线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编写而成,是一本适合于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学生学习的教材。
内容提要
《体操初级教程》共分13章,主要内容包括:对体操的认识,体操发展简况,体操术语,体操课程的教学设计,体操教学课的组织与方法,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持轻器械体操,保护与帮助,器械体操,体操活动性游戏,身体素质训练,体操比赛的组织与方法。
目录
作者介绍
张予南,硕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77级体操专业,同年留校任教。北京体育大学“体操精品课程”负责人;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特聘专家;国家体操中心体操等级运动员规定动作修订及推广组核心成员。曾获北京体育大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北京体育大学先进个人奖;2006年获得省部级体育科学论文二等奖;2008年获得北京体育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年获得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训练论文报告会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参与完成课题一项;主持及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两项、校级课题六项。参加《体操大词典》、《体操》、《竞技体操高级教程》等多部专业书籍的编著工作;主编出版《团体操》、《呼啦圈》等专著。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40余万字。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先后选入第五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07年国际教练教育委员会全球教练员大会、第十一届全运会科学大会、2008年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体育教学训练科学大会、2010年全国民族传统体育学术大会、2010年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科学大会、2011年第二十六届世界大会科学大会。
高留红,硕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0年入选陕西省体工队,1973年入选国家体操集训队。1985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系,同年留校工作。主编《团体操》教材并担任团体操课程主讲教师。曾任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国家二三级体操运动员规定动作》推广组副组长,负责大纲的修订和推广工作。多次策划组织全国体操规定动作比赛。所撰写的论文先后入选第五届、第八届中国体育科学大会、第十六届亚科会、二十六届世界大会学术大会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曾获教育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评审专家称号及北京体育大学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图文排版和阅读体验的人,毕竟是用来学习的工具书,如果阅读起来让人感到疲劳,那学习效率自然会大打折扣。这本书在视觉设计上绝对是下足了功夫。它的纸张质感非常好,不是那种廉价的反光纸,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很有质感,即便是被我翻阅了无数次,边缘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卷曲或磨损。版面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内容的充实感,又避免了信息过载带来的压迫感。特别是那些步骤分解图,它们不仅仅是静态的图片,很多地方还用箭头和虚线标注了力量传导的方向和关节的旋转轴心,这一点在理解那些需要精准控制的动作(比如某些转体和支撑动作)时,简直是太有帮助了。我试着在练习时对照书中的图示,以前那些总是感觉“不对劲”的动作,经过图文的对照解析后,立刻豁然开朗。这种注重细节的制作态度,足以说明出版社对“初级”读者的重视程度,他们真的想让每一个初学者都能顺畅地迈出第一步,而不是被晦涩的图示劝退。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教程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教会你“为什么这么做”。这本教材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在介绍每一个技术动作之前,都会有一个简短的“原理揭示”部分。例如,在教我们如何进行正确的弓步(Lunge)时,它不会简单地告诉你膝盖不要超过脚尖,而是会解释为什么超过脚尖会对膝关节产生不必要的压力,以及正确的重心分布如何更好地调动臀部和腿部深层肌肉群。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深度。我开始明白,体操训练并非只是重复性的动作模仿,而是一个基于生物力学和身体控制的系统工程。这种底层逻辑的建立,对我后续自学更高阶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正确使用你的身体”的入门指南,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从实战应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它非常贴心地设计了一个“一周训练计划推荐表”,将复杂的训练内容模块化,让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灵活组合。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针对家庭训练者考虑到了空间限制的问题,很多动作的变式都提供了“无器械”或“最小器械”的替代方案。比如,对于需要吊环或单杠的动作,书中明确给出了用弹力带或地面对抗来模拟相似肌肉募集效果的方法。这种对现实条件的充分尊重和解决方案的提供,体现了编写团队的实战经验。我按照它推荐的初级循环训练做了几天,即便是每天只抽出半小时,也能明显感觉到核心稳定性和柔韧性有所提升,那种“身体被唤醒”的感觉非常美妙。它不是那种只适合在专业体育馆里才能使用的教程,而是真正能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健身伙伴,这一点,是很多同类书籍所不具备的强大优势。
评分说实话,我买了不少运动方面的书籍,很多都是买了之后就吃灰了,因为它们要么内容太偏向理论,晦涩难懂,要么就是实操性太强,对于零基础的我来说根本无从下手,做两下就觉得肌肉酸痛,然后热情就消退了。但是这本教程的处理方式却非常巧妙,它似乎深谙“循序渐进”的真谛。它没有一上来就让你挑战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复杂技巧,而是花费了相当大的篇幅去讲解“安全第一”的原则,从场地选择、着装要求到最基础的拉伸和放松,都做了详尽的说明。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俯卧撑”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时,对不同身体结构的人如何微调姿势的建议,这体现了编纂者对人体工程学的深刻理解。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竟然还加入了针对常见运动损伤的初步识别和处理建议,虽然这部分内容不能替代专业医疗,但对于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多了一份心理上的保障。这种全方位的关怀,让我在翻阅时感到非常踏实,仿佛手里拿的不是一本冰冷的教材,而是一位时刻关注着我进步的私人教练的笔记。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点睛之笔,那种充满活力的橙色和沉稳的蓝色搭配在一起,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作为一个对运动充满热情,但又总是在起步阶段感到迷茫的新手来说,这本“初级教程”的标题就像一盏指路明灯。我特意去翻阅了一下它的前言部分,作者的语气非常亲切,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业术语堆砌,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练,耐心细致地和你拉家常,告诉你为什么热身如此重要,以及如何正确地建立身体意识。书里配的那些插图,线条流畅,人物动作的分解步骤清晰到令人发指,即便是像我这种肢体协调性比较差的人,也能大致明白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在哪里。尤其是关于平衡感训练的那几页,它不仅仅是告诉你“保持平衡”,而是深入剖析了核心肌群的激活方式,甚至还提到了呼吸与动作的配合节奏,这一点对于建立扎实的运动基础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专业且极具亲和力,让人立刻就有翻开正文、撸起袖子就开始练习的冲动,而不是把它束之高阁当作一本“收藏品”。它成功地跨越了专业与大众之间的那道无形之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