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科学300问:人体编 9787010083247

身边的科学300问:人体编 978701008324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艳 等 著
图书标签:
  • 科学普及
  • 人体科学
  • 健康
  • 儿童科普
  • 青少年读物
  • 问答
  • 知识
  • 生理学
  • 医学常识
  • 科普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083247
商品编码:2965903465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身边的科学300问:人体编

:23.00元

售价:15.6元,便宜7.4元,折扣67

作者:马艳 等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01

ISBN:9787010083247

字数

页码:17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套丛书以学科为轴分为10册。它们分别是:动物、植物、天文、地理、物理、化学、体育、人体、医疗卫生、常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每一册书都用300 个简单明了的问题贯穿起来,一问一答的形式,开门见山。这样大家一看目录就知道有没有自己想要的知识。我们的问题设置尽量贴近农村百姓生活,语言追求大白话,让大家看着不那么揪心,比较舒坦。例如,常识一册里,里面的问题多是贴近大家生活的小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水土不服”、“冬天怎么洗澡才健康”、“水井的水怎么保持干净”,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和大家的健康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小中见大,这也是本丛书编写的理念之一。

目录

1.为什么说脑子越用越好使
2.脑袋越大越聪明吗
3.为什么有人会前怕狼后怕虎
4.为什么说“玩的就是心跳”
5.夜晚入睡以后,为什么在早上不会忘记醒来
6.为什么说大脑是人体的指挥中心
7.为什么吸烟会影响人的大脑
8.一些不好的习惯会损害人的大脑吗
9.营养与智力有关系吗
10.为什么眼睛能看见东西
11.人为什么要长两只眼睛
12.人为什么会不由自主地眨眼睛
13.为什么眼珠会同时转动
14.为什么有的人是单眼皮,有的人是双眼皮
15.人为什么会“一把鼻涕一把泪”
16.为什么眼睛不怕冷
17.眼球里面也有水,为什么不会结冰
18.为什么东西方人的眼珠颜色不同
19.为什么瞳孔的大小会变
20.为什么有的人一到晚上就看不清东西了
21.泪水也分不同的种类吗
22.为什么悲伤时,哭出来就舒服了
23.为什么眼泪是咸的
24.人为什么会流眼泪
25.流眼泪对身体有好处吗
26.打哈为什么会流眼泪
27.为什么有的人分不清颜色
28.老花眼可预防吗
29.沙眼是不是眼睛里有沙子
30.怎么预防沙眼
31.近视眼是怎么回事
32.人为什么会近视
33.青少年怎样预防近视眼
34.耳朵为什么会发红发热
35.耳朵大是福吗
36.有些人的耳朵为什么会动
37.左耳比右耳更爱听甜言蜜语吗
38.听力也“重男轻女”吗
39.骨头也能“听”声音吗
40.为什么耳朵怕冷
41.为什么耳朵进水后听不清声音
42.为什么不要随便请人穿耳朵眼
43.如何保护我们的耳朵
44.为什么人会有耳屎
45.人为什么要有两个鼻孔
46.为什么人会流鼻涕
47.为什么鼻孔里会长鼻毛
48.人为什么会流鼻血
49.感冒时鼻子为什么不通气
50.为什么人的鼻子上会有黑头
51.为什么牙齿会有不同的形状
52.根据牙齿可以推测年龄吗
53.牙齿是实心的小石头吗
54.人有多少颗牙齿
55.为什么有些人的牙齿不是白色的
56.为什么牙龈会出血
57.牙齿为什么会被蛀空
58.拔牙后为什么要及时镶牙
59.叩齿可以长寿吗
60.怎样保护我们自己的牙齿
61.刷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62.舌头的颜色会变吗
63.人的舌头里有骨头吗
64.为什么舌头可以感知五味
65.为什么人的舌头感知能力会不一样
66.看到好吃的,为什么会流口水
67.口水为什么可以止血
68.唾液有什么作用
69.为什么有的人说话时嘴巴里会发出一种难闻的味道
70.嘴唇为什么是红色的
71.有些人的头发为什么是卷的
72.人的头发能数得清吗
73.头发能不断无限地长长呢
74.头发长见识就短吗
75.人的头发真能吊起大象吗
76.头发也能帮助破案
77.白发会越拔越多吗
78.为什么人老后,头发会变白
79.“少年白头”,真的会“老来不愁”吗
80.为什么会有“少白头”
81.年轻人怎么预防少白头
82.为什么有人会秃顶
83.为什么头发会掉
84.怎样预防脱发
85.为什么人会有头皮屑
86.眉毛和睫毛会长吗
87.眉毛为什么不像头发那样长
88.人为什么要长睫毛和眉毛
89.看眉毛就能知道身体好不好吗
90.皮肤只是美丽的外衣吗
91.人的皮肤有什么作用
92.皮肤的吸收作用决定于什么
93.为什么不同人的皮肤颜色会不一样
94.为什么皮肤会被太阳晒黑
95.怎样使自己的皮肤变白一些
96.皮肤过敏是怎么回事
97.皮肤湿疹是怎么回事
98.雀斑是怎么回事
99.为什么身上会有痣
100.胎记是怎么回事
101.白癜风是怎么回事
102.人为什么会长皱纹
103.吃盐太多易长皱纹吗
104.为什么手在温水里泡久了以后会发皱
105.人为什么会起“鸡皮疙瘩”
106.人在紧张时为什么会出汗
107.为什么有的人身上汗毛很多
108.人为什么要出汗
109.出汗是健康的标志吗
110.出汗多是怎么回事
111.汗为什么会发臭
112.狐臭从何而来
113.人体的脂肪是流动的吗
114.为什么会有酒窝
115.人体先变老的器官是哪个
116.左撇子更聪明吗
117.人的手为什么会比脚要灵活
118.为什么人的大拇指只有两节
119.扳手指时为什么会发出清脆的响声
120.剪指甲为什么不会疼也不会出血
121.指纹是怎么产生的
122.为什么指纹可以帮助破案
123.掌纹也可以反映身体状况吗
124.灰指甲是怎么回事
125.怎样保护手
126.什么是“鸡眼”
127.为何人在睡着时,小腿会突然间不由自主地抽搐
128.为什么说小腿肚是“第二心脏”
129.罗圈腿是怎么回事
130.什么是扁平足
131.走夜路时“兜圈子”是碰到鬼了吗
132.为什么站久了脚会发麻
133.为什么会有脚气
……

作者介绍


文摘

46.为什么人会流鼻涕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鼻腔黏膜时时都在分泌黏液,以湿润鼻腔膜,湿润吸进的空气,并粘住由空气中吸入的灰尘和微生物,这样形成的就是鼻涕。
正常人每天分泌鼻涕数百毫升,只不过这些鼻涕都流向咽喉了,加上蒸发和干结,一般就看不到它从鼻孔流出。其实感冒时流鼻涕是人体一种自然的清毒作用,吃药固然可以消除鼻塞等不舒服的症状,却也破坏了这种自然清毒作用。可以用吸入蒸汽的方法来改善鼻涕的困扰,这是一个省钱又能暂时解决鼻塞的办法。
常见的流鼻涕的原因有:
(1)感冒。初期为清水样或者黏液性,感冒后期可以出现稠涕。
(2)慢性鼻炎。鼻涕多为黏液性鼻涕。量可多可少。
(3)过敏性鼻炎。流清水样涕,量较多,伴有打喷嚏,鼻痒,可常年性发作,也可以季节性发作。过敏性鼻炎的病人可能伴有哮喘,尤其是小孩子。
(4)慢性鼻窦炎,多为黏液脓性分泌物,双侧或者单侧,伴有鼻塞,头晕或头昏,记忆力下降等。
(5)鼻息肉。流清水涕,感染时伴有流浓涕,可出现鼻塞,头昏,记忆力下降等。
(6)冷空气刺激鼻腔引起。小孩子比较常见,小孩子的分泌比较旺盛,如果没有其他方面的不舒服,不需要特别处理。
伤风感冒常常会引起流鼻涕。有的人感冒好了还经常流鼻涕,感冒时流涕称为急性鼻炎,此时鼻腔黏膜充血肿胀,腺体分泌增多即形成鼻涕。起初为清水样的,3~5天后变为稠涕,1-2周后可痊愈。如果急性鼻炎反复发作,鼻黏膜长期充血肿胀甚至肥厚,即变为慢性鼻炎,就会经常流鼻涕了。
鼻内有鼻涕时要用正确的擤鼻方法:按住一侧鼻孔,一侧一侧地擤。同时要在鼻腔通畅的情况下进行,否则鼻涕不易擤出,而鼻腔内脓涕可进入咽鼓管造成中耳炎。

序言



《身边的科学300问:人体编》 是一本深入浅出、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科普读物,旨在为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们,揭开人体这扇神秘而迷人的科学大门。本书以常见、贴近生活的人体现象和疑问为切入点,通过300个精心设计的问答,系统性地梳理了人体结构、生理功能、健康保健以及疾病预防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内容亮点与独特视角: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身边科学”的定位。它不拘泥于枯燥的专业术语,而是将人体科学的奥秘巧妙地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之中。从“为什么会打喷嚏?”、“为什么会脸红?”到“为什么会长高?”、“为什么会有梦境?”,每一个问题都源自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也都能在书中找到科学而易懂的解答。 深度解析,全面覆盖: 虽然以问答形式呈现,但本书的内容却极为丰富和系统。它涵盖了人体几乎所有的重要系统和功能: 骨骼与肌肉系统: 探索人体的支撑与运动机制,了解骨骼的构成、肌肉的收缩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运动强健体魄,预防骨质疏松等问题。我们会解答为何我们会摔倒,又是如何站立的,以及骨骼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 揭示大脑的奥秘,解析思维、记忆、情感的产生过程,以及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等感觉器官如何感知外部世界。你会了解到,我们看到的世界,听到声音,闻到气味,品尝到味道,感受到触碰,这些奇妙的体验背后隐藏着多么精密的神经信号传递。 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 详细阐述心脏跳动的秘密,血液在体内的流动,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了解我们的“发动机”——心脏,如何不知疲倦地工作,以及肺部如何如同精密的“空气净化器”般为我们提供生命所需的氧气。 消化系统与排泄系统: 剖析食物是如何在体内被分解、吸收和利用的,以及身体如何排出废物。我们将追溯食物从入口到能量转化的全过程,并理解身体如何高效地处理和排出不需要的物质。 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 介绍人体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以及强大的免疫系统如何抵御病原体的侵袭。你将了解到,身体内的一些“信使”——激素,是如何调控我们的生长发育、情绪甚至睡眠的,而我们的“军队”——免疫系统,又是如何24小时保护我们免受疾病的威胁。 生殖系统与遗传: 触及生命的起源和繁衍,解释遗传的规律和奥秘。本书会以科学的态度,解答关于生命延续的根本问题。 细胞与分子层面: 深入到人体微观的世界,介绍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DNA、蛋白质等生命基本物质的作用。我们会告诉你,组成我们身体的微小单元——细胞,拥有多么强大的生命活力,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科学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经验丰富的医学专家、科普作家和教育工作者组成,确保了内容的科学准确性。同时,他们深谙科普的艺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通俗易懂。大量的插图、漫画和实验小提示,更是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阅读体验。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增长见识,更能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实用价值,关注健康: 除了基础的人体知识,《身边的科学300问:人体编》也高度关注健康生活。书中包含了大量关于疾病预防、饮食营养、运动健身、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实用建议。例如,关于如何保持良好的睡眠,如何通过饮食增强免疫力,如何预防近视等,都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本书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拥有更健康、更有活力的生活。 面向广泛的读者群体: 本书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满足各个年龄段读者的求知欲。 青少年学生: 是学习人体科学的最佳补充读物,能够帮助他们巩固课堂知识,拓展视野,培养科学思维。 健康意识强的成年人: 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学习科学的保健方法。 对人体奥秘充满好奇的任何读者: 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乐趣和解答,满足对生命科学的探索欲望。 总结: 《身边的科学300问:人体编》不仅仅是一本科普书,更是一份关于我们自身最宝贵的礼物。它用最贴近生活的方式,最清晰的语言,最有趣的图文,带你踏上一场探索人体的奇妙旅程。翻开它,你会发现,原来我们每天生活、呼吸、思考的一切,都蕴含着如此精彩的科学故事。这是一本值得每个人拥有的、关于“我是谁”的科学指南。通过这本书,我们希望能帮助每一位读者更好地认识、理解和关爱自己的身体,享受健康美好的生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枯燥的科学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为什么我们会衰老”的章节,它没有简单地罗列衰老的迹象,而是从细胞、基因等层面,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衰老的本质,让我对生命的周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轻松活泼,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就像在听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分享他所了解的科学秘密。我曾经尝试过阅读一些其他的人体科普书籍,但很多都让我觉得晦涩难懂,读着读着就失去了兴趣。而这本书,却让我欲罢不能,每一页都充满了新奇感和探索的乐趣。它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自己的身体,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本关于生命和健康的百科全书,值得每个人细细品读。

评分

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是和一位博学又风趣的老师在聊天。书中的每一问一答,都充满了智慧的火花,又带着点小小的幽默感。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为什么睡觉会做梦”的章节,它没有简单地说“大脑活动”,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梦境的形成和可能的功能,比如巩固记忆、释放压力等等。听着书中娓娓道来的讲解,我仿佛能看到自己大脑里那神奇而复杂的神经网络正在运作。而且,书中的例子也都非常接地气,比如用“过山车”来比喻心跳的起伏,用“能量工厂”来形容细胞的新陈代谢,这些生动的比喻,一下子就拉近了科学与生活的距离。我平时不太喜欢阅读那些厚重的专业书籍,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科普读物的印象。它不炫技,不卖弄,只是默默地为你揭示生活背后隐藏的科学奥秘,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每次读完一章节,我都迫不及待地想和家人朋友分享,让他们也一起感受这份科学的魅力。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买这本书,主要是看中了它的名字——“身边的科学”。我总觉得,科学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应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完全没有让我失望。它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解读了最深刻的科学原理。我记得有一段讲到“为什么我们会哭”,它不仅解释了眼泪的成分,还探讨了哭泣背后复杂的心理和生理机制,让我对人类的情感表达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的插图设计也十分巧妙,它们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形象化,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我喜欢它那种“刨根问底”的精神,对于每一个问题,都力求解释得透彻、清晰,不留任何疑点。这本书让我觉得,科学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每次阅读,都感觉自己获得了一次“开智”的体验。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很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其实都有着非常科学的解释。比如,书里讲到“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到饿”,我一直以为就是肚子空了,但书里却详细解释了血糖、胃泌素、瘦素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机制,让我对身体的运作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书中的问答形式,非常符合我的阅读习惯。我不会被大段的文字淹没,而是可以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小问题,逐步深入了解。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像是在解开一个谜题,让人充满探索的欲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误区”的澄清,比如关于“多喝水就能排毒”的说法,书中就给出了科学的解释,让我们不再盲目跟风。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为自己的大脑进行一次“升级”,让我们的思维更加理性,更加科学。我把它放在床头,每天睡前都会随意翻阅几页,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新的惊喜。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朋友推荐下入手的。当时她就跟我说,这本书的排版很舒服,插图也生动形象,而且最关键的是,它不像市面上很多科普书那样,枯燥乏味,充斥着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的语言,把复杂的科学原理讲得明明白白。我当时还有点将信将疑,毕竟“科普”这两个字,有时候就意味着晦涩难懂。拿到书之后,我翻了几页,就完全被吸引住了。书里提到的问题,都是我平时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比如为什么打哈欠会传染?为什么我们在寒冷的时候会发抖?为什么鼻子流血的时候要把头仰起来?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却蕴含着有趣的科学知识。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它不会直接抛出答案,而是先引导你思考,然后一步步剖析,直到让你豁然开朗。而且,每解决一个问题,都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惊喜感,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真心觉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孩子们阅读,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知识梳理和拓展。它让我在生活中,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者,而是能用更科学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一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