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國科技服務的探索與實踐
定價:68.00元
售價:46.2元,便宜21.8元,摺扣67
作者:薛強
齣版社:東北大學齣版社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811029659
字數:578000
頁碼:39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本書主要介紹瞭我國生産力促進中心的發展情況,精選瞭五十個生産力促進中心科技服務的典型案例,主要包括服務外包、研發設計、谘詢診斷、技術轉移、科技金融、“三農”服務、技術服務、産業集群和産學研閤作等九個方麵。
本書以案例形式全景展現瞭生産力促進中心實施科技服務的模式、方法和流程等內容,對廣大科技服務工作者瞭解科技服務的實務基礎、操作技術和提升服務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評價一: 這本書,名為《中國科技服務的探索與實踐》,拿到手時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仿佛裏麵承載瞭無數智慧的結晶。作為一名在科技服務領域摸爬滾打瞭多年的從業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梳理行業發展脈絡、深入剖析實踐經驗的著作。然而,在翻閱瞭前幾章後,我發現此書的立意似乎有些超齣我的預期。它並非直接羅列具體的案例分析,也不是簡單地介紹某個技術服務的應用場景,而是更側重於從宏觀層麵去探討科技服務背後的哲學思考和發展趨勢。書中大量引用瞭國內外前沿的理論學說,並試圖從中提煉齣適用於中國科技服務發展的獨特路徑。這種“大而全”的視角固然有其深刻之處,但對於急於在實際工作中尋找具體解決方案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消化和理解。我期待它能更接地氣一些,用更多鮮活的案例來佐證其理論的有效性,畢竟,實踐齣真知。當然,這並不否定它作為一本啓迪思想、拓展視野的參考書所具有的價值,隻是希望在後續的閱讀中,能夠找到更多與我自身工作經驗産生共鳴的、具有操作性的洞見。
評分評價三: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可謂是起伏跌宕。當翻到關於“數字經濟時代的科技服務新業態”那一章節時,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空間。作者對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興技術如何重塑科技服務模式的描繪,既充滿瞭前瞻性,又顯得相當務實。他詳細分析瞭這些技術如何催生齣諸如平颱化服務、個性化定製服務、智能化運維服務等新型業態,並對這些新業態的商業模式、盈利點以及潛在風險進行瞭細緻的探討。這部分內容對於我這種關注行業前沿動態、尋求轉型升級機會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乾貨滿滿”。然而,在閱讀其關於“科技服務生態係統構建”的章節時,我又感到瞭一絲睏惑。作者花瞭大量筆墨來描繪一個理想化的生態係統圖景,其中涉及瞭政府、高校、科研機構、企業以及用戶等多個層麵的協同閤作。雖然理念很美好,但如何在現實中真正實現這種多方共贏、高效協作的生態係統,書中給齣的指導略顯模糊,更多的還是停留在理論層麵。這讓我不禁思考,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究竟該如何跨越。
評分評價五: 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圖書,不僅要有深刻的思想,還要有引人入勝的敘述。而《中國科技服務的探索與實踐》,在這方麵做得相當不錯。作者在講解復雜的理論概念時,善於運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動的語言,使得枯燥的技術話題變得鮮活起來。例如,在描述科技服務的“價值鏈”時,他將之比作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從根部的技術研發,到樹乾的服務能力,再到枝葉的市場拓展,層層遞進,清晰明瞭。這種敘述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非專業讀者也能從中獲得樂趣。此外,書中穿插的一些曆史迴溯和案例分析,雖然篇幅不長,但卻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抽象的理論有瞭具體的落腳點。比如,在討論“科技服務與創新文化”時,作者簡要迴顧瞭曆史上幾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並引申齣創新文化對於科技服務發展的重要性。這些細節的打磨,使得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加流暢和愉悅。總的來說,這本書在理論深度和可讀性之間取得瞭很好的平衡。
評分評價四: 《中國科技服務的探索與實踐》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對科技服務在全球化背景下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的深刻洞察。作者不僅僅局限於國內的視角,而是將中國科技服務的發展置於全球競爭的大環境中進行考察。書中對國際科技服務巨頭的成功經驗進行瞭剖析,並試圖從中找齣可供中國藉鑒的寶貴之處。同時,他也直麵中國科技服務在知識産權保護、人纔吸引與留存、國際標準製定等方麵的短闆,並提齣瞭建設性的意見。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分析“科技服務作為國傢戰略支撐”時所展現齣的宏觀視野。他將科技服務的發展與國傢創新體係、産業政策、經濟安全等緊密聯係起來,論證瞭科技服務在提升國傢軟實力和硬實力方麵所扮演的關鍵角色。雖然有些章節涉及的國傢戰略層麵的討論,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可能略顯晦澀,但整體而言,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理解中國科技服務發展脈絡的獨特視角,讓我們能夠更深刻地認識到其背後所承載的時代使命和國傢願景。
評分評價二: 初讀《中國科技服務的探索與實踐》,我的第一感受是它在概念的界定上極其嚴謹。作者在開篇就花瞭相當大的篇幅來區分“科技服務”與“技術支持”、“技術谘詢”等相近概念,並試圖構建一個更加清晰、更具包容性的學科框架。這一點對於我這種習慣於在模糊地帶工作的人來說,無疑是一次思維上的“洗禮”。書中對於科技服務在現代經濟體係中扮演角色的論述,也頗具啓發性。它將其視為連接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的關鍵橋梁,並強調瞭其在推動産業升級、創造新就業、提升國傢核心競爭力等方麵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探討科技服務如何賦能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部分,作者提齣的一些觀點,例如“服務即産品化”和“數據驅動的服務創新”,雖然並非全新概念,但在書中的闡述卻顯得尤為深刻和有說服力。我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價值更多體現在其對行業“是什麼”和“為什麼重要”的深度挖掘,而對於“如何做”的具體方法論,可能需要讀者自行在實踐中去探索和驗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