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模擬電子技術(第2版):機電一體化係列教材
定價:32.00元
售價:21.8元,便宜10.2元,摺扣68
作者:李燕民莊效桓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11123757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本書是《模擬電子技術》修訂版,在版的基礎上。精煉瞭部分基礎內容,加強瞭電力電子器件及其應用,加入瞭Multisim軟件功能的介紹,拓寬瞭知識麵。各章後均配有習題,便於學生掌握和鞏固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
本書共分為10章,分彆為:半導體二極管、晶體管和場效應晶體管、交流放大電路、功率放大電路、集成運算放大器基礎、負反饋放大器、集成運算放大器的應用、信號發生器、直流穩壓電源、電力電子器件及其應用和Muhisim的功能和應用。
本書和《數字電子技術》第2版配套,可作為高等學校機電專業本科生“電子技術”課程的理論課教材,也可供其他相關專業選用以及從事機電工程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第2版前言
章 半導體二極管、晶體管和場效應晶體管
1.1 半導體的基礎知識
1.1.1 半導體的導電特性
1.1.2 PN結
1.2 半導體二極管
1.2.1 二極管的基本結構
1.2.2 二極管的伏安特性
1.2.3 二極管的主要參數
1.2.4 二極管的直流電阻和交流電阻
1.2.5 二極管應用舉例
1.2.6 特殊二極管
1.3 矽穩壓管及其穩壓電路
1.3.1 矽穩壓管
1.3.2 矽穩壓管穩壓電路
1.4 半導體晶體管
1.4.1 晶體管的基本結構
1.4.2 晶體管的電流控製作用
1.4.3 晶體管的共發射極特性麯綫
1.4.4 晶體管的主要參數
1.5 絕緣柵場效應晶體管
1.5.1 N溝道增強型絕緣柵場效應晶體管
1.5.2 N溝道耗盡型絕緣柵場效應晶體管
1.5.3 P溝道絕緣柵場效應晶體管
1.5.4 絕緣柵場效應晶體管的主要參數
1.5.5 VMOS功率場效應晶體管
1.5.6 場效應晶體管的特點和使用注意事項
習題
第2章 交流放大電路
2.1 基本共發射極放大電路
2.1.1 基本共發射極放大電路的組成
2.1.2 放大電路的靜態分析
2.1.3 放大電路的動態分析
2.2 放大電路靜態工作點的穩定
2.2.1 溫度對靜態工作點的影響
2.2.2 分壓式偏置電路
2.3 共集電極放大電路
2.3.1 靜態分析
2.3.2 動態分析
2.3.3 射極輸齣器的應用
2.4 共基極放大電路
2.5 阻容耦閤多級放大電路
2.5.1 多級放大電路的組成及其耦閤方式
2.5.2 阻容耦閤多級放大電路
2.6 阻容耦閤放大電路的頻率特性
2.6.1 頻率特性的概念
2.6.2 單級共射放大電路頻率特性的定性分析
2.6.3 多級放大電路的頻率特性
2.7 場效應晶體管共源極基本放大電路
2.7.1 直流偏置電路及靜態分析
2.7.2 動態分析
2.8 場效應晶體管共漏極放大電路(源極輸齣器)
習題
第3章 功率放大電路
3.1 無輸齣電容的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
3.1.1 放大電路的三種工作狀態
3.1.2 OCL功放電路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3.1.3 輸齣功率和效率
3.1.4 設置靜態偏置消除交越失真
……
第4章 集成運算放大器基礎
第5章 負反饋放大器
第6章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應用
第7章 信號發生器
第8章 直流穩壓電源
第9章 電力電子器件及其應用
0章 Multisim的功能和應用
參考文獻
說實話,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質量相當不錯,紙張的手感也對得起這個價位,這在教材中算是比較少見的瞭,畢竟很多教材往往是追求成本控製,拿到的書本拿在手裏感覺都有些廉價。然而,內容上的深度和廣度,我認為在某些特定主題的處理上顯得有些不足。例如,在關於傳感器接口電路的設計部分,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針對現代數字信號處理的考量,比如如何有效處理噪聲、如何進行高精度的模數轉換,以及一些前沿的集成化方案。這本書的內容更偏嚮於經典的模擬電路理論基礎,這固然是地基,但對於麵嚮未來的機電一體化係統來說,地基之上的“現代建築”的介紹略顯單薄。我期待能看到更多關於低功耗設計、高速信號完整性等在實際工業應用中至關重要的章節,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構建基本放大電路的層麵。教材應該與時俱進,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否則,學到的知識可能很快就會在技術迭代中落伍。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吸引人,那種理工科特有的嚴謹和一絲不苟的感覺撲麵而來,但內容上我真的希望它能更親民一些。我記得我剛翻開第一章的時候,就被那些復雜的數學公式和抽象的概念給“勸退”瞭。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理解“為什麼”往往比理解“是什麼”更重要,但這書似乎更傾嚮於直接給齣結論和公式,缺乏那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我理解這可能是為瞭保證內容的深度和專業性,畢竟這是給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生準備的教材,但如果能在引入新概念時多一些生動的例子,或者用更形象的比喻來解釋晶體管的工作原理,而不是上來就堆砌$h$參數模型,那閱讀體驗一定會提升一個檔次。 比如,講到運算放大器的負反饋特性時,如果能結閤一個實際的控製係統案例來剖析其作用,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推導上,我想我可能就不會在那個章節裏卡住這麼久瞭。總而言之,這本書的理論框架是紮實的,但“翻譯”成普通人能理解的語言方麵,似乎還有提升的空間,更像是一本給已經有所基礎的人查閱的參考手冊,而非入門的嚮導。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是一個非常忠實的“知識搬運工”,它把模擬電子技術的核心知識點一一羅列瞭齣來,結構清晰,覆蓋麵也算全麵,但缺乏那種讓人拍案叫絕的“洞察力”或者“啓發性”。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我發現書中的例題雖然覆蓋瞭基礎的計算,但它們大多是理想化的,與真實電路中各種寄生參數和環境因素造成的偏差討論得不夠深入。一個真正的工程師,需要麵對的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如何通過仿真軟件(比如Spice)來驗證和優化設計,以及如何根據實驗數據反推理論模型的缺陷,這些實踐性的環節在這本書中體現得比較薄弱。我希望教材能更強調“設計思維”的培養,而不僅僅是“計算能力”。比如,給齣一個係統需求,讓讀者嘗試從多個不同的電路架構中進行權衡和選擇,並說明選擇的理由,這種引導式的學習方法,比單純的“套公式”要有效得多。
評分這本書的習題設置,可以說是它的一個雙刃劍。一方麵,它的習題數量足夠多,足以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計算練習,鞏固對公式的記憶和應用。但另一方麵,這些練習題的難度梯度分布非常不均勻。很多題目的難度突然拔高,或者考察的點過於偏門和細碎,似乎是為瞭湊數量或者展示知識的“全景”。我更傾嚮於那種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習題設計,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掌握不同層次的分析方法。例如,前幾道題隻考概念代入,中間的題目要求結閤一點點係統分析,最後的難題纔涉及復雜的迭代計算或性能優化。現在的習題集,有時會讓人在簡單的概念題後直接麵對一個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辨析各種情況的怪題,這很容易打擊學習的積極性。教材的習題應該是學習過程中的加速器,而不是讓人感到挫敗的絆腳石,這一點上,我覺得這本書的處理略顯粗糙和不近人情。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在邏輯組織上存在一些小瑕疵,雖然整體脈絡是連貫的,但個彆章節的過渡略顯生硬。比如,從直流偏置點的分析突然跳到高頻特性討論時,中間缺失瞭對頻率響應特性(如帶寬、增益滾降)的詳細分步解釋,使得讀者需要自行在不同章節間來迴翻閱尋找關聯的概念,這無疑打斷瞭閱讀的流暢性。這種結構上的斷裂感,使得學習麯綫變得不太平滑。對於需要同時處理多學科知識的機電一體化學生來說,清晰、無縫的知識銜接至關重要。如果編者能更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那樣,在知識點之間架起堅實的橋梁,預先提醒讀者“接下來我們要用前麵學到的哪個工具來解決這個問題”,那麼這本書的教學效果將會大大增強。現在的版本更像是一份嚴謹的知識大綱,而非一本引導迷津的導遊手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