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八卦太极拳是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八 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吸取太极拳和八卦掌、形意拳的 特点,共同创编的一套兼具三家精华的上乘内家拳术 。该拳种传授极为缜密,曾被认为已经失传。由李随 印著的《杨式八卦太极拳(附光盘)》所传,是李随印 先生直接得传于原中央国术馆副馆长张骧伍先生的套 路,其源流清晰,特点鲜明,内涵深邃。书中对八卦 太极拳的源流、传人历史,进行了客观全面的考证, 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术后附有演练光盘,以便读者学习。
第一章 杨式八卦太极拳综述
第一节 八卦太极拳源流
一、八卦太极拳的初创
二、八卦太极拳的发展
三、八卦太极拳的分支
四、八卦太极拳源流表
第二节 张骧伍先生传略
第二章 杨式八卦太极拳动作详解
第一节 八卦太极拳动作名称
第二节 动作图解的说明
第三节 八卦太极拳动作图解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虽然整体感觉很稳重,但内页的用纸质量和印刷精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特别留意了那些示范动作的插图,线条干净利落,黑白分明,对手臂、躯干和腿部的相对位置标注得非常精准。在某些关键的转折点,如“野马分鬃”的蓄劲和发力瞬间,作者甚至使用了多角度的透视插画来辅助说明,这种细节处理,极大地弥补了纯文字描述的局限性。很多传统武术书籍的图示模糊不清,要么是老照片,要么是线条潦草的手绘,让人抓不住重点。然而,这本书的图解清晰到几乎可以作为人体结构教学的参考。这表明了作者在出版前的准备工作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他们非常尊重读者的学习需求,力求将每一个技术细节都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需要反复对照图文来修正姿势的习练者来说,这一点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典又不失现代的设计感,让人在翻阅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作者对太极拳的理解深度。封面那种水墨晕染的效果,仿佛已经将太极的阴阳流转之美浓缩在了纸上。我尤其欣赏它在理论阐述上的严谨性,它不仅仅是罗列动作要领,更是深入挖掘了八卦掌与太极拳在哲学层面的共通之处。比如,书中对于“掤、捋、挤、按”在不同架势下的动态转换,描述得极其细腻,配上清晰的图示,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领。作者似乎非常擅长用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内家拳原理,读起来毫不晦涩,反而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它让我意识到,太极拳远不止是一套缓慢的动作组合,而是一门关于身体控制、呼吸协调和精神集中的艺术。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练习时的专注度和理解力。可以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内容深度是相得益彰的,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高品质的阅读和学习体验,远超我预期的入门教材水平。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极其口语化,仿佛作者就在你身边,手把手地指导你每一个细节。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具体招式时所采用的那种“经验分享”的语气,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灌输。比如,在讲解如何松胯沉步时,作者没有用太多拗口的术语,而是用“像坐在一个稳固的凳子上,但腿部肌肉完全放松”这样的比喻来引导,瞬间就有了画面感。这种贴近实战和日常感受的描述,对于像我这样,在练习中常常感到僵硬的人来说,简直是救星。而且,它对常见错误的纠正非常到位,每一条错误解析都配有作者的切身体会:“我刚开始练的时候,手臂总是抬得过高,结果发现全身的劲力都被锁在了肩膀上,后来调整了……”这种真诚的分享,让人感觉非常受用和亲切。它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不是冷冰冰的教科书,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拳师在耳边轻声细语的教诲,让我对坚持练习产生了更强的内在驱动力。
评分我对比了市面上好几本关于传统武术的书籍,这本书在解析动作的“意境”和“劲力走线”方面,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它没有过多地纠缠于历史典故的考据,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做到”上。作者对于“螺旋缠丝劲”的阐述,简直是一绝。他将这种复杂的劲力比喻成拧毛巾,强调了在运动过程中,关节始终保持对拉拔伸的状态,这一下子打通了我对内劲产生的疑惑。更出色的是,书中对“步法与身法的配合”给予了足够的篇幅,清晰地展示了八卦掌的走圈和太极拳的定式之间,如何通过灵活的步法实现转换和衔接。这种结构化的讲解,让原本觉得难以掌握的“形随意动”的境界,变得有迹可循。读完相关章节后,再去对着镜子练习,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响应速度和对重心的控制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这本书无疑是一本非常注重实效和内在体感的武术指南。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练习者的心理建设和武术精神的阐述。在讲解完所有的套路动作和发力技巧之后,作者用了一个专门的章节来讨论“习武之心”与“持戒之道”。这部分内容非常鼓舞人心,它强调了太极拳练习中“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并告诫读者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过分追求外形的“漂亮”,而应注重内在的“平和”。这种对武术文化深层价值的挖掘,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健身指导手册。它让我反思自己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还是为了追求一种心灵的宁静?作者巧妙地将传统武德融入到日常练习的指导中,让读者在学习招式之余,也能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武术套路,不如说是一次对传统哲学和自我修养的再认识,非常值得那些追求武学内外兼修的同道者细细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