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翟燕生、徐莹编著的《围棋入门(修订版)》由北京棋院资历有名围棋教练翟燕生和他的学生女子围棋个人赛优选和世界女子围棋赛优选徐莹合著,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科学总结。翟老师曾培养出张文东九段、徐莹五段、少年世界亚军陈耀烨九段等职业棋手及一大批业余五六段围棋高手。本书靠前版经26次印刷,印数高达69.6万册,曾荣获“金盾版很好畅销书奖”。本次修订使本书内容更加科学、系统、完善。本书是围棋爱好者自学成才的良师益友,是围棋初级教学的好教材。从情感上讲,这本书完全没有传达出围棋的魅力。围棋的乐趣在于那份“棋局如人生”的哲学韵味,在于黑白之间的无尽变化和对局中精神的交流。然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刻板、干燥,充满了冰冷的术语堆砌,读起来就像是在校对一份技术规格说明书。作者的文字缺乏感染力,没有丝毫对这项古老艺术的热爱和激情。我希望一本入门书能像一位耐心的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我进入这个神秘的世界,告诉我下棋时应该抱持什么样的心态。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只是一个信息仓库,冷漠地堆放着数据点,却没有将它们串联成一个有生命力的体系。我常常在阅读中感到疲惫和枯燥,这使得我更倾向于放下它,去看看那些更具启发性的围棋散文或对局评论,而不是强迫自己去消化这些味同嚼蜡的文字。
评分我特别留意了随书附带的练习题和自测部分,这本该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关键环节。然而,这些练习题的设计水平非常业余。很多题目设置得过于简单,几乎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出答案,对于巩固刚学到的知识点帮助甚微;而另一些题目又跳跃性太大,直接考察了书中几乎没有详细讲解的高阶技巧,让人感到无从下手。更要命的是,配套的答案解析部分极其简略,通常只给出了最终的落子位置,完全没有提供详细的解题步骤或思路引导。我解题的目的,是为了理解为什么这个解法是最佳的,而不是为了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缺乏高质量的、循序渐进的习题和详尽的解析,使得这本书的实践环节成了一个最大的短板。它给了我工具,却没告诉我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来磨砺自己的技艺,最终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一场灾难,字体大小不一,段落间距混乱,看得我眼睛生疼。有时候一个概念讲到一半,突然就换了个字体,让人瞬间出戏。更别提那些插图了,简直是上个世纪的印刷质量,模糊不清,很多关键的手筋和定式图,根本看不清棋子的落点,我只能靠着自己脑海中的想象去还原,效率低得可怜。买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而是在跟一本“反人类设计”的印刷品较劲。尤其是那些复杂的棋局分析,本来就烧脑,再加上这种糟糕的视觉体验,简直是双重折磨。希望再版的时候,编辑部能请个专业的版式设计师来救救急,否则这样的质量,真的对不起它“修订版”的称号。我本来对手感和纸质还有点期待,结果摸上去感觉像是在摸一本廉价的杂志,根本没有一本正经教材该有的分量感和耐用性。
评分我必须得说,作者的叙述逻辑实在让人抓狂。他似乎认为读者已经具备了某种程度的围棋常识,很多基础概念——比如“打吃”、“提子”这些入门者最需要的解释,他只是简单带过,甚至有些地方用了过于晦涩的术语,却没有给出清晰的例子进行佐证。当我翻到“布局”那一章时,一股强烈的错乱感袭来,他似乎在努力想把所有流派一下子塞进有限的篇幅里,导致每个流派都只讲了个皮毛,既没有深入探讨其核心思想,也没有给出实战中如何应对的通用策略。读完感觉像是在一个巨大的词典里胡乱翻阅,知道了很多名词,却完全不知道它们是怎么组合起来发挥作用的。对于一个想从零开始建立系统性知识框架的新手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高度浓缩的、且未经优化的速查手册,而不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入门向导。我需要反复查阅其他网络资源来补充和理解他这里一笔带过的内容,这极大地影响了我的学习连贯性。
评分这本书的“修订”之处在哪里?我实在看不出来。很多棋例的引用,比如古代名局的复盘,给出的结论似乎很权威,但推导过程却跳跃得厉害。当我试图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一遍完整的对局分析时,经常在某一步关键的攻防转换处感到困惑,作者只是简单地写了“黑在此处应变,方能取胜”,却没有给出“为什么”——这个“变”究竟巧妙在哪里,它打破了对手的哪种意图?这对于培养棋感至关重要。如果只是机械地记住几个固定的招法,那和死记硬背有什么区别?真正的入门书应该教人如何思考,而不是如何照搬。更令人不解的是,有些我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的、公认的现代围棋新理论或新定式,在这本“修订版”中完全没有涉及,仿佛这本书的时间停在了十年前。这让我对它的时效性产生了深深的疑虑,修订的意义难道仅仅是换了个封面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