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北京市农民合作经济发展历程
定价:60.00元
售价:40.8元,便宜19.2元,折扣68
作者:陈水乡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109201156
字数:
页码:4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北京市农民合作经济发展历程》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总论。探讨了北京市农民合作经济发展的背景意义。今天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是昨天的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要发展今天的农民合作社,就要研究过去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让历史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步伐。中篇,北京市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人民公社发展的历史进程部分。着重研究了北京市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细致入微地研究了从土改、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的发展过程。下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描述了当代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蓬勃地发展起来了。它的兴起既符合国际合作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着中国的特色和背景。
《北京市农民合作经济发展历程》:
(三)原则3:社员经济参与
社员对他们的合作社公正地出资,并民主控制他们的合作社的资本。该资本至少有一部分通常是合作社的共同财产。社员对作为取得社员资格的条件而应募的资本通常收取有限的报酬,如果有的话。社员分配盈余用于如下某项或所有各项目的:可能以建立公积金来发展他们的合作社,公积金至少有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按社员同合作社交易额的比例向社员返利;支持社员认可的其他活动。
ICA对于原则3的阐释。合作社这一规定,表明资金在该组织中是仆人,而不是主人。合作社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社员的需要。这一原则既规定了社员如何向合作社投资,也规定了如何决定盈余的分配。
这一规定一方面强调了社员必须向他们的合作社投资,另一方面规定,投资必须是公平的方式。实质上社员对合作社的投资有三种方式。一是在大多数合作社里要求社员入股——一股或多股,以取得社员的资格并取得社员的优惠。这种社员股金一般不支付红利。二是为促进合作社发展,社员可以从合作社盈余中提取公积金。通常提取的这部分盈余,全部或绝大部分归集体所有,代表着社员扶持他们合作社的集体成果。三是由于许多合作社对资金的需要远远大于他们可能在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合作社可以适当地要求社员在退休前或按某种周转的基数定期地向合作社投入他们红利中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合作社不支付利息,社员主要是从继续参与合作社的活动和未来的分红中受益。
合作社也可能不得不特别要求社员扩大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适当对投资按公平的利率付息,但这种利率应是竞争的利率,如或正规银行的利率,而不是投机的利率。
社员有管理资金的权力。在管理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的问题:一是不管合作社为其业务发展如何筹金,所有决定的 终决策权必须是社员;二是社员至少拥有集体积累的那部分所有权,这是他们取得集体成果的反映。
当合作社的经营产生盈余时,社员有权力和义务决定其如何分配。通常他们可能也应该选择的 重要的目的之一是,进一步发展合作社。
……
拿到这本书,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经济史著作,但读进去后,却被作者那种对土地和农民深厚的情感所打动。书中的故事,仿佛是北京郊区大地上的记忆碎片,被精心拼凑起来,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农民合作经济发展画卷。从土地私有到集体所有,从个体劳动到集体协作,每一个转变的背后,都凝结着农民的汗水、智慧和牺牲。作者以近乎白描的手法,讲述了合作社在不同时期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如何进行技术改造、如何处理成员之间的关系。这些细节的处理,让那些宏大的经济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尤为喜欢书中关于合作社如何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如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篇章,这让我看到了合作经济的实际成效和生命力。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了一段历史,更传递了一种精神,一种农民之间互相扶持、共同发展的精神。
评分这本书为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的集体化道路提供了一个非常具体的北京视角。作者深入浅出地梳写了北京市农民合作经济从萌芽、发展到变革的整个过程,其间充满了历史的印记和时代的变迁。书中对于不同时期合作社的组织形式、运作机制以及在国家政策影响下的演变,都进行了详实的阐述。我个人尤其对书中关于合作社在改革开放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如何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如何提升管理水平的部分很感兴趣。作者在分析这些问题时,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合作社内部的实际运作,展现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农民在集体经济体中,如何通过合作的力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活条件。它不仅是一部经济史,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农民集体智慧和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
评分读完这本书,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那股朴实而坚韧的农民力量。作者对于北京郊区农民合作经济从无到有,从探索到成熟的描绘,充满了历史的温度。书中最吸引我的是对于早期合作社成立过程中,农民们那种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的转变过程的细致刻画。他们如何克服对土地私有权的依恋,如何在思想上被动员起来,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变革并非一蹴而就。书中关于合作社如何组织生产、如何分配劳动和收益的论述,既有理论的高度,又不失实践的鲜活。尤其是那些关于合作社在应对市场波动、技术革新中的故事,展现了农民在集体力量的加持下,迸发出的巨大创造力。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合作社如何成为农民抵御风险、保障生活的重要平台的部分印象深刻,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互助,更是精神上的支撑。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农民在集体经济道路上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就,同时也让我思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激发合作经济的活力,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的福祉。
评分这是一部充满洞察力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地区的农业经济史,更是对中国集体经济模式演变的一次深刻反思。作者以宏观的视角,梳理了北京市农民合作经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其间涉及的政策调整、社会变革以及农民的实际生活,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关于合作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作模式,以及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合作社发展规律时,所展现出的辩证思维。他并没有简单地赞扬或否定,而是客观地揭示了合作经济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局限性。书中对合作社组织管理、资金运作、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探讨,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读到关于合作社如何从最初的简陋形态,逐渐发展成为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经济组织,这其中蕴含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的独特发展路径,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评分一本关于城市化进程中农业集体化变革的宏大叙事,字里行间流淌着历史的厚重感。书的开篇便将读者带入那个土地改革的时代,深刻描绘了合作社如何在贫瘠的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无数农民在集体主义旗帜下的辛勤耕耘,他们如何克服自然灾害、克服内部矛盾,一步步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书中对不同时期合作社组织形式的演变,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以及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得失,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读到关于改革开放后,北京市农民合作经济如何打破旧有体制束缚,重拾市场活力,这部分内容尤其令人振奋。作者没有回避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挑战与阵痛,而是客观地展现了市场经济冲击下,合作社如何调整策略,如何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书中对一些典型合作社的案例分析,更是生动形象,仿佛亲眼目睹了那些鲜活的实践。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时代画卷,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农村经济集体化道路上的探索与前行,其间蕴含的智慧与经验,对于理解当下中国农业发展的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