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西方钢琴艺术史 音乐卷 |
| 丛书名: |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点教材 |
| 作者/主编: | 周薇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806672365 |
| 出版年份: | 2003年2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184页 |
| 开本: | 1/16 |
| 图书定价: | 33.00元 |
| 实际重量: | 355 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点教材·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西方钢琴艺术史(音乐卷)》以西方音乐史上对钢琴(及古钢琴)音乐贡献突出的作曲家及其作品为论述对象,从宏观上梳理西方钢琴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书中虽举有大量的作品实例,但着眼点并不在于对具体作品的详尽分析,而是将大量作品中看似孤立、零碎的历史现象(点)串连起来,探讨各种现象的来龙去脉,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西方钢琴艺术史·音乐卷/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点教材·中国艺术教育大系》对各个时代的钢琴音乐家进行了寻找渊源和承继关系的纵向比较,也进行了探索同时代人影响的横向比较,既有以音乐史为背景的狭义比较,也有以文化艺术史为背景的广义比较。总之,通过从各个视角出发的大量比较,试图建立一张经纬交错的钢琴艺术历史宏图,以拓展钢琴学子的思维空间,使之加深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钢琴作曲家的风格特征的理解。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得很有心思,封面采用了典雅的米白色调,搭配着一些早期钢琴的线条插图,看上去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纸张的质地很不错,阅读起来触感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我特别欣赏出版社在版式上的处理,字体大小适中,段落之间的留白处理得当,使得复杂的音乐史料也能清晰地呈现出来。更难得的是,书中的一些关键乐谱片段的印刷非常精细,无论是五线谱的清晰度还是力度记号的准确性,都达到了专业教材的水准。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在目录的编排上,作者也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章节划分逻辑严密,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再到近现代的演变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让人一目了然地掌握整体框架。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只是随意翻阅,就被这种精心打磨的细节所吸引,它不像很多考研用书那样只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真正注重阅读体验和知识的系统性传递。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它最吸引我的一点,它既保持了学术研究的严肃性,又充满了对音乐艺术本身的热爱和激情。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腔调,而是充满了对历史人物和他们创造的辉煌时刻的深深敬意。读到描写贝多芬晚期作品时,那种文字仿佛能带着你穿越时空,去感受作曲家在耳聋和孤独中迸发出的精神力量,文字的画面感极强。我记得有一次读到关于德彪西钢琴音乐“印象派”色彩的论述时,作者用了很多描述光影和水流的词汇来类比和解释那些模糊而微妙的和声效果,让人在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音乐应有的听感。这种将“听觉艺术”通过“文字描述”精准传达出来的能力,是很多音乐史著作所不具备的。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它让我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更是为了更深层次地爱上和理解钢琴艺术的内在灵魂。
评分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结构设计极大地优化了复习效率。虽然内容详实,但作者并未采用那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大部头”式写作,而是通过大量精炼的总结性段落,帮助读者快速抓住每段历史时期的核心特征。比如,在总结古典主义晚期到浪漫主义早期的转折点时,作者会用一到两段话高度概括出“情感表达的自由化”和“技巧难度对演奏家要求的提升”这两大主线,然后才展开具体论证。这种“先总后分”的叙事节奏,非常适合应试学习者进行知识的框架构建和快速记忆。而且,书中对一些晦涩的音乐学名词的解释也非常到位,不会让你因为一个术语而卡壳。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极具耐心的私人导师,它知道你什么时候需要被鼓励,什么时候需要被鞭策,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远超出了我阅读过的许多同类入门读物。它并没有停留在对著名作曲家生平和作品的简单罗列上,而是深入剖析了钢琴艺术风格如何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随着乐器本身的演进而发生质变。比如,在论述海顿和莫扎特的奏鸣曲创作时,作者细致地描绘了羽管键琴到古钢琴(Fortepiano)的过渡时期,乐器机械性能的改进如何直接影响了作曲家对触键力度和音色层次的探索。这种由技术支撑艺术发展的论述角度,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理解。特别是关于肖邦作品中踏板使用法的分析部分,简直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细致,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用”,更解释了“为什么当时要那样用”,将演奏实践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让人在学习技术的同时,也提升了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这种穿透表象直达核心的解析,是高水平学术著作的标志,对于有志于从事钢琴教学或演奏研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评分我必须强调一下作者在史料引用和考据上的严谨态度。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和注释部分做得非常扎实,几乎每一个重要的观点或结论,都能在脚注中找到确切的出处,这在考研备考阶段尤为重要,因为这能保证我们所学知识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我曾为了一个关于李斯特早期钢琴技巧发展的论述,去比对了几本国际上知名的音乐史著作,发现这本书的综合性和准确性都名列前茅。它不仅关注了德奥主流体系,还巧妙地穿插了法国和俄罗斯学派的独特发展路径,避免了历史叙事的片面性。这种全球视野下的梳理,对于我们全面认识西方钢琴音乐的博大精深至关重要。读起来感觉作者是站在一个非常高远的历史制高点上俯瞰整个发展历程,娓娓道来,却又滴水不漏,让人对知识的建立产生一种坚不可摧的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