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老年健身功法——八段锦新编
定价:28.00元
作者:纪晓祺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520045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浦东新区社区教育丛书·生活保健系列·中老年健身功法:八段锦新编》针对社区的普及型教材来辅助中医养生功法的教学,大多数相关教材或是过于专业、或是只注重功法本身,忽略了中医养生与功法的内在联系,这将会使学习者不能够深入的理解养生功法的内涵。而《浦东新区社区教育丛书·生活保健系列·中老年健身功法:八段锦新编》,正是将其相融合,全方面的阐述了养生功法的作用、动作、呼吸、意念等相关信息。并着重体现科普性和易读性,通过多图、多方位分解演示,动作要领讲解,易犯错误的及时纠正,中医作用机制解析等诸多形式,使读者能够深入浅出的掌握八段锦。
目录
总序
序
一、八段锦的优势与功用
1.八段锦能够改善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统机能
2.八段锦能够改善中老年人呼吸系统机能
3.八段锦能够提高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4.八段锦能够提高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
5.八段锦能够提高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
6.八段锦的具体应用
二、八段锦的基本功
1.基本身形
2.基本手型
三、八段锦的分解动作
预备式
式双手托天理三焦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第六式双手攀足固肾腰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收势
四、八段锦的呼吸与意念配合
1.八段锦的呼吸配合
2.八段锦的意念配合
五、八段锦的经脉运用原理
1.八段锦中的经络养生
2.八段锦中经脉运用的功法原理
后记(一)
后记(二)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纪晓祺,湖北黄石人,中医世家,自幼学习中华武术,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曾获:第五届香港国际武术节女子剑术冠军;全国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运动会女子太极剑冠军、易筋经冠军、五禽戏亚军;上海市武术比赛女子太极剑冠军;世博年武术邀请赛四十二式太极拳冠军。擅长将中华武术与中医理论紧密结合,并灵活运用于教学当中。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排布,让我产生了一种仿佛在进行一场“身心对话”的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指导书,更像一位耐心、睿智的导师。我注意到,在每一个主要章节的开头或结尾,作者都会用一小段“心语”或“体悟”,这些片段语言风格非常哲理化,却又无比贴合练习时的感悟。比如,当讲到收尾的“收功回气”时,作者写道:“收束的不是动作,而是散逸的心神,让它在身体的容器中安稳栖息。”这种富有诗意的引导,让原本可能枯燥的收尾动作,有了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健身的目的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强身健体,更多的是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这本书巧妙地在技术指导和精神层面的抚慰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每一次的练习都变成了一次冥想和自省的过程。这种对整体生命质量的关注,是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和珍贵的地方,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健身功法书”的初始期待。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时,内心是有些许抗拒的,毕竟现在市面上太多“速成”和“秘籍”类的宣传,让人对知识的深度持怀疑态度。然而,深入翻阅后,我发现它完全不是那种浮夸的作品。它的内容结构严谨得近乎于学术研究,但阅读体验却远超普通教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呼吸导引”的阐述部分。作者没有简单地要求“深吸慢呼”,而是细致地划分了吸气时腹部、胸腔的起伏顺序,并结合不同功法的侧重点,给出了不同的呼吸节奏建议,比如在侧重舒展的动作中强调“向外扩张”的呼气,在侧重收敛的动作中则强调“气沉丹田”的内敛。这种对呼吸这种无形之物的具象化描述,非常具有指导性。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典故和功法起源的简短介绍,这些小小的知识点虽然不影响功法的练习,却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这套养生体系的敬畏感和文化认同,让人在动身之前,心中先多了一份对传统的尊重。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选用的那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蓝色调,搭配着烫金的标题字体,显得既专业又亲切。内页纸张的质感也很棒,不是那种廉价的亮白,而是略带米黄的哑光纸,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尤其是对动作图解的呈现方式,作者下了不少功夫。不是那种生硬的模特摆拍,而是非常细腻的线条勾勒,将每一个关键的关节转动和呼吸配合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甚至连初学者最容易出错的重心变化,都用不同的虚实线条进行了区分。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在阅读时感觉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我身边手把手地指导。而且,书中的章节逻辑安排得非常科学,从基础的预备式到每一势的分解动作,再到整套功法的串联练习,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完全没有那种为了凑字数而堆砌内容的空泛感。对于我这种常年伏案工作、腰颈椎不太好的人来说,这种详实而清晰的图文指引,简直是福音。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每一式功法时,不仅讲解了“怎么做”,还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这么做”的原理,将传统中医的经络理论与现代运动学知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起来不仅学到了动作,还增长了对养生的认知。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循序渐进”原则上的坚持,这是许多健身类书籍为了追求销量和“新颖感”而常常忽略的一点。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就是为我们这些零基础或者多年未运动的中老年朋友量身定制的。它没有一开始就堆砌复杂的套路,而是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讲解“热身与放松”的重要性。热身部分,它推荐了一系列温和的关节活动,并详细说明了每个动作应该保持的时长和频率,用量化的指标让读者心中有数。更绝的是,它还提供了一个“自检工具表”,让我们可以在练习完一套后,对照表格检查自己的体态是否到位,比如“肩膀是否下沉?”“脊柱是否正直?”等等,这种自我纠错机制的设计非常科学有效。它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动作,更是一种科学的自我管理和身体感知能力。这种注重基础、强调安全和自我评估的方法,体现了作者对读者身心健康的真正负责任的态度,而不是简单地提供一套“跳着练”的流程。
评分我最近对一些关于传统文化和身体修复的书籍比较感兴趣,这本册子(我得说它更像一本精心制作的练习手册而不是一本枯燥的教材)在我的书架上绝对算得上是鹤立鸡群的一股清流。它的语言风格极其平易近人,没有那种高高在上、故作深奥的术语堆砌。作者似乎很懂得中老年读者的心理,知道我们追求的是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在讲解“持球抱月”这个动作时,它没有直接用拗口的术语,而是比喻成“轻轻托起一个温热的、需要呵护的果实”,一下子就让动作的意境和轻柔感建立起来了。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后半部分专门开辟了一个“常见问题解答与调整”的专栏。这里面收录的问题都是极其贴近实际的,比如“练完后膝盖有点酸怎么办?”“如果一只胳膊力量不够,可以先做单侧吗?”等等。这些都是我在尝试其他书籍时从未得到明确解答的困惑。这体现了作者极强的实践导向思维,真正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将理论转化为日常的锻炼习惯,而不是只停留在纸面上的一套完美流程。这种“接地气”的写作态度,极大地增强了我的持续练习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