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各安好梦
定价:35.00元
作者:简妮弗·亚当斯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459099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各安好梦》是一本教你婚后健康睡眠的书,是一本让你婚后夫妻情感更甜蜜的书,更是一本现代睡眠时尚,让床不再是婚姻的坟墓的书籍,它将让你体验同居不同床开始的亲密关系。
内容提要
目录
序言 睡觉的故事/1
前言 设置场景/9
章 睡觉的社会史/1
第二章 睡眠科学/21
第三章 同床的真相/43
第四章 决策/87
第五章 商讨出一个结果来/129
第六章 如何让分床睡觉行之有效/151
第七章 邻居会怎么看?/199
第八章 晚安,睡个好觉/233
译后记/241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一次对“耐心”的考验,但最终的回报是巨大的。一开始,我有些被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日常细节所困扰,心想,这和主题有什么关系?情节推进得太慢了,是不是作者在凑字数?然而,当我读到中段,那些原本看似零散的线索开始以一种近乎几何学的美感交织在一起时,我才恍然大悟。作者并非拖沓,而是在为构建一个宏大而精密的结构打下坚实的地基。每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对话、每一个窗外飞过的鸟影,都在后来的某个时刻,以一种令人拍案叫绝的方式回归了叙事中心。这让阅读体验从被动的接受变成了主动的探案。我经常需要停下来,回头翻阅前面的章节,试图捕捉那些我最初遗漏的伏笔。这种需要读者积极参与构建意义的写作方式,在当代文学中是难能可贵的。它挑战了我们对“快节奏”的迷恋,提醒我们,真正有价值的体验往往需要时间去沉淀和发酵。这本书的格局非常大,它探讨的不是一朝一夕的恩怨,而是几代人命运的烙印,这种厚重感,不是一蹴而就的。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总体感觉是——沉静的震撼。它没有用惊天动地的事件来强迫你记住它,而是通过一种近乎冥想的方式,慢慢渗透你的意识。我发现自己读完之后,会不自觉地用书中的某些哲学性思考去审视我自己的生活。它提出的关于“选择的悖论”和“记忆的不可靠性”这些母题,是如此的深刻,但作者从未将它们教条化。相反,这些思考是自然地从人物的命运中“生长”出来的。举个例子,关于“时间”的流逝,书中有一段关于一座老旧钟楼的描绘,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标志,更成为了时间本身具象化的象征,它既精准又失准,既永恒又易逝。这种对抽象概念的具象化处理,是这部作品最迷人的地方之一。它不满足于讲一个好故事,它更渴望探讨一些永恒的、人类共通的困境。读完它,就像刚刚结束了一场深度心理治疗,虽然过程有些耗费心神,但收获的是对自我更清晰的认知和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从文学技法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视角转换处理得极为巧妙,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不像某些小说那样,始终锁定在一个角色的头部思维里,而是像一个高空的无人机,时而俯冲到某个次要人物的视角,展现出他们对同一事件截然不同的理解和反应,时而又拉回到全知视角,提供一种冷峻的、历史性的审视。这种多维度的观察,极大地丰富了故事的质感。读者不再仅仅是某个主角的“共情者”,而更像是历史的见证人。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写不同人物时所采用的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当描述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学者时,文字会变得严谨而充满术语;而描写一个街头流浪者时,语言则瞬间变得粗粝、充满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画面感。这种声音的切换,几乎不需要任何提示,读者就能立刻准确地识别出当前在“说话”的是谁。这种对“声音”的掌控力,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让整个故事充满了动态的生命力,绝非一池死水。
评分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的氛围,那一定是“空气感”。它不是那种重油重彩、情节驱动的阅读体验,而更像是一部氛围电影,你几乎可以闻到故事中弥漫的特定气味,感受到那种环境的湿度和温度。作者在环境描写上投入的精力,远远超出了仅仅是提供背景的范畴,环境本身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参与了叙事,甚至引导了人物的走向。例如,书中对某个特定季节特有的光线描绘,那种带着灰尘颗粒的下午三点钟的光线,它似乎携带了某种特定的情绪重量,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在场感”。这种文学上的沉浸感,是建立在对感官细节的极致捕捉之上的。我几乎能想象出作者在写作时,可能对着窗外,细致地捕捉光线和阴影的变化。这种对细节的偏执,最终铸造了一个立体、可信、且极具感染力的世界。它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一头扎进去,不再出来。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从一开始,作者就用一种近乎耳语的方式将我拉入了故事的核心,那种铺陈的细腻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缓慢旋转的万花筒中,每一个转折都藏着新的色彩和光影。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人物内心挣扎时的那种克制与爆发的平衡。有些作家习惯于将角色的痛苦赤裸裸地摆在你面前,但这部作品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让你“感受”到那种痛苦,而不是被告知。比如,主人公在面对抉择时的那些犹豫,不是大段的独白,而是通过对环境的细微观察、对某个特定动作的重复执行来体现的。这种“少即是多”的叙事哲学,使得当真正的高潮来临时,冲击力达到了顶峰。它不追求让你在每一个章节都惊呼“哇哦”,而是构建了一种持续的、深沉的张力网,让你在读完后,仍然能回味无穷。那种余韵,就像是夏日傍晚最后一片晚霞的颜色,虽然渐渐隐去,但留下的暖意久久不散。这本书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充满了雕琢的痕迹,但又浑然天成,绝不显得矫揉造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