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30岁后,你值得拥有这样的人生
定价:45.00元
作者:潘幸知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1132235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30岁是人生另一个“起跑线”。你的相貌、你的爱情、你的事业,完全由你做主。★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婚姻是一门需要学习的专业。学习婚姻经营的人,比不学习的人幸福指数高出96%。★另一个很残酷的事实:缘分并不是从天而降的。潘幸知用两性心理学帮你剖析爱上一个人、痛并快乐着的密码。★我的人生我做主!华人女性主义自媒体“潘幸知”原创出品,集结幸知在线情感咨询师们的洪荒之力。每对希望幸福的男女、愿意读懂身边的他的你,都必须拥有这本婚姻界的《》。
内容提要
★婚姻的本质是陪伴,而不是成全。
★婚姻是一场合作,只要是合作,就存在资源匹配的问题,你飞得太快了,你就会把对方甩掉,你飞得太慢了,你就会被对方甩掉。
真正美好的爱情应该是,两个坚强独立的人走到一起,彼此的视野变得更大、更宽广,是彼此欣赏对方*美好的部分,而不是一个弱者对一个强者的依附。
★你不妨把婚姻当作一局围棋。一场得以持续经营的婚姻,必定需要两个棋逢对手的人。如果你只围着对方的战略围追堵截,会丧失自己的战略。战略输,则全盘输。所以,在下围棋的时候,高手的战略是一边和对方过招,一边布自己的局。
如果婚姻是一场马拉松,大部分的人在声响起之前,都期望携手跑到终点。在这场爱的耐力考验中,却总有意想不到的时刻发生。只有刻不容缓往前奔跑的人,那些战胜了婚姻中的每一次逆境,痛并从容着奔跑的人,才会真正成为人生赢家。
目录
Part 1 婚姻的憧憬
找到属于你的“柳大尉”
节 选择爱,就要勇敢去面对
1.这,才是结婚的佳时机/ 2
2.战胜婚姻中的逆行,才能成就爱的新境界/ 7
3.30 岁,女人的第二次分化/ 11
4.如果婚姻是一场赌局,你必须要有赢定的筹码/ 13
5.婚后发现嫁错了,女人你可曾意识到错在哪儿/ 15
第二节 相亲是个什么鬼
1.大龄剩女脱单,三招致胜法 / 20
2.女性约会秘籍/ 29
3.未婚女性恐恋症/ 35
4.剩女三大“典型症状”/ 38
5.“剩女”十大解决方案/ 42
我爱问幸知
1.女人的口是心非,是一种天性/ 52
2.他配不上你,才用宠爱弥补你们之间的差距/ 54
3.裸婚,导致婚姻不幸福的概率有多高/ 56
4.不怕伤财,只怕伤心!女人要不要在经济上帮助男人/ 59
Part 2 婚姻的感知:
嫁给他,你嫁对了吗
节 激情,亲密与承诺
1.没有安全感的婚姻,犹如存不住爱的漏斗/ 64
2.好的婚姻,不是防出来的/ 67
3.透过爱情三元论,看男人为什么出轨/ 71
4.那个背叛家庭伤害你的人,他的内心并不平静/ 75
5.别被婚外情打败,好好接招吧/ 79
第二节 婚后你如何去衡量自己的另一半
1.他对别人都很好,为什么对亲人却很坏/ 86
2.好男不跟女斗?中国男人,你们错了/ 88
3.逃避型丈夫,逃的是什么/ 91
4.看起来文质彬彬的男人,婚后怎么能对妻子如此狠心/ 94
5.“婚内孤独”是把双刃剑/ 97
6.跟不爱的人一起生活,日日夜夜是苟且/ 101
我爱问幸知
1.男人外遇怎么办?我要不要管着他/ 110
2.我是一个“单纯”的第三者/ 112
3.非婚生子后,我该不该带他“找爸爸”/ 115
4.23 岁的我,是否应该学会背负”离婚“二字/ 120
Part 3 婚姻的经营:
幸福背后的温度
节 如何定义幸福
1.幸福方程式:争取、化解、取舍/ 128
2.我们控制对方,只是为了自私的幸福/ 131
3.无用而自由的仪式感,竟是维系婚姻的重要砝码/ 134
4.做对三件事,婚姻想不幸福都难/ 136
第二节 如何经营婚姻
1.期待、应该:亲密关系两大杀手/ 140
2.夫妻冲突与坏情绪,始于原生家庭的应对模式/ 143
3.修复与另一半的依恋关系:30 岁以后的重要一课/ 150
4.这三种模式,是破坏婚姻关系的大敌/ 156
5.爱他所以控制他?小控制怡情,大控制伤身/ 159
6.警惕!夫妻之间的信任是如何一步步丧失的 / 162
7.三大甜蜜药方,让吵架后的你们更恩爱/ 165
8.改变爱语,来征服“不听话”的丈夫/ 169
9.与爱人“深度沟通”四步曲/ 174
第三节 如何保持亲密关系的新鲜度
1.婚姻中的时间管理术/ 181
2.亲密关系三大绝杀技/ 187
3.婚姻的保鲜秘籍/ 191
4.亲密关系六步修复法/ 196
我爱问幸知
1.那么多有结婚证的,都没够格成为夫妻 / 207
2.别把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主动权,搞成零/ 210
3.爱人抱怨背后的潜台词/ 213
4.我们将婚姻活成了一场战争/ 216
Part 4 婚姻与家庭:
婆媳关系/ 孩子
节如何处理婆媳关系/ 家庭关系
1.因为婆媳关系而放弃一段婚姻,值得吗/ 220
2.婆媳关系两大杀手:边界不清、期待过高/ 225
3.想把“”婆婆改造成妈,趁早死心吧 / 229
4.作为男人,我是这样看婆媳关系的/ 233
5.婆媳关系中,你要善于夺取“领导权”/ 238
6.从30 秒到30 分钟,我用了整整十年/ 240
第二节别拿孩子当借口
1.七岁小孩,怎就有厌世情结/ 248
2.养孩子就像发射卫星/ 251
3.扔掉原生家庭教给你的模式,对委曲求全说不/ 254
4.甘愿成为婚姻附属品的你,不配拥有高质量的人生/ 256
5.离婚后,也要让对方拥有爱孩子的权力/ 258
我爱问幸知
1.想到将要与婆婆长期相处,我就头疼/ 262
2.动什么都别动“妈宝男”脑子里的“小人儿”/ 265
3.记住!婆婆是外人/ 267
Part 5 婚姻与成长:
爱自己从来都不晚
节在失败的婚姻中成长
1.我这么付出,为什么男人还在出轨/ 274
2.遇到糟糕的婚姻,千万别与爱同归于尽/ 277
3. 往前一步刀光剑影,退后一步万丈悬崖。遭遇婚外情,如何
疗伤/ 280
4.婚姻不幸这件事,是很容易遗传的/ 283
5.只有学会绽放生命的人,才能获取圆满/ 288
6.我这样捱过离婚时艰难的日子/ 291
7.想再次步入婚姻?你需要思考这些/ 296
第二节 做婚姻中的自立女性
1.爱自己从来都不晚,而且无止境/ 300
2.做女人,“弹性”很重要 / 303
3.真正的女性独立,是既能独行又能同行/ 305
4.妻子更对于丈夫来说,真是威胁吗/ 308
5.30 岁后,你值得拥有这样的婚姻和人生/ 311
我爱问幸知
1.如何看待自己,决定你有什么样的婚姻与未来/ 314
2. 面对在我困难时有婚外情的丈夫,作为带着两个孩子的单亲
妈妈,我要如何过今后的人生/ 317
情感自立与婚姻成败/ 323
作者介绍
潘幸知,幸知在线女性心理成长平台CEO,携手近千位心理咨询师,创办24小时贴身情感陪护平台“幸知在线”,帮助华人女性实现情感自立和精神自由。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在于它传递出一种“慢”的价值。在充斥着“加速”、“内卷”、“立刻行动”的时代背景下,它反而倡导一种审慎和深思熟虑的生活态度。作者反复强调,30岁后的“拥有”,不是指物质上的堆砌,而是指内心秩序的建立和精神世界的丰盈。这种“慢下来”的论调,绝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更具战略眼光的布局。它鼓励读者花时间去“内观”,去真正弄清楚自己“为什么”想要某种生活,而不是被外界的“应该”所裹挟。我读完后,明显感觉到自己对于外界的喧哗和诱惑产生了一种免疫力,不再盲目追求那些不适合自己的“人生KPI”。它仿佛为我的内心安装了一个强力的过滤器,让我能够过滤掉噪音,专注于构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有质量的人生底色。这对于一个在迷茫期寻找方向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评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似乎拥有一种罕见的“跨界整合”能力。它不像市面上那些专注于单一领域的书籍,比如纯粹的财务规划或者纯粹的情绪管理,而是将人生看作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系统。例如,书中在谈论如何提升工作效率时,会自然而然地引导到对睡眠质量和冥想习惯的探讨,而这些内容又与如何处理家庭压力紧密相连。这种系统化的思维框架,帮助我跳出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它让我明白,30岁后的人生,需要的不是修补单个零件,而是对整个“人生操作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升级和维护。特别是它对“时间资产”的重新定义,打破了我过去将时间简单等同于工作时长的刻板印象,转而强调“深度投入”和“精力恢复”的重要性,这对我调整日常的作息和优先级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新颖的体验。它不像传统导师那样高高在上地给出结论,反而更像一位经验丰富、和你同频共振的朋友,在深夜里与你促膝长谈。它的句子时而犀利如刀,直戳痛点,让你不得不正视自己逃避已久的问题;时而又温柔如水,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通达和慈悲,给予你重新开始的勇气。我注意到,作者非常善于使用富有画面感的比喻来阐释抽象的道理,比如她将人生的阶段比作爬山,有些路段必须负重前行,有些路口则需要轻装上阵,这种具象化的描述,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而且,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不会让人觉得拖沓,即便是在探讨深刻的哲学议题时,也能巧妙地穿插一些小故事或案例,使得理论和实践之间形成了完美的闭环。这种兼具文学性和实用性的文风,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愉悦的探索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内页排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舒服的。那种米白色的纸张,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不像是现在很多快餐式书籍那样轻飘飘的。封面设计简约又不失力量感,没有过多花哨的图案,只是用了一种沉稳的字体来突出书名,这一点我很欣赏。翻开书页,你会发现作者在文字的布局上非常用心,段落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丝毫没有压迫感,反而能让人慢下来,真正沉浸到文字所营造的氛围中去。我总觉得,一本好书,从拿起的那一刻起,它的“物性”就已经开始影响你的心境了。这本在物理层面上就做到了让人愿意去亲近、去反复翻阅,而不是读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的类型。尤其是那些加粗的、点睛的句子,它们被巧妙地放置在页面的特定位置,像是黑夜中的路标,指引着我思考的方向。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让整个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非任务。在快节奏的今天,能遇到一本如此注重细节和质感的书,实在是一种幸运。
评分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触是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现实又充满希望的“中年转型”指南,它没有空泛地谈论成功学或者心灵鸡汤,而是落脚于那些我们每天都在面对的琐碎却又重大的选择。比如,关于职业倦怠的讨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鼓励“辞职去追梦”,而是深入分析了如何在现有框架内优化自己的价值,如何在不牺牲稳定性的前提下,为自己创造新的增长点。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关系重塑”的那一部分,它直面了30岁后,原生家庭、伴侣关系以及朋友网络带来的复杂张力。我发现自己过去总是在被动地应对这些关系中的变化,而这本书却提供了一套主动出击的思维模式,教我们如何设定健康的边界,如何识别并维护那些真正滋养我们人生的连接。它让我意识到,人到中年,最重要的不是获取新的东西,而是学会如何“舍弃”和“聚焦”,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回报率最高的领域。这种脚踏实地的剖析,远比那些大而无当的口号来得更有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