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書名: 國傢相冊.(*輯)
書號: 9787010182940
定價: 48.00
作者/編者: 新華社“國傢相冊
齣版社: 人民齣版社
齣版時間: 2018年05月
目錄 :
勝利的日子
血染的黎明
翻身的日子
修“天路”的人
悲歡母親河
雲端的傳奇
江上往來人
風雪未歸人
奧運與國運
白洋澱紀事
內容簡介 :
翻開《國傢相冊》,瀏覽百年國史 ——係列微紀錄片同名圖書《國傢相冊》(*輯)齣版發行 由新華社“國傢相冊”欄目編寫的《國傢相冊》(*輯)圖書,近日已由人民齣版社齣版,麵嚮全國公開發行。 為踐行*總書記關於加快融閤發展、堅持創新為要的重要指示精神,拓寬主題宣傳和新聞報道錶現形態的邊界,在新媒體環境下,運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開展宣傳報道工作。繼《紅色氣質》微電影獲得巨大成功之後,新華社於2016年9月2日推齣係列微紀錄片形態的全媒體欄目《國傢相冊》,目前已接近百期。《國傢相冊》依托新華社中國照片檔案館的1000萬多張館藏照片而創辦,由新華社總編輯何平親自擔任總策劃,新華社全媒報道平颱、攝影部,新華網共同推齣。節目每集時長6分鍾左右,至今已播齣91集,總瀏覽量超過20億次,社會反響強烈,“曆史影像講述 視覺”的創新形式開業界先河。開播一年多來,《國傢相冊》獲得瞭一些紀錄片奬項,包括2017年度中國紀錄片學院奬、“*微紀錄片”奬、2017年中國十大*影響力紀錄片等。
翻開《國傢相冊》,瀏覽百年國史
——係列微紀錄片同名圖書《國傢相冊》(*輯)齣版發行
由新華社“國傢相冊”欄目編寫的《國傢相冊》(*輯)圖書,近日已由人民齣版社齣版,麵嚮全國公開發行。
為踐行*總書記關於加快融閤發展、堅持創新為要的重要指示精神,拓寬主題宣傳和新聞報道錶現形態的邊界,在新媒體環境下,運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開展宣傳報道工作。繼《紅色氣質》微電影獲得巨大成功之後,新華社於2016年9月2日推齣係列微紀錄片形態的全媒體欄目《國傢相冊》,目前已接近百期。《國傢相冊》依托新華社中國照片檔案館的1000萬多張館藏照片而創辦,由新華社總編輯何平親自擔任總策劃,新華社全媒報道平颱、攝影部,新華網共同推齣。節目每集時長6分鍾左右,至今已播齣91集,總瀏覽量超過20億次,社會反響強烈,“曆史影像講述 視覺”的創新形式開業界先河。開播一年多來,《國傢相冊》獲得瞭一些紀錄片奬項,包括2017年度中國紀錄片學院奬、“*微紀錄片”奬、2017年中國十大*影響力紀錄片等。
係列圖書《國傢相冊》根據同名微紀錄片《國傢相冊》改編而成。*輯收錄瞭《勝利的日子》《血染的黎明》《翻身的日子》《修“天路”的人》《悲歡母親河》《雲端的傳奇》《江上往來人》《風雪未歸人》《奧運與國運》《白 澱紀事》10個微紀錄片的內容。該書將微紀錄片中一晃而過的珍貴細節逐個展開,平麵化、靜態化地呈現,供廣大讀者仔細閱覽、品讀。該書中的文字部分由微視頻中生動精彩的解說詞整理改編而成。為瞭使圖書與微紀錄片互相促進,圖書中植入二維碼,讀者在閱讀圖片、文字的同時,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用手機對照觀看微紀錄片,能促進微紀錄片的二次傳播效果。
《國傢相冊》係列圖書的齣版,是新華社和人民齣版社在多媒體融閤産業發展上的一個有益嘗試,在傳播學上有*的示範意義。
讀完這本《國傢相冊》,我産生瞭一種奇妙的集體記憶重塑感。它讓我意識到,我們所理解的曆史,很多時候是基於文字的二手信息構建起來的,而影像的介入,提供瞭一種更接近現場的、近乎“臨場感”的體驗。它迫使我們重新審視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曆史敘事,因為你親眼“看到”瞭當時的人們是如何穿著、如何交流、如何看待周遭環境的。例如,其中關於某一時期基礎設施建設的組照,我原本以為會是那種工程學的展示,但它更多地展現瞭工人階層在烈日下專注投入的群像,這種對“人”的聚焦,比單純展示建成後的宏偉建築要震撼得多。這本書的價值,已經超越瞭一般的影像資料匯編,它更像是一個時代的情緒光譜儀,記錄瞭那個特定年份裏,整個社會的情感脈搏和精神麵貌。對於年輕一代而言,這無疑是一扇瞭解父輩、祖輩生活狀態的珍貴窗口;對於我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則是一次深沉而有益的懷舊之旅,讓人感慨萬韆,迴味無窮。
評分拿到這本《國傢相冊》後,我最大的感受是其敘事上的剋製與力量的平衡。它沒有用過分煽情的文字去引導讀者的情緒,而是把“話語權”很大程度上交給瞭照片本身。這是一種非常高明的處理手法,因為真正的曆史影像,它們自帶的衝擊力和信息密度,是任何矯飾的文字都無法比擬的。比如其中一組關於某次重要活動的跟拍鏡頭,從前期準備到最終落幕,時間跨度雖短,但通過幾個關鍵角度的切換,把那種莊重、有序又充滿活力的現場氣氛捕捉得淋灕盡緻,讓人仿佛能聽到當時的口號聲。我特彆欣賞編排的邏輯,它們並非嚴格按照時間綫索排列,而是巧妙地設置瞭一些主題性的闆塊,使得不同時期的影像能夠在視覺和主題上産生對話,這種跳躍感反而製造齣一種更立體的曆史縱深感。對於那些從小聽著特定曆史故事長大的人來說,看到這些鮮活的圖像,就好比找到瞭記憶中缺失的那一塊拼圖,那種“原來是這樣啊”的釋然感,非常寶貴。它不追求宏大敘事中的完美無瑕,而是忠實地記錄瞭生活中的“在場感”。
評分這本厚厚的影集剛拿到手的時候,沉甸甸的感覺就非常實在,裝幀也看得齣是用心瞭的。我本來就對攝影和曆史記錄類的書籍特彆感興趣,尤其是國傢級的影像資料,總覺得它們承載著一個時代最直觀的印記。翻開扉頁,首先映入眼簾的那些照片,那種質感和顆粒感,讓人一下子就仿佛穿越迴瞭那個特定的時間點。我注意到,編者在圖片的篩選上顯然下瞭大功夫,每一張照片都不是那種隨意堆砌的流水賬,而是經過瞭精心的考量和取捨,每一幀畫麵背後似乎都有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尤其是一些老照片,那種黑白或略帶泛黃的色調,配上人物堅毅或略帶迷茫的眼神,比起單純的文字描述,更能觸動人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建設場景的記錄,那些汗水、那些揮灑青春的身影,讓人油然而生一種對前輩們艱苦奮鬥的敬意。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相冊,不如說是一部用光影寫就的編年史,它不動聲色地勾勒齣瞭大國崛起過程中那些關鍵的、溫暖的、甚至有些粗糲的瞬間。對於想通過視覺方式瞭解特定曆史時期社會風貌的普通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影像誌。
評分我對這本影集的裝幀和工藝質量非常滿意。在這個數碼時代,實體書的質感顯得尤為重要,而這本相冊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紙張的選擇很有講究,那種略帶啞光處理的厚磅紙張,既能很好地還原照片的層次感和色彩深度(即便是老照片的灰階過渡),又避免瞭高光反射帶來的閱讀障礙。裝訂方麵也十分牢固,考慮到這是一本需要反復翻閱和把玩的書,它的耐用性是有保障的。而且,影像的排版設計也體現瞭專業水準,留白恰到好處,沒有過度擁擠的感覺,每一張照片都有足夠的“呼吸空間”來展示其細節。我甚至注意到,在某些跨頁的布局中,編者巧妙地利用瞭跨頁的延展性,將原本就具有連續性的兩張照片(比如一個場景的不同瞬間)進行瞭無縫銜接,極大地增強瞭視覺的衝擊力和故事的連貫性。這種對細節的把控,體現瞭人民齣版社在文化産品製作上的嚴謹態度,絕對不是那種草草付印的應付之作,而是可以被珍藏的影像藝術品。
評分說實話,作為一本官方背景的齣版物,我原本預期它會是那種非常“高大全”的正麵宣傳風格,但深入閱讀後發現,它遠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和人性化得多。編者團隊顯然在挖掘那些“小人物”的瞬間上下瞭苦功。我看到瞭一張極其打動我的照片,大概是某次豐收時節,一個農戶傢庭圍坐在桌前,光綫從窗戶斜射進來,孩子們因為太高興而有些局促不安,而父母的臉上是那種滿足而略帶疲憊的笑容。這張照片,它沒有宏大的背景,但它所傳達的關於傢庭、勞動與希望的主題,比任何政治口號都來得更有力量。這種細節的捕捉,讓整本書的調性從“國傢記錄”下沉到瞭“人民生活”,這是它最成功的地方之一。通過這些微小的切片,我們得以窺見那個特定年代普通民眾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生活韌性,他們的樸素追求。這種從“大我”到“小我”的過渡非常自然且流暢,使得曆史不再是教科書上冰冷的日期和事件,而是有瞭溫度和麵孔的具體存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