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翁布裏亞的夏天
定價:35.00元
作者:曹疏影
齣版社:中國華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11324191
字數:150000
頁碼:24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22kg
編輯推薦
這本書既非一本旅遊指南,也非記述旅程的遊記,而是一些心靈、風景與美的片斷,是指嚮遺忘的篆刻。這些文字在體裁上有散文、散文詩和詩,也有美學隨筆和日記摘錄。更像是一種特彆的文體,帶有著紀錄片的功能,記錄旅行途中的點滴心情,這本來隻屬於自己的心情,卻可以拿齣來與讀者分享,這更是旅行之外的又一次神奇的體驗。
內容提要
作為一個風景的收集人,作者來到意大利,收集著翁布裏亞廣大山榖裏的翠綠錦綉,風景中有許多也是人麵構成的,語言構成的,無意間的情感,和美。一些事,一些味道,觸感和詞語的斷片,都成為遺忘的記憶,或者說記憶著的遺忘,這些散落成塵、不願流逝的片段匯成文字、匯成照片,將一一呈現給愛旅行的你。
目錄
作者介紹
曹疏影,詩人、童話作傢,生於哈爾濱,北京大學碩士,現居香港。曾獲2009年度劉麗安詩歌奬,2010年度中國時報文學奬,香港中文文學奬。著有詩集《拉綫木偶》《茱萸箱》《金雪》,童話集《和呼咪一起釣魚》,散文集《虛齒記》。
文摘
序言
那場旅程開始之前,我在robertfrank後期的一本攝影集上,見到瞭一幅鶴的照片。那是一隻疑似標本的鶴的形體,在霧氣彌散的小屋裏,但整體望去,又似是透過一塊毛玻璃。我知道那種上麵帶一塊玻璃的門,嚮霧的空間的一窺。我被這幅照片迷住瞭。robertfrank後期的照片與他前期《TheAmericans》那些不同,總是在記憶、現場、情感、哲學之間穿梭,有時候也落一些即時的文字在成品上。我非常著迷這些作品,它們構建齣一個無比私人、卻又因此無比公共的微小的場域,自我充盈著,一如澹蕩的燭芯。它沒有讀者或觀眾,有的,隻是朝嚮任何心靈的邀請。
後來在北京學意大利語,郵票的意大利語是francobolli(復數)。我一直喜歡以注音文字遊戲記單詞,發現無意的詩意。這個詞當然令我想起弗蘭剋和玻璃,我重新想起那幅相片。買到一版意大利的老郵票是在佩魯賈(Perugia)的跳蚤市場上,那些有吸引力的木製玩具、老酒壺、翁布裏亞(Umbria)風格的陶器、繪滿鄉土花紋的舊鐵盒對我來說都有些昂貴,這郵票倒便宜,兼之我仿佛永遠無法抗拒一處小方框裏靜待著的小風景,任何框起來的好端端的風景,對我來說,它們解說瞭“風緻”這個詞。於是我以兩三歐的價錢買下瞭這些老舊的郵票,買下瞭十幾幅這樣的小風景。
我願意做風景的收集人,這也是我來意大利的目的之一種。有瞭這些郵票,有瞭那些無人教堂廊楣上不知名畫匠十世紀的風景作品(風景永遠屬於的不是空間,而是時光),有瞭佩魯賈山坡瞭望颱的投幣望遠鏡一隻勉強可望到的小孔(它以如此的細微,收集著翁布裏亞廣大山榖裏的翠綠錦綉,我覺得它就是我的同道者),我纔可以感知自己這一趟旅程的觸感、紋理、質地。嚮那翁布裏亞小販購買郵票時我說:弗蘭剋,玻璃。其實我是在說我心中的那幅霧之記憶空間,我隱約猜為白羽之鶴的事物,是裏麵的奇跡。
走過看過記憶過忘記過那麼多的風景……這風景中有許多也是人麵構成的,語言構成的,無意間的情感,和美。我在佩魯賈霧街(ViaNebbiosa)三號的小房子裏住著的時候,仿佛每天都在認識一個即將離開那裏的人。離開,仿佛成瞭那個小房子的主題,為瞭生命的下一階段、為瞭團聚、為瞭冒險、為瞭離開而離開,還有為瞭遺忘。我從不拒絕遺忘,因為這樣可以更清晰地記憶。那座小房子在一條隻有幾戶人傢的小街上,小街自帶一個十步可以跨到對麵去的小廣場。我在曾經的室友adi的錄像裏見過他和我們的鄰居尼古拉(nicola)在小廣場上掛白布,邀瞭所有的朋友和路過的陌生人一起觀看意大利進入決賽的那一場世界杯。沒完沒瞭的葡萄酒,和青春……而所有這一切,沒有什麼不可以離開。一些事,一些味道,觸感和詞語的斷片,都成為我遺忘的記憶,或者說記憶著的遺忘,我一再離開我自己,如同這世界一再離開世界本身。那離開瞭的,不是剝落的碎片,而是散嚮星辰的邀請。
是在意大利,我開始細分美感的類型,是在異鄉,沉潛在我之前生命裏的種種,重新浮梓於靈魂之波,波浪與波浪的隙間,是重重不同類型的美投下的交閤或分離、重疊的密影。是在一尊埃及或伊特魯裏亞(Etruria)的雕塑、一龕中世紀聖像畫,或波提切利的花葉麵前,我開始迴省自己心上原本披掛著的“東方”是哪一個東方。所謂“壯遊”當如是。意大利之旅於我來講,是一番關於“美”本身的壯遊。我所謂美,不隻是博物館和教堂裏的藝術珍品,更是時空、流光、岩石與水、心靈的經驗。
由是,這本書既非一本旅遊指南,也非記述旅程的遊記,而是一些心靈、風景與美的片斷,是指嚮遺忘的篆刻。這些文字在體裁上有散文、散文詩和詩,也有美學隨筆和日記摘錄。曾希望它們編織齣一種特彆的文體,但原來這想法或許更適閤我的下一本關於“雪”的文字。我其實很希望它不僅是以漢語寫成的,也是意大利文、阿爾巴尼亞文、阿拉伯文、突尼斯文,這樣與我路過而一笑的朋友們就可以一道分享。但隻先與他們分享記憶中彼此的笑靨吧。可欣慰的,卻是與我的伴侶廖偉棠在一路上分享彼此的文字和光影,書中的照片是他或我而作,共為那雙遊之途的光彩。感謝國辰,願為這樣一本小書,提供與更多人分享的機會。它沒有讀者或觀眾,有的,隻是朝嚮任何心靈的邀請。
曹疏影
2012年夏
這本書的開篇簡直像一劑強心針,一下子把我拽進瞭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作者的文字功力毋庸置疑,那種對環境細緻入微的描摹,讓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混雜著泥土和某種不知名花朵的香氣。敘事節奏一開始就把握得恰到好處,沒有那種拖遝的鋪陳,而是迅速拋齣瞭一個引人入勝的謎團,或者說,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氛圍。我特彆欣賞作者在人物塑造上的用心,哪怕隻是一個擦肩而過的路人,也被賦予瞭鮮明的側影,他們的眼神、肢體語言,都透露著某種深藏的秘密。整個故事的基調是那種略帶憂鬱卻又充滿生命力的,像夏日午後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洗淨塵埃,留下清新的、帶著些許惆悵的氣息。我讀到一半的時候,就忍不住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精妙的句子,它們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某種隱喻,指嚮瞭更深層次的主題。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成功地營造瞭一種“在場感”,讓你完全沉浸其中,無法自拔地想要探究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後半段處理得非常大膽,甚至可以說有些驚世駭俗。作者似乎毫不畏懼地觸碰瞭那些禁忌或灰色地帶,毫不留情地撕開瞭某些社會現象的遮羞布。這種毫不妥協的真實感,讓我既感到震撼,又有些許不安,但這正說明瞭作品的價值所在——它迫使我們直麵那些我們通常選擇迴避的問題。情節的高潮部分處理得極為精妙,沒有采用好萊塢式的戲劇性爆發,而是選擇瞭更為內斂、更貼近生活真實的崩潰。那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感,層層遞進,直到最後,看似平靜的結局,實則暗流洶湧,留下瞭巨大的想象空間。我個人對這種開放式的收尾非常欣賞,因為它避免瞭廉價的安慰,讓讀者帶著思考離開故事,繼續在自己的生活中尋找共鳴和答案。這種後勁十足的作品,纔是真正有生命力的。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說實話,非常挑讀者。它不像市麵上流行的快餐文學那樣直白易懂,而是充滿瞭古典的韻味和某種詩意的剋製。我一開始有點不適應那種略顯疏離的筆調,總覺得作者似乎在刻意與我保持距離,但隨著情節的深入,我開始理解這種“距離感”恰恰是營造其獨特氛圍的關鍵。作者對場景的渲染極具畫麵感,特彆是那些關於光影和色彩的描寫,簡直可以單獨拎齣來當作散文欣賞。舉個例子,書中對某一處古老建築的描述,寥寥數語,卻讓那建築的滄桑感撲麵而來,仿佛能聽到石頭低語的聲音。角色之間的互動也是微妙而充滿張力,很多重要的信息是通過“未說齣口的話”來傳達的,這極大地考驗瞭讀者的共情能力和解讀能力。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需要你慢下來、用心去品味的佳作,它要求你成為一個積極的參與者,而非被動的接受者。
評分從文學技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展現瞭作者對傳統敘事模式的深刻反思和創新。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作者對視角轉換的嫻熟運用。在不同的章節中,敘事者仿佛戴上瞭不同的麵具,帶領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同一組事件,每一次轉換都像是一次聚焦的調整,讓原本模糊的圖像變得更加立體和多維。這種多重視角的交織,極大地豐富瞭故事的內涵,也讓人物的動機變得更加復雜和可信。此外,書中穿插的一些看似與主綫無關的短篇迴憶或曆史片段,一開始讓我感到睏惑,但最終我意識到,它們是構建宏大主題背景不可或缺的磚石,是為理解人物最終抉擇提供曆史縱深感的關鍵。這本書的結構如同一個精密的鍾錶,每一個零件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一旦理解瞭其運作邏輯,便會被其嚴謹和美學所摺服。它絕對值得被反復閱讀和深入研究。
評分讀完這本書,心裏留下的是一種非常復雜的情感迴響,難以用簡單的“喜歡”或“不喜歡”來概括。它更像是一次漫長而深入的心理漫步,作者似乎並不急於給齣一個明確的答案,反而更熱衷於展現人性的幽微與復雜。我特彆喜歡那種從日常瑣事中抽絲剝繭,最終觸及核心矛盾的處理方式。那些看似不經意的對話,其實都暗藏玄機,信息量巨大,需要讀者反復推敲纔能領會其深意。書中對時間流逝的描繪,也達到瞭極高的水準,它不是綫性的、鍾錶式的記錄,而是隨著人物心境的變化而伸縮,有時候感覺過去與現在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迷幻的層次感。這種敘事結構對我來說是極具挑戰性的,但也正是這種挑戰性,讓閱讀過程充滿瞭發現的樂趣。閤上書本時,我感到的不是故事結束的失落,而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清明,仿佛自己也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對某些人生議題有瞭新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