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象棋巾帼风采
定价:27.00元
作者:孙尔康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096229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31kg
编辑推荐
经过30余年的发展,女子象棋在普及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总生了18位全国冠军、4位特级大师、100多位象棋大师,为古老的象棋运动增添了新鲜血液及时尚的光彩。《象棋巾帼风采》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下,从翔实丰富的资料中整理、提炼、精选出141盘精彩对局,分为“冠军风范、特大风貌、群芳争艳”三部分,读者从中可以领略到女子象棋运动过程中的棋艺和风韵。本书孙尔康、孙雪易编著。
内容提要
自1979年我国举行了次全国女子象棋个人赛后,女子象棋在普及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总生了18位全国冠军、4位特级大师、100多位象棋大师,为古老的象棋运动增添了新鲜血液及时尚的光彩。
《象棋巾帼风采》从翔实丰富的资料中整理、提炼、精选出141盘女子象棋的精彩对局,分为“冠军风范、特大风貌、群芳争艳”三部分解析,读者从中可以领略到女子象棋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棋艺和风韵。《象棋巾帼风采》也是本全面介绍女子象棋概貌的专著,相信读者会喜欢。
本书孙尔康、孙雪易编著。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为我这种老棋迷量身定做的,封面那一抹沉稳的朱红,配上烫金的标题,透露着一种低调的奢华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立马就让人感受到里面内容的分量。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侧边切口处理得干净利落,即便是这样一本厚重的书籍,翻阅起来也丝毫没有粘滞感。内页纸张选用的那种略带米黄色的哑光纸,对眼睛非常友好,长时间阅读下来,也不会觉得刺眼疲劳,这对于我们这些晚上经常泡在棋谱里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排版布局极为考究,棋盘的格线清晰得像是刚刚刻上去的一样,每一步棋的标注和解说都留有足够的留白,让读者的思路能够顺畅地在棋局的海洋中遨游,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符号所困扰。我甚至注意到,在某些关键的变例解析旁,作者还特意用了一种更细微的字体来标注一些次要的应手,这种对信息层级的精准把控,足见编辑和作者对读者的尊重和对专业性的坚持。这本书的实体感,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奠定了一种庄重、值得珍藏的基调,绝非那种可以随意翻阅速食的快餐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不像传统棋谱那样板着脸孔,只顾着推演招法,而是融入了大量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迁的观察,让每一局棋都活了起来,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棋手们的心跳和呼吸。作者的笔触细腻得像是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他并没有刻意去拔高那些传奇人物,而是用一种近乎人性化的视角,去剖析她们在面对压力、荣誉和挫折时的真实反应。我尤其欣赏那种穿插在棋局讲解中的人文思考,比如对某一招式背后所体现的女性思维模式的探讨,那种将智慧与性别气质巧妙结合的分析,既富有洞察力,又避免了刻板印象的陷阱。读起来,我不仅仅是在学习棋艺,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去理解那些站在时代潮头的女性棋手们,是如何在男权主导的竞技场上,用自己的才华和坚韧开辟出一方天地。这种兼具学术深度和阅读趣味性的融合,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技术指南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女性力量与智慧的赞歌。
评分这本书的收录和整理工作无疑耗费了巨大的心血,它的史料价值简直让人惊叹。我注意到,许多对局的原始记录都经过了细致的考证和交叉比对,甚至连一些早期刊登时可能存在的笔误或符号混淆问题,都在注释中得到了澄清和修正。这种近乎苛刻的学术态度,让这本书成为了一部可靠的参考工具书。特别是对于那些年代久远的、网络上已经难以检索到清晰版本的经典对局,这本书提供了近乎“复原”的清晰呈现。我特别喜欢其中附带的那些老照片和手稿片段,虽然只是寥寥数张,但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让人对棋局背后的奋斗者产生了更深的情感连接。此外,作者在整理不同时期女棋手风格演变脉络时,所展现出的宏观视野也值得称赞。他将不同年代的棋风流派清晰地划分,并指出技术是如何随着时代进步而迭代更新的,这对于想要系统性学习中国象棋历史演进的读者来说,提供了极佳的框架结构。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极其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这要归功于它对辅助材料的巧妙运用。它没有简单地堆砌棋谱,而是为每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设计了“思考停顿点”,这些停顿点通常会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比如“如果换做是你,你会选择A还是B?”或者“此处对手的心理动机是什么?”这强迫读者从被动的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的分析和决策。我发现,当我按照书中的引导,在每一个关键节点停下来,尝试在脑中进行三到五步的预判后,再去看作者的解析,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单纯看别人的棋谱所无法比拟的。这种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我的主动学习欲望,让我感觉这本书不是一本“告诉”我答案的书,而是一本“引导”我思考的书。这种互动式的阅读设计,即便是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棋手来说,也能从中找到新的启发和学习的乐趣,它真正做到了将读者拉入棋局的中心。
评分我尝试了书中介绍的几种经典布局的变例推演,不得不说,作者对于棋理的阐释深刻而独到,完全避开了教科书式的僵硬论述。他对于“活棋”与“死棋”之间那微妙界限的把握,尤其令人叹服。例如,在解析某位女棋手一个看似保守的防守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批评其“消极”,而是层层剥茧地展示了在特定时间限制和对手风格下,这种看似后撤的招法实则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全局控制意图,这简直是一种“读心术”的体现。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书中对于“时间管理”和“心理博弈”的论述,这部分内容是很多纯技术书籍会忽略的,但对于实战而言,却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作者用生动的案例说明,在关键时刻的呼吸节奏调整,甚至于如何通过眼神交流来干扰对手的判断,这些“软实力”是如何通过精妙的布局策略得以实现的。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反复研读和在实战中的模仿,我感觉自己对棋局的整体掌控感和临场应变能力都有了质的提升,不再是机械地记住变化,而是真正理解了棋局的动态平衡艺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