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撑竿跳高——青少年田径技术训练丛书
:10.00元
售价:6.8元,便宜3.2元,折扣68
作者:(日)广田哲夫,李鸿江 审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1-01
ISBN:97875009212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在田径运动中,撑竿跳高由于玻璃钢撑竿的出现,促使了技术的进步和成绩的飞跃。在以往的奥运会上,撑竿跳高以其精彩的技术和激烈的竞争,在观众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伴随着科学的进步及新型撑竿的开发,可以想像撑竿跳高技术也会随之进一步改进。
本书就是为有志于学习撑竿跳高的年轻人写的。如果教师、教练员能将本书当体指导书去使用,作者将无比高兴。
章撑竿跳高的技术
1.撑竿跳高的特点
(1)撑竿跳高的历史背景
(2)撑竿跳高的专业术语
(3)撑竿跳高的器材和规则
(4)决定成绩的主要因绩
(5)速度和成绩的关系
(6)握竿位置与成绩的提高
2.跳跃技术
(1)持竿
(2)助跑
(3)
(4)起跳
(5)悬垂
(6)摆体与后仰(举腿)
(7)伸展与转体
(8)过杆
第二章 撑竿跳高的指导
1.对初学者的指导
(1)入门期运动员的训练
(2)设施与器材
(3)撑竿
(4)技术学习(参照技术训练)
(5)对初学者的阶段性训练(之一)
(6)对初学者的阶段性训练(之二)
(7)对初学者的阶段性训练(之三)
2.对初学者的10个忠告
第三章 技术的提高与训练
1.提高成绩的决定因素
2.训练的基本要素
3.肌力与速度的强化
(1)肌肉瀑发力的提高
(2)大肌力的训练
(3)青少年运动员(青春期前)在肌力训练当中的注意事项
(4)训练内容的选择
(5)训练时的注意点
(6)助路速度的强化
4.撑竿路高所需的训练
(1)基础体力
(2)专项力量的强化
(3)利用撑竿跳学习基本技术
(4)摆体倒立的分解训法练
5.技术的完成
6.心理素质训练
7.关于撑竿
我对比了市面上几本同类别的田径训练书籍,这套丛书在“基础扎实性”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它没有过多渲染那些惊人的世界纪录或者花哨的训练花招,而是脚踏实地地回到了田径运动最核心的要素:协调性、力量基础和技术定型。尤其是关于步法和跑动节奏的章节,作者似乎非常推崇稳定性和重复性在技术形成初期的核心作用。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不同配速的重复跑来建立肌肉记忆,并对“慢速技术训练”的重要性进行了重点强调。这一点非常务实,因为对于很多刚刚接触田径的孩子来说,过早追求速度反而会破坏尚未建立的正确姿势。书中的文字风格非常沉稳、可靠,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练在耳边循循善诱,没有丝毫浮夸之词,全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真知灼见。这种对基础的坚守,才是成就高水平运动员的必由之路。
评分翻开这套丛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科学性”与“实操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很多运动技术书籍要么过于偏向理论,堆砌着复杂的生物力学公式,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要么就是过于口语化,缺乏深入的指导。但这一套丛书显然吸取了前者的教训。以投掷类项目的介绍为例,它没有直接给出“如何扔得更远”的秘诀,而是先用生动的语言解释了角速度、离心力和切线速度的概念,然后才将这些物理原理巧妙地融入到技术动作的讲解中。这种“先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理解深度。我注意到,书中对常见错误动作的分析环节尤其精彩,它不是简单地说“这样做不对”,而是配上了对比图,清晰地指出了错误动作导致能量损失的具体环节,并提供了针对性的纠正练习。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训练不再是机械的重复,而变成了一种有目的、有反馈的自我完善过程,这对于培养运动员的主动思考能力至关重要。
评分读完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可复制的训练哲学,而非仅仅是一些零散的技巧集合。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人“如何做”的书,更是一本教人“如何思考”的书。训练计划的制定部分尤其体现了其深度,它展示了如何根据赛季的不同阶段(基础期、赛前调整期、比赛期)来调整技术训练的侧重点和强度分配,确保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都能在关键时刻达到峰值。对于那些致力于长期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教练员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蓝图,指导他们如何为一名年轻选手规划三到五年的发展路径。而且,书中对器材的选择和场地适应性也给出了实用的建议,考虑到了不同训练环境的现实情况。总而言之,这是一套将田径训练提升到科学管理层面的优秀读物,其价值远超一般技术指南的范畴,是田径训练领域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评分这套“青少年田径技术训练丛书”的整体设计感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色彩搭配得很有活力,封底的介绍文字简练而有力,一看就知道是为年轻人量身定制的。我尤其欣赏它在内容组织上的逻辑性。比如,关于短跑技术的讲解部分,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如何跑得快”的表面,而是深入剖析了起跑反应、途中跑的发力和步频的协调,这一点对于那些想突破个人极限的青少年运动员来说,简直是宝典。书中对不同阶段训练的循序渐进安排也做得非常到位,从基础的力量练习到专项的技术雕琢,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的步骤,让人感觉目标清晰可见。而且,插图的使用恰到好处,那些动作分解图清晰地展示了身体各个部位在发力瞬间的精确位置,避免了文字描述可能产生的歧义。对于教练员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极好的辅助教材,而对于自学成才的孩子们,它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学习路径,让他们可以按部就班地打下坚实的基础,避免了盲目训练带来的效率低下和伤病风险。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推广科学的田径训练方法,功不可没。
评分这套丛书在排版和阅读体验上,也体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装帧结实耐用,即便是经常翻阅、在训练场上可能会沾上汗水或泥土,也不易损坏。内页纸张的选择也很好,不是那种反光的铜版纸,长时间阅读眼睛不容易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青少年”这一特定群体的关注。书中关于体能训练的部分,非常强调“保护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例如,在进行负重训练的章节,它明确给出了不同年龄段的安全负荷范围和次数设置,这对于严谨的青少年体能教练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此外,关于运动心理建设的内容也穿插得恰到好处,比如如何应对比赛焦虑,如何设定“小目标”来保持训练的积极性,这些“软技能”的讲解,往往是传统技术手册所忽略的,但对青少年的成长却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这套书是集技术、体能、心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指导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