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信號與係統
:35.00元
售價:25.6元,便宜9.4元,摺扣73
作者:王瑞蘭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111344001
字數:515000
頁碼:27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99kg
本書共分為8章:章信號與係統基礎,第2章連續係統的時域分析,第3章連續係統的頻域分析,第4章連續係統的s域分析,第5章離散係統的時域分析,第6章離散係統的z域分析,第7章係統函數,第8章係統的狀態變量分析。本書係統全麵地介紹瞭信號與係統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從信號到係統,從連續係統到離散係統,從輸入、輸齣方程到狀態方程,從時域到變換域,以統一的觀點闡明信號與係統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本書主要特點是:以“實用”為原則,壓縮繁瑣的理論推導,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學習,從易到難,難易結閤;例題、習題緊扣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在學習經典理論基礎的同時,本書還介紹瞭使用現代計算機仿真和輔助設計工具MATLAB來分析信號與係統問題的方法,以加深對基本概念和理論的理解。本書由濰坊學院的王瑞蘭擔任主編。
本書全麵係統地論述瞭信號與綫性係統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著重強調瞭信號的分解特性和係統的綫性時不變特性,並建立瞭兩者之間的邏輯關係。全書共分為8章,主要內容有:信號與係統基礎,連續係統的時域分析,連續係統的頻域分析,連續係統的s域分析,離散係統的時域分析,離散係統的z域分析,係統函數以及係統的狀態變量分析。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氣工程與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信號與係統”課程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相關領域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這本書,說實話,我剛拿到手的時候,那個厚度就讓我心裏咯噔一下。封麵設計得挺規整,但內容嘛,簡直就是一場智力上的馬拉鬆。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纔勉強啃完瞭前三章,感覺腦細胞的損耗速度比我熬夜寫論文還快。它不是那種能讓你輕鬆翻閱,隨便看看就能領會個七七八八的讀物。作者的行文風格非常嚴謹,每一個推導過程都寫得密不透風,幾乎沒有給我留下任何喘息和自行腦補的空間。你得全神貫注地盯著那些復雜的數學公式,生怕錯漏瞭一個下標或者一個積分符號,不然下一段的邏輯鏈條可能就斷瞭。我尤其對其中關於傅裏葉分析那塊印象深刻,它不像我之前讀過的那些科普讀物,隻是簡單地告訴你“這是乾什麼用的”,而是深入到瞭數學本質,那種感覺就像是有人強行把你拉到瞭一個高聳的理論頂端,讓你俯瞰整個信號世界的運行軌跡。雖然過程很煎熬,但當我最終能自己推導齣幾個關鍵的變換公式時,那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仿佛一下子掌握瞭一把開啓更深奧知識的鑰匙。這本書絕對是硬核愛好者的福音,但對於隻想瞭解個大概的初學者來說,可能需要極大的毅力和對知識的純粹渴望纔能堅持下去。
評分這本書的習題部分,簡直就是作者對讀者的終極“懲罰”。每一章末尾的練習題,數量不算多,但難度梯度分布得極其不均勻。前幾道題還算友好,讓你鞏固一下剛剛學到的基本操作,但一旦進入到中後部的題目,畫風突變,它們往往要求你綜閤運用好幾個章節的知識點,而且解題路徑常常是多角度的,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流程。我記得有道題,涉及到離散時間係統的分析,需要結閤Z變換和狀態空間錶示法進行聯閤求解,我在上麵卡瞭整整兩天,翻遍瞭書中的所有例題和注解,纔勉強找到瞭一個可行的思路。這些習題的價值在於,它們迫使你從一個應用者的視角,真正地去思考理論是如何在實際場景中被構造和驗證的。但這過程中的挫敗感也是巨大的,感覺自己像個笨拙的學徒,麵對著一塊塊堅硬的璞玉,使齣渾身解數也難以雕琢。它不是那種能讓你在“做對題”中獲得滿足感的書,而是讓你在“搞懂題”後獲得真知的書。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處理,簡直是一場視覺上的摺磨。我得承認,當我試圖理解某個係統框圖時,常常需要將書本鏇轉九十度,甚至一百八十度纔能勉強看清那些箭頭和方框之間的連接關係。很多關鍵的示意圖,比如捲積的圖形化錶示,畫得過於抽象和緊湊,原本復雜的概念,在這樣擁擠的布局下,顯得更加令人望而卻步。我甚至懷疑設計排版的人是不是故意想考驗讀者的空間想象能力。更讓我抓狂的是,公式的編號和正文的引用經常齣現跳躍和不連貫的情況,有時候翻到後麵章節,突然冒齣來一個沒有明確定義的符號,得趕緊翻迴前麵的頁碼去查找,一來二去的,閱讀的連貫性就被徹底打斷瞭。閱讀體驗的流暢性大大降低,這直接影響瞭學習效率。我不得不自己準備大量的草稿紙,將書本上的每一個核心概念和圖示都重新抄寫和繪製一遍,試圖用自己的方式“解構”這些信息,纔能讓它們在我腦子裏真正地固定下來。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嚴謹的學術參考手冊,而不是一本旨在提供愉悅閱讀體驗的教材。
評分我個人非常欣賞這本書在概念一緻性上的執著。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對於術語的使用有著近乎苛刻的一緻性,從頭到尾,對於每一個定義,比如什麼是綫性、什麼是時不變,都有著清晰且不可動搖的界限。這對於一個長期接觸不同教材的讀者來說,是極其寶貴的品質。很多其他教材為瞭圖方便,會隨著章節推進,對一些基礎概念進行模糊化處理,或者引入新的、但定義上略有衝突的術語,導緻學習者在整閤知識體係時産生混亂。但這本書沒有,它像一座用精確幾何學搭建的知識殿堂,每一塊磚石都放置得一絲不苟,承重力十足。雖然這意味著你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適應它最初建立的這套嚴密體係,但一旦你成功融入其中,你會發現,你對整個學科的認知框架會變得異常堅固,那些來自其他領域的知識也能更好地被“對號入座”。這本書的價值,並不在於它教瞭你多少“技巧”,而在於它為你構建瞭一個無可指摘的、自洽的理論世界觀。
評分說真的,這本書的內容深度,讓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瞭專業方嚮。它對抽象概念的探討,已經達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比如,書中對“穩定性”和“因果性”的定義和證明,簡直就是對邏輯思維的終極挑戰。它不會用那些溫和的語言來引導你接受這些概念,而是直接將最底層的數學模型砸到你麵前,要求你自行去理解其背後的物理意義。我花瞭大量時間去鑽研那些收斂條件的推導,每一次嘗試理解為什麼在特定條件下係統會崩潰,都像是在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邏輯戰爭。作者的論述方式非常“歐洲哲學派”,喜歡用一係列嚴密的命題和反證來構建理論大廈,中間幾乎沒有閑聊或生活化的比喻來緩解閱讀的枯燥感。這使得這本書更像是為那些已經擁有紮實數學基礎,並且對理論的“為什麼”抱有近乎偏執追求的人準備的。如果你的目標隻是為瞭通過考試,或者快速掌握應用技巧,這本書可能會讓你感到筋疲力盡,因為它更看重的是對基礎理論的絕對掌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