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及实现(第2版)(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
定价: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王艳芬 等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3023124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522kg
王艳芬编著的《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及实现(第2版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系统阐述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算法分析和实现,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信息处理、通信工程、电子系统设计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及实现学习指导 (第2版)(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王艳芬编著的《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及实现(第2版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系统阐述了数 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算法分析和实现,共包括9章内容,即绪论、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快速傅里叶变换(fft)、iir数字滤波器的设 计、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数字滤波器结构与有限字长效应、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以及数字信号处理 实验等。
本书概念清楚、理论完整、分析透彻,特别是自始至终运用matlab来阐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将经 典理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知识点的叙述更加清楚易懂。本书还结合实际给出了matlab上机实验内容, 并配有上机习题,可以作为课程实验练习和上机考试 的复习题。
《数字信号处理原理及实现(第2版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列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 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信息处理、通信工程、电子系统设计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 用书。
绪论
0.1 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
0.2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
0.3 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
0.4 数字信号处理基本学科分支
o.5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方法
0.6 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领域
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1.1 引言
1.2 离散时间信号
1.2.1 序列的定义
1.2.2 常用基本序列
1.2.3 序列的基本运算
1.2.4 任意序列的单位脉冲序列表示
1.2.5 matlab实现
1.3 离散时间系统
1.3.1 线性系统
1.3.2 时不变系统
1.3.3 线性时不变离散系统
.1.3.4 线性卷积的计算
1.3.5 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
1.4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描述——差分方程
1.4.1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1.4.2 差分方程的求解
1.4.3 matlab实现
1.5 模拟信号数字处理方法
1.5.1 采样的基本概念
1.5.2 理想采样及其频谱
1.5.3 时域采样定理
1.5.4 采样的恢复
1.5.5 采样内插公式
1.5.6 matlab实现
本章 小结
习题
第2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2.1 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及性质
2.1.1 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2.1.2 常用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2.1.3 序列的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2.1.4 matlab实现
2.2 序列的z变换
2.2.1 z变换的定义及其收敛域
2.2.2 序列特性对z变换收敛域的影响
2.2.3 z反变换
2.2.4 matlab实现
2.2.5 z变换的性质
2.3 系统函数与频率响应
2.3.1 系统函数的定义
2.3.2 系统函数和差分方程
2.3.3 系统函数的收敛域与系统的因果稳定性
2.3.4 频率响应
2.3.5 iir和fir系统
2.3.6 matlab实现
本章 小结
习题
第3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
3.1 引言
3.2 傅里叶变换的几种形式
3.2.1 连续时间、连续频率——连续傅里叶变换(ft)
3.2.2 连续时间、离散频率——傅里叶级数(fs)
3.2.3 离散时间、连续频率——序列的傅里叶变换(dtft)
3.2.4 离散时间、离散频率——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3.3 离散傅里叶级数(dfs)
3.3.1 dfs的定义
3.3.2 dfs的性质
3.4 离散傅里叶变换
3.4.1 dft的定义
3.4.2 dft和z变换、dtft的关系
3.4.3 dft的性质
3.4.4 matlab实现
3.5 频域采样理论——抽样z变换
3.5.1 频域采样
3.5.2 频域恢复——频域内插公式
3.6 用dft计算线性卷积和线性相关
3.6.1 线性卷积的dft算法
3.6.2 线性相关的dft算法
3.7 用dft进行频谱分析
3.7.1 利用dft对连续非周期信号进行谱分析
3.7.2 用dft进行谱分析的误差问题
3.7.3 用dft进行谱分析的参数考虑
3.7.4 matlab实现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快速傅里叶变换
4.1 引言
4.2 直接计算dft的问题及改进的途径
4.2.1 直接计算dft的运算量问题
4.2.2 改善途径
4.3 按时间抽取(dit)的基2-fft算法
4.3.1 算法原理
4.3.2 dit-fft算法与直接计算dft运算量的比较
4.3.3 算法特点
4.4 按频率抽取(dif)的基2-fft算法
4.4.1 算法原理
4.4.2 算法特点
4.5 1dft的高效算法
4.5.1 利用fft流图计算ifft
4.5.2 直接调用fft子程序的方法
4.6 实序列的fft算法
4.7 n为复合数的混合基fft算法
4.7.1 算法的基本原理
4.7.2 n为复合数时算法的运算量估计
4.8 线性调频z变换(czt)
4.8.1 算法基本原理
4.8.2 czt的实现
4.8.3 czt的特点
4.8.4 matlab实现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5.1 引言
5.2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
5.2.1 数字滤波原理
5.2.2 数字滤波器的分类
5.2.3 数字滤波器的技术指标
5.2.4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5.3 模拟滤波器的设计
5.3.1 模拟滤波器的技术指标要求
5.3.2 由幅度平方函数来确定传输函数
5.3.3 巴特沃思低通滤波器
5.3.4 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
5.3.5 模拟滤波器的频率变换
5.4 脉冲响应不变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
5.4.1 变换原理
5.4.2 s平面与z平面的映射关系
5.4.3 混叠失真
5.4.4 优缺点
5.4.5 matlab实现
5.5 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
5.5.1 变换原理
5.5.2 s平面与z平面的映射关系
5.5.3 双线性变换法中的频率失真和预畸变
5.5.4 模拟滤波器的数字化方法
5.5.5 matlab实现
5.6 iir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变换及matlab实现
5.7 iir数字滤波器的直接设计法
5.7.1 零、极点累试法
5.7.2 小均方误差法
5.8 iir数字滤波器的相位均衡
5.8.1 全通滤波器的群时延特性
5.8.2 iir数字滤波器的群时延均衡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6.1 引言
6.2 线性相位fir数字滤波器的特点
6.2.1 线性相位条件
6.2.2 幅度函数特点
6.2.3 线性相位fir数字滤波器的零点位置
6.3 窗函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
6.3.1 设计方法
6.3.2 加窗对fir数字滤波器幅度特性的影响
6.3.3 常用窗函数.
6.3.4 一般设计步骤及matlab实现
6.4 频率采样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
6.4.1 设计方法
6.4.2 线性相位滤波器的约束条件
6.4.3 逼近误差
6.4.4 过渡带采样的优设计
6.4.5 一般设计步骤及matlab实现
6.5 等波纹逼近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
6.5.1 等波纹逼近准则.
6.5.2 线性相位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6.5.3 matlab实现
6.6 简单整系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
6.6.1 设计方法
6.6.2 简单整系数fir数字滤波器的优化设计
6.6.3 参数求解及matlab实现
6.7 fir和iir数字滤波器的比较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数字滤波器结构与有限字长效应
7.1 引言
7.2 基本结构单元
7.3 iir滤波器的基本网络结构
7.3.1 直接型
7.3.2 级联型
7.3.3 并联型
7.3.4 全通系统
7.3.5 小相位系统
7.4 fir滤波器的基本网络结构
7.4.1 直接型(卷积型)
7.4.2 级联型
7.4.3 频率采样结构
7.4.4 线性相位结构
7.5 数字滤波器的格型结构
7.5.1 全零点(fir)系统的格型结构
7.5.2 全极点(fir)系统的格型结构
7.5.3 极零系统的格型结构
7.6 有限字长效应
7.6.1 输入信号的量化效应
7.6.2 数字滤波器的系数量化效应
7.6.3 数字滤波器的运算量化效应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
8.1 引言
8.2 序列的整数倍抽取和插值
8.2.1 序列的整数倍抽取
8.2.2 序列的整数倍插值
8.3 有理倍数的采样率转换
8.4 多采样转换滤波器的设计
8.4.1 直接型fir滤波器结构
8.4.2 多相滤波器实现
8.5 多采样转换滤波器的matlab实现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
9.1 实验开发工具matlab基础
9.1.1 matlab语言
9.1.2 交互式仿真simulink
9.1.3 滤波器分析设计工具fdatool
9.2 实验(1):fft频谱分析及应用
9.3 实验(2):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9.4 实验(3):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9.5 实验(4):数字滤波器结构及simulink仿真实现
9.6 实验(5):立体声延时音效处理
9.7 上机习题
附录 傅里叶变换
这本书的优势,我认为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对“实现”二字的重视程度上。很多信号处理的书籍,讲到最后都停留在理论层面,读者读完后感觉像是掌握了一堆数学工具,但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将它们转化为实际可运行的代码。然而,这本教材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不仅仅停留在算法的数学描述,还经常会配有伪代码或者基于某种特定平台(虽然没有深入到具体的芯片级代码,但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框架)的实现建议。比如,在讲解FFT算法时,它不仅解释了蝶形运算的原理,还探讨了数据重排的必要性,这些细节在实际编程中至关重要。我记得我第一次尝试用C语言实现一个IIR滤波器时,就是参考了书中对直接型和级联型的结构对比分析,才决定了用哪种结构来优化运算量。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编排方式,极大地缩短了从“知道”到“做到”的距离,非常实用。
评分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这本书的体验,那可能是“严谨的学术氛围”。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正式,几乎没有使用任何口语化的表达,所有概念的定义都力求精确无误。这无疑保证了知识的准确性,但对于习惯了轻松阅读的读者来说,初期可能会觉得有些枯燥。书中大量的公式和符号,需要读者高度集中注意力去辨识。比如,在讨论随机信号处理和功率谱估计时,它对高斯白噪声、维纳-霍夫方程的引入非常到位,但同时也要求读者对概率论和随机过程有基本的了解。我个人体会是,这本书更像是大学高年级或研究生阶段的参考书,它假设读者已经具备了扎实的数学功底,并准备好迎接更深层次的理论挑战。它不是一本“速成秘籍”,而是一部需要你沉下心来,反复研读才能领悟其中精髓的经典著作。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人一种沉稳、专业的印象,厚厚的篇幅也让人对内容的深度充满期待。我当初选择它,主要是因为身边几位学长都强烈推荐,说它是打好数字信号处理(DSP)基础的“圣经”。实际翻阅下来,感觉它确实名不虚传。作者在绪论部分对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基本概念梳理得极为清晰,即便是初学者,也能比较顺畅地跟上节奏。特别是傅里叶分析那几章,详略得当,不仅仅停留在公式推导,还非常注重与实际应用场景的结合。我记得有一节专门讲了频谱泄露问题,图文并茂地解释了窗函数的作用,这对于我后来做实际的频谱分析项目帮助太大了。很多教材在讲到Z变换时,要么过于抽象,要么就是罗列公式,而这本则花了大篇幅去讲解收敛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这种对基本原理的深挖,让我在理解更复杂的滤波器设计时,找到了坚实的支撑点。可以说,它为我后续学习高级的自适应滤波和语音处理奠定了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很少有教材能做到如此面面俱到又重点突出的。
评分从教材的排版和图示质量来看,这套书的编辑工作做得非常用心。在处理复杂的二维或三维图形,比如Z平面上的轨迹图、滤波器幅频响应图时,线条清晰,标识明确,极大地降低了视觉上的理解难度。尤其是那些表示信号流图的章节,抽象的结构通过简洁的方框和箭头展示出来,即便公式看起来复杂,配合图形也能迅速抓住其内在的联系。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末尾设置的习题部分。这些习题的难度梯度设计得很好,从基础概念的巩固到复杂的系统分析与设计都有覆盖,而且很多题目都不是简单的计算,而是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分析的开放性问题。我做完一部分习题后,感觉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了质的飞跃,这比单纯阅读内容本身更有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那些原本孤立的理论点串联了起来。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教材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内容密度有点大”。这不是一本能让你轻松读完的消遣读物,更像是一本需要你拿出笔记本、演算纸去啃的硬核技术手册。书中涉及的数学推导非常详尽,几乎每一步中间过程都有交代,这对于理解推导的逻辑链条至关重要,但也意味着阅读速度会比较慢。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讲解FIR和IIR滤波器设计时,不仅介绍了经典的窗函数法和双线性变换法,还穿插了频率采样法等相对少见的优化方法,这显示出编著者在内容取舍上的广博视野。不过,说实话,对于零基础的读者来说,第一次接触到那些复杂的矩阵运算和多项式操作时,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我个人采取的策略是,先跳过一些过于繁琐的证明,把重点放在理解算法的核心思想和框图实现上,等对整体流程有了概念后再回头深挖细节,这样效率会高很多。总体而言,这本书更适合那些有一定线性代数和微积分基础,想深入钻研DSP理论的工科生或工程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