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子实验教程:电工学2(第2版)
:34.00元
售价:23.1元,便宜10.9元,折扣67
作者:骆雅琴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5124020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本书为高等院校非电类工科专业电子实验教材。全书系统全面的介绍了电子技术相关实验知识,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非电类工科专业学生学习“电子技术”课程的配套实验教材,也可作为独立设置实验课的电子实验教材。
本书为高等院校非电类工科专业电子实验教材。本书共分为三篇:篇是电子实验基础,主要介绍电子元器件、测量技术及仪器设备(包括软、硬件);第二篇是电子实验,其中包括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第三篇电子实验题,用于配合实验课学习和考试,并在其中收编了四套往届实验理论试卷,可供学生参考。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非电类工科专业学生学习“电子技术”课程的配套实验教材,也可作为独立设置实验课的电子实验教材。
绪论
O.1 电子实验的重要性
O.2 电子实验的目标任务
0.3 电子实验的教学体系
0.4 电子实验课的教学方式
0.5 电子实验的基本要求,
O.6 实验室安全用电规则
篇 电子实验基础
章 电子测量技术
1.1 电子测量的特点及分类
1.2 常用电量的测量
1.3 常用元器件的测量
1.4 电子测量的基本步骤
1.5 电子电路主要参数测量
思考题
第2章 常用电子实验仪器
2.1 双踪示波器
2.1.1 示波器的工作原理
2.1.2 SS-5702示波器
2.1.3 DS5022M示波器
2.1.4 TDSl000B—SC系列示波器
2.1.5 示波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2.2 信号发生器
2.2.1 XD22A型信号发生器
2.2.2 TFG1000系列DDS函数信号发生器
2.3 晶体管毫伏表
2.4 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
2.5 数字万用表
2.6 电子实验台常用仪器
思考题
第3章 常用电子实验设备
3.1 逻辑电路学习机
3.2 电压放大电路实验板
3.3 集成运算放大器实验板
3.4 直流稳压电源实验板
思考题
第4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
4.1 常用的电子元件
4.1.1 电阻器
4.1.2 电位器
4.1.3 电容器
4.1.4 电感器
4.2 常用的电子器件
4.2.1 半导体的型号表示
4.2.2 半导体二极管
4.2.3 半导体三极管
4.3 常用的模拟集成电路
4.3.1 集成电路国家标准型号命名规则
4.3.2 集成运算放大器
4.3.3 集成三端稳压器
4.4 常用的数字集成电路
4.4.1 选用数字集成电路器件的一般原则
4.4.2 数字集成电路的使用规则
4.4.3 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
4.5 表面贴装元件
4.5.1 表面贴装技术简介
4.5.2 表面贴装元件的特点
4.5.3 表面贴装元器件介绍
4.6 电子元器件手册的查阅方法
4.6.1 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的意义
4.6.2 电子元器件手册的类型
4.6.3 电子元器件手册的基本内容
4.6.4 电子元器件手册的查阅方法
思考题
第5章 电子电路制作知识
5.1 使用面包板插接电路
……
第二篇 电子实验
第三篇 电子实验题
参考文献
对于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厚重感”是把双刃剑。它的内容非常详实,几乎涵盖了传统电工学课程的所有核心实验模块,从基础的直流、交流电路到早期的数字逻辑门电路都有涉猎。然而,正是这种包罗万象的特点,使得它在某些特定领域的深度上略显不足。比如,如果我希望深入学习现代传感器接口技术或者特定的微控制器驱动实验,这本书的篇幅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它更像是一部经典的、打地基的教材,而不是面向前沿应用的“黑科技手册”。我花了很多时间在查找如何用书中的理论去驱动我购买的新型传感器,结果发现很多连接细节需要查阅大量的在线资料来补充。因此,这本书非常适合那些希望系统性地、从头到尾建立起扎实的电工学基础知识体系的学习者,但对于那些目标明确、只想快速掌握某一特定应用技术的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大材小用”且信息密度过高,需要极大的耐心去筛选和消化。
评分这本《电子实验教程:电工学2(第2版)》简直是为我们这些自学者量身定做的“救星”!我之前对电路理论了解得一知半解,尤其是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元器件和复杂电路图时就犯怵。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性极强,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晦涩难懂的公式,而是从最基础的万用表使用、面包板搭建开始讲起,那种手把手的引导,让我第一次点亮LED灯时,成就感简直爆棚。它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每一个实验步骤都清晰到几乎不需要动脑去猜。我记得有一次尝试搭建一个简单的直流电源电路,理论上应该能工作,但实际连接时总是有问题,翻开书里关于“故障排除”的那一小节,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讲解了电流、电压在电路中的“行为模式”,一下子就茅塞顿开了,原来是我对串联和并联的理解还停留在书本层面,没有深入到“流动”的概念。这本书的精髓就在于,它能把你从一个“书呆子”理论家,实实在在变成一个能动手解决问题的“工程师”。它不只是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绝对是业内顶尖水准,这一点必须点赞。纸张选用很有质感,即便是反复翻阅和在实验台上沾染了一些灰尘,也丝毫没有影响阅读清晰度。更重要的是,它的电路原理图和实验接线图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映射性。很多实验教材,原理图做得漂亮,但实际接线图却画得如同意大利面条,让人无从下手。但这里,作者非常体贴地为每一步实验设计了清晰的、模块化的接线指导,并且用不同的颜色和符号来区分导线功能,极大地减少了接错线的概率。这对于那些需要反复调试实验的同学来说,简直是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挫败感。我特别欣赏它在每个章节末尾设置的“自测与反思”环节,它不是简单的选择题,而是要求你对实验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这迫使你不能只是机械地复制步骤,而是真正去思考背后的物理过程。
评分我带着极大的期待翻开了这本教程,然而,我必须承认,它对我这个刚刚接触电工学领域的人来说,显得有些过于“硬核”了。它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比如对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熟练掌握,以及对基本元器件参数的初步认知。当我看到第三章开始引入复杂的晶体管开关电路和初步的运放应用时,我感觉我的大脑内存已经告急了。书中的图示虽然专业,但有些抽象,特别是当涉及到三维的元件布局时,我需要频繁地在书本、电脑和实际元件之间来回切换,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我希望它能在那些关键的转折点上,多增加一些比喻性的描述,或者提供一些更贴近日常生活的类比。比如,讲解电容充放电的特性时,如果能用一个水箱或弹簧来做比喻,可能对初学者会更加友好。这本书无疑是给有一定基础的进阶学习者准备的“加速器”,但对于零基础的新人,可能需要再搭配一些更入门的辅助材料。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准备一个专业认证考试,我对理论的深度和广度有很高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子实验教程:电工学2(第2版)》确实没有让我失望。它对RLC串并联电路的暂态分析部分处理得尤为精妙,不仅给出了标准的求解方法,还深入探讨了阻尼振荡的几种模式,这在一般的入门教材中是看不到的。书中对半导体器件的参数变化对电路性能影响的分析,也体现了“第二版”的优势——与时俱进,纳入了更多现代元件的特性考量。虽然实验部分偏重于基础验证,但其严谨的数学推导过程,足够支撑一个本科生进行更深入的课程设计。我个人会把这本书当成一本工具书和参考手册来使用,需要回顾复杂公式或验证设计思路时,翻到相应的章节,总能找到逻辑清晰的论证链条,这为我的设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后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