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记:人与树的故事(《泰晤士报》2015年度佳图书) [英] 罗伯特佩恩(Rob Pen

造物记:人与树的故事(《泰晤士报》2015年度佳图书) [英] 罗伯特佩恩(Rob Pe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罗伯特佩恩Rob Penn 著
图书标签:
  • 自然史
  • 植物学
  • 环境科学
  • 人类学
  • 文化研究
  • 园艺
  • 树木
  • 英国文学
  • 非虚构
  • 科普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十翼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04020
商品编码:2969288860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造物记:人与树的故事(《泰晤士报》2015年度佳图书)

定价:50.00元

售价:38.5元,便宜11.5元,折扣77

作者: 罗伯特佩恩(Rob Penn)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598040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很多人给‘环境保护主义者’下过定义……*好的定义不是来自笔尖,而是来自斧头。”美国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里这样写道。

罗伯特·佩恩把一棵梣树变成48件精美器物的过程,*好地践行了奥尔多·利奥波德关于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定义。

《造物记:人与树的故事》不仅拉出了一条人类和树林的亲密纽带,同时也提出了警醒:我们必须重新树立起已经被遗忘和舍弃了的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内容提要


一棵树,就是一个活着的生命。而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里,梣木所能制造的物器数量之庞大,品种之繁多,似乎令人们认定,大自然孕育梣树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众多需求。

一个寒冬早晨,罗伯特?佩恩下一棵近乎的梣树,带着它去寻找各种木工,看看这棵到底能制作出多少种器物。在英格兰本岛、爱尔兰、奥地利乃至大洋彼岸的美国,罗伯特目睹了工匠们精湛的手艺,得到了44件精美的器物。这些就要失传的手艺,人类与自然之间渊远流长的联结,在佩恩的笔下,走进了我们现今的日常生活里。

这段与梣树为伴的旅程,让罗伯特?佩恩深深地体悟到:“一棵树展现着当下的生命形态,但一棵树的故事,讲述的却是过去的岁月,以及过去悠长岁月里人与树之间的亲近与和谐。为了我们自身需要,我们必须重新树立起已经被遗忘和舍弃了的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本书被评为《泰晤士报》2015年度*图书,入围2016年英国“独立书店周(IBW)图书奖”。

目录


1 前言 森林的维纳斯

21 章梣树应有灵,燃尽成灰也温馨

49 第二章名目众多的梣木手柄

71 第三章车轮滚滚

99 第四章大胆机智地挑战木纹

129 第五章魔鬼的手指

155 第六章亲爱的,我看见你在摇动那棵梣树

177 第七章梣木之间的较量

205 第八章球棒上的开裂声

235 第九章绿色的乌檀

251 跋温情的触摸

259 附笔

作者介绍


罗伯特?佩恩,英国作家、记者和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写的关于自行车的故事It's All About the Bike被《泰晤士报》列入“畅销书前十强”,已翻译成14种文字(中文版即将由本社出版);撰写的电视系列片《森林童话》全面详细地讲述了英国森林的概况。曾骑自行车环游世界,到过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目前,他和家人住在南威尔士州黑山山林里,过着回归自然的古朴生活。

文摘


序言



《造物记:人与树的故事》 书名: 造物记:人与树的故事 作者: [英] 罗伯特·佩恩(Rob Penn) 荣誉: 《泰晤士报》2015年度佳图书 内容简介: 《造物记:人与树的故事》并非一本简单的自然科普读物,也非一篇关于植物学演变的学术论文。它是一次深刻的人类文明与自然界——特别是树木——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探索之旅。作者罗伯特·佩恩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邃的思考和充满诗意的笔触,将我们带入一个宏大的叙事,追溯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树木如何从远古的蒙昧时期,一步步渗透进我们生存的方方面面,塑造了我们的文化、技术、信仰,甚至我们对“世界”本身的认知。 本书并非简单地列举树木的种类或其生物学特性,而是将目光聚焦于树木与人类社会互动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佩恩以独特的视角,解构了树木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扮演的“无声的造物者”的角色。从火的发现到工具的制造,从船只的建造到房屋的搭建,再到纸张的发明和艺术的创作,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飞跃,几乎都离不开树木提供的原始材料和灵感。作者并不止步于物质层面,他更深入地挖掘了树木在人类精神世界中的位置:它们是神话中的圣树,是宗教的图腾,是哲学的隐喻,是艺术的灵感源泉,更是我们童年记忆中爬过的枝桠,是乡愁里远眺的熟悉的轮廓。 佩恩的叙述并非线性的编年史,而是以一种更为有机和多层次的方式展开。他穿越不同的地域,跨越不同的时代,从古老的森林遗迹到现代的城市绿化,从原始部落的树屋到宏伟的木结构建筑,从古代的造船技术到今天的可持续林业。他将科学的严谨与人文的关怀融为一体,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树木从一颗种子到参天巨木的生命轮回,以及它们如何默默地承载着人类的悲欢离合、兴衰更迭。 核心视角与主题: 人与树的共生史诗: 作者的核心论点在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树木的繁衍是紧密相连、相互塑造的。树木不仅提供了生存必需的资源,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佩恩试图揭示,我们常常低估了树木在人类历史中的主动性,认为它们只是被动的资源,但实际上,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了文明的“造物”过程。 从物质到精神的维度: 《造物记》不仅仅是关于木材的用途。佩恩深入探讨了树木如何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载体。在不同的文化中,树木承担着连接天地、象征永恒、蕴含生命秘密的意义。从北欧神话中的世界之树,到东方哲学中的菩提树,再到部落文明的图腾柱,树木在人类的精神图谱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 技术的演进与树木的烙印: 作者细致地梳理了人类技术发展史上,树木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例如,在航海时代,木材是船舶的骨架,它开启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步伐;造纸术的发明,更是彻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而这一切的起点,依然是植物纤维——树木。佩恩通过追溯这些技术演进的源头,让我们看到树木如何以最根本的方式,驱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环境的变迁与未来的反思: 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人类对森林的索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的失衡。《造物记》并非一味赞颂过去,它也触及了当代人与树木关系的紧张。作者借由对历史的回溯,引发了对当下人类活动对森林影响的深刻反思,并暗示了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叙事风格与魅力: 佩恩的文字极富感染力,他善于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细致入微的个人观察相结合。他会沉浸在古老的森林中,感受树木的呼吸;他会走进传统的手工艺工坊,触摸木材的纹理;他也会穿梭于现代的城市,观察人们与绿植的互动。他的描述充满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他所描绘的场景之中,深刻体会人与树之间的情感连接。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造物记:人与树的故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人类文明。它鼓励我们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存在——那些在路边、在公园、在森林里的树木。它们不仅仅是风景,更是我们历史的见证者,是我们文明的基石。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能够: 拓宽历史视野: 认识到自然界,特别是植物,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打破以人为中心的传统史观。 深化人文关怀: 理解树木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表达。 激发科学兴趣: 在理解木材结构、树木生长原理等科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其背后蕴含的生命的力量。 提升环保意识: 通过对人与树关系的梳理,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森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 获得阅读的愉悦: 享受作者充满智慧、诗意且引人入胜的叙述,在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旅程中获得启发。 《造物记:人与树的故事》是一部触动人心、拓展认知边界的杰作。它让我们看到,在我们脚下、在我们头顶、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隐藏着一部关于生命、关于文明、关于我们自身最深刻的宏大叙事。它提醒我们,要重新连接我们与自然的根脉,理解我们作为造物的一部分,与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生命一同生长、一同繁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造物记》给我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于它所讲述的故事本身,更多的是它所唤起的那种原始的、深沉的情感共鸣。我从未想过,通过对树木的观察和书写,竟然能如此深刻地理解人类的喜怒哀乐。作者将树木的生长、形态、甚至细微的动作,都赋予了生命力,让它们仿佛有了思想和情感。在描绘那些古老的森林时,我能感受到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国度,聆听着自然的低语。书中关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如何与树木共处的情节,也极具启发性。有的民族将树奉为神灵,有的则将其视为生存的根基,这些不同的视角,都展现了人类多样性的智慧。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书中探讨了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和破坏,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这种深刻的反思,让我感到一丝不安,但也更加坚定了保护环境的决心。这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书,它提醒我们,人类并非自然的征服者,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应该怀着敬畏之心去爱护和尊重。

评分

一本真正能触动心灵的书,它不仅仅是关于人与树的故事,更像是一面映照我们内心深处的镜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停下来,陷入沉思。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树木与人类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只是冷冰冰的叙述,而是充满了情感的温度。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树木生命周期的描绘,从一颗渺小的种子,到参天大树,再到最终回归土壤,这个过程被赋予了深刻的哲学意味,让人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和轮回。同时,书中也穿插了许多关于人类与自然互动的历史片段,这些片段并非随意堆砌,而是巧妙地串联起来,展现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如何与森林的兴衰息息相关。读完后,我感觉对周围的树木有了更深的敬意,仿佛它们不仅仅是植物,更是古老的智者,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记忆。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片绿叶。

评分

阅读《造物记》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缓慢而深刻的精神漫步。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去描绘树木的每一个细节,去讲述它们所承载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不同文化中与树木相关的神话和传说,这些古老的叙事,充满了神秘和智慧,让我看到了人类对自然最原始的敬畏和崇拜。书中对树木生命力的赞美,也让我感到振奋。无论是在荒芜的土地上顽强生长,还是在四季的轮回中展现出不同的美丽,树木都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向我们展示着生命的奇迹。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与树木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利用与被利用,而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和谐状态。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精神世界的丰盈,关注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本书是一份宝贵的礼物,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心灵世界的门。

评分

翻开《造物记》这本书,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古老智慧的世界。作者的文字如同魔法,将那些沉默的树木描绘得栩栩如生,每一个篇章都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色彩斑斓,意境深远。我尤其惊叹于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从树叶的纹理,到树干的年轮,再到根系的延伸,无不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岁月的痕迹。书中穿插的关于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树木故事,也让我大开眼界。我看到了那些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的巨树,也看到了那些默默无闻却支撑着一方生计的小树。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关于树木本身,更是关于生活在它们周围的人们,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的希望与绝望,都与树木紧密相连。我发现,原来树木不仅仅是风景,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载体。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生命,去感受自然,也让我对“造物”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造物记:人与树的故事》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旅程。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跌宕起伏的冲突,但却有着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悄悄地触动着我的内心。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人类历史的片段与树木的生命轨迹交织在一起。我常常会被书中那些关于古老森林的描绘所吸引,它们仿佛是时间和记忆的守护者,默默地记录着世间的变迁。书中关于树木的分类和特征的介绍,也并非枯燥的科普,而是被赋予了诗意的色彩,让我看到了树木独特的生命姿态。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是否已经渐渐失去了与自然的连接?我们对树木的忽视,是否也是对我们自身生命根源的遗忘?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契机,让我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在我们生活中默默奉献的生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