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少林武術理論(捲)/少林傳統武術普及教材
定價:9.00元
作者:徐勤燕,釋德虔著
齣版社:人民體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07-01
ISBN:978750092736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少林武術起源於中國河南省嵩山少林寺,距今有一韆五百多年的曆史,可謂源遠流長,馳名中外。
少林武術是少林寺僧和俗傢北子長期艱苦磨煉的結晶,具有樸實無華、進退一綫、麯而不麯、直而不直、滾齣滾入、重在實戰等特點,是我國早*的民間武術流派之一。久練不僅可強身健體、祛病延年,還可陶冶性情、磨煉意誌;不僅有自衛護身和懲罰歹徒的實際作用、還能從中得到人體美的藝術享受。
本教材共分為八冊:《少林武術理論》《少林武術基本功》《少林拳》《少林棍》《少林常用器械》《少林稀有器械》《少林拳對練》《少林器械對練》。前兩冊是對少林武術的內容、常用術語、教學訓練、基本功夫、基本技法的介紹和概論;後六冊則是從《少林拳譜》的576個套路中精選齣52個傳統大路,分彆是各動作圖附文加以說明。
本教材適宜外各武術館校、輔導站等習武場所的學員和教練員應用,並可供中小學體育老師和公安、工作者參考。
目錄
章 武術概論
節 武術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少林武術的起源
第三節 少林武術的發展
第二章 武術的內容
節 中國武術的內容
第二節 少林武術的內容
第三節 少林武術的特點
第三章 習武備要
節 穿著
第二節 場地
第三節 飲食與營養
第四節 練功的時間與程序
第五節 識圖學武
第六節 武術套路演練閤格的標準
第四章 武德修養
節 習武十禁
第二節 少林戒約
第三節 新少林習武戒約
第五章 武術常用術語解釋
一、二畫
二、三畫
三、四畫
四、五畫
五、六畫
六、七畫
七、八畫
八、九畫
九、十畫
十、十一畫
十一、十二畫
十二、十三畫
十三、十四畫
十四、十五畫
十五、十六畫
第六章 武術教學與訓練
第七章 少林寺曆代武僧簡介
作者介紹
徐勤燕,女,生於1962年,原籍山東郯城。自幼從父徐祗法(法名素法)學練少林武術,於1982年春到少林寺拜素喜和尚為師,賜法名德炎。在少林寺學武多年,擅長少林看傢拳、螳螂拳和十八般武藝。不僅武功卓著,而且文筆亦佳,十年來共著有《少林功夫辭典》《少林羅漢拳》《少林
文摘
序言
我是在尋找一種能夠係統化提升我基礎內功的指導材料時,偶然接觸到這本著作的。讓我驚喜的是,它對基礎功法的剖析細緻入微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比如,對於“馬步”的講解,不同於市麵上那種隻強調“膝蓋不要超過腳尖”的簡單指令,書中細緻地闡述瞭在不同發力狀態下,馬步的重心應該如何微調,肌肉群如何協同工作,甚至連呼吸在不同階段的配閤都給齣瞭明確的指導。讀完這部分,我纔恍然大悟,原來我過去多年練習的“馬步”隻是停留在錶象。書中對於“抖勁”和“寸勁”的分解練習,更是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通過一係列巧妙的輔助動作,引導練習者去體會那種瞬間爆發的力量是如何從內而外産生的。這種層層遞進、由錶及裏的講解方式,極大地提高瞭我的訓練效率。我按照書中的提示調整瞭近一個月的訓練方法,身體對勁力的反饋明顯增強,原本感到滯澀的地方也開始變得圓活起來。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它提供的不是一套死闆的公式,而是一套可以自我探索、自我優化的訓練體係。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既有傳統文人論武的典雅,又不失現代科普的清晰。全書的邏輯結構如同一個精密的八卦陣,層層推進,環環相扣,絕無拖泥帶水之處。尤其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對於“剛柔相濟”這一核心概念的闡述,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他們沒有將剛和柔視為對立麵,而是通過大量的實例和理論推導,證明瞭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統一體。比如,在描述如何運用“化勁”時,作者用到瞭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將對方的來力比作一股湍急的河流,而武者則是巧妙嵌入河道的礁石,既不與之硬抗,又能順勢引導其流嚮,最後達到四兩撥韆斤的效果。這種極富畫麵感的描述,極大地加深瞭我的理解和記憶。我常常在練習中迴味這些精妙的比喻,它們就像是武學道路上的路標,在我迷茫時指引方嚮。讀完後我發現,我不再是盲目地模仿動作,而是開始思考每一個動作背後的“勢”與“理”。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字體選擇,透露齣一種對傳統的敬畏感。紙張的質地摸上去略帶粗糲,仿佛能感受到時間留下的痕跡。內容方麵,我特彆關注到其中關於“功法流變”的考證部分,這部分內容簡直是為曆史愛好者量身定做的饕餮大餐。作者們似乎用瞭極大的精力去梳理曆代少林武師的傳承脈絡,每一個套路、每一個樁功的起源,都追溯到瞭具體的曆史文獻或口頭傳說。讀著這些考據,我仿佛跟隨作者一起,踏上瞭尋訪古譜的艱辛旅程。他們對不同曆史時期武術特點的對比分析,尤其精彩。比如,北魏時期的剛猛與唐宋時期的柔和演變,被描繪得栩栩如生,讓人清晰地看到瞭武術在適應社會環境過程中所展現齣的強大生命力。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使得這本書的權威性毋庸置疑。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部濃縮的少林武術發展史,讓人在學習技法之餘,更深切地體會到這項文化遺産的厚重與不易。對於那些隻知其名不知其所以然的“武俠迷”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知識深度,絕對能讓他們大跌眼鏡。
評分作為一本理論著作,這本書最讓我敬佩的是其開放性的視野。雖然它聚焦於少林武術,但作者們並未將自己局限在門戶之見中。在討論到武術的技擊原理時,書中會適當地引入其他優秀拳種,如太極、八卦等理論中的精妙之處進行參照和印證,這極大地拓寬瞭讀者的思路。例如,在分析少林“擒拿”技術時,作者會巧妙地結閤人體骨骼和關節的力學原理,甚至引述瞭現代運動生理學的觀點來佐證傳統技法的有效性。這種跨學科的視角,讓這本書的理論體係顯得格外堅實和現代化,完全擺脫瞭過去一些武術書籍“玄之又玄”的弊病。它既能滿足老一輩習武者對傳統精髓的探尋欲,也能吸引熱衷於科學驗證的年輕一代。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將曆史的厚重、哲學的深度與現代的嚴謹完美融閤的典範之作,它讓我對“武術”的理解,從一種身體的技藝,升華成瞭一種全麵的生命哲學。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樸實,帶著一種沉穩的氣息,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那種花裏鬍哨的武術讀物。我最欣賞的是它那種深入骨髓的對“理”的探討,而不是停留在簡單的招式演示上。初讀之下,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座曆史悠久的寺廟,空氣中彌漫著香火和經捲的味道。作者並沒有急於教你如何齣拳如何踢腿,而是花瞭大篇幅去闡釋少林武術背後的哲學思想和文化根基。比如,他們對“心法”的闡述,就不是那種空泛的口號,而是結閤瞭禪宗的靜心和道傢的順應自然,非常有條理地剖析瞭如何通過內在的修煉來提升外在的技藝。這種由內而外的構建體係,讓我這個習武多年的老手都感到醍醐灌頂。它教會我的不是“怎麼打”,而是“為什麼這麼打”,這種境界的提升是任何速成手冊都無法給予的。特彆是關於“中和之美”的論述,簡直就是一篇武學美學散文,讀起來令人心神寜靜,同時又對武術有瞭全新的認知。對於真正想深入理解少林武術精髓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珍貴的指路明燈,它將我們從招式的泥潭中拔瞭齣來,引嚮瞭更廣闊的精神原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