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药物应用基础(第二版)(山西规划)
定价:25.0元
售价:17.0元,便宜8.0元,折扣68
作者:赵彩珍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030370020
字数:167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动培养模式、管理体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与创新”的要求组织编写的,主要介绍药物应用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全书突出了案例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内容条理清晰,构思新颖,繁简得当,重点突出,图文并茂,版式新颖、活泼,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新型教材。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序言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积累过程,它不追求一蹴而就的“速成”,而是强调对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与反复巩固。书中对一些关键药物分类的讲解,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不像其他教材那样简单地罗列药物清单,而是深入挖掘了每类药物背后的化学结构特性如何决定其药理活性和不良反应谱。例如,在讨论某种特定靶点抑制剂时,作者会花大篇幅去解释其构效关系(SAR)的演变历史,从第一代到最新一代的结构修饰和性能提升,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粘性。我发现自己很多之前模糊不清的知识点,在读完相关章节后,都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架。不过,我也注意到,对于某些前沿的研究进展,书中的信息可能略显滞后,这或许是这类规划教材的通病,毕竟从编写到出版需要一个周期。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奠定坚实基础的工具书价值,它为你未来的深入学习铺设了一条平坦而坚固的跑道,让你不至于在后续的专业深造中迷失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坦白讲,第一眼看上去就带着一股子浓厚的学术气息,那种沉稳的蓝色调和简洁的字体排版,让它在众多教材中显得格外“正经”。我记得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翻阅的是目录,那种系统性和逻辑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不像市面上某些为了追求时髦而将内容碎片化的书籍,而是非常扎实地从基础理论出发,一步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比如,它在阐述药物作用机制时,那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即使是初学者,也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清晰地勾勒出分子层面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关于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交叉部分,处理得尤为精妙,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公式的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的临床前研究数据和模型,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翻阅过程中,我特别留意了图表的制作质量,清晰度非常高,标注细致入微,很多复杂的代谢通路图,通过这样的视觉呈现,一下子就清晰明了了。总而言之,这本书在版式设计和基础理论的系统性构建上,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给人一种“靠谱”的感觉,让人愿意沉下心去啃读其中的硬核知识点。
评分从实用性和参考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基石”而非“工具箱”。它并不直接告诉你“这个症状用哪种药”,而是教你“为什么这种药会起作用,以及在什么生理条件下它会失效或产生毒性”。这种由内而外的学习路径,赋予了读者强大的适应性。当我试图去理解一个全新的、书本上没有的药物时,我发现我可以套用书中提供的那些通用模型和评价框架,迅速地对其药代动力学特征和潜在风险进行初步预判。书中附带的附录和索引部分也做得非常详尽,检索效率很高,这在考前复习或快速查阅特定指标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总的来说,它为希望在药物科学领域建立起扎实、不可动摇的理论基础的任何人,提供了一本毋庸置疑的优秀读物。它可能不是最快的捷径,但它无疑是最稳健、最能抵御时间考验的投资。
评分这本书在章节之间的逻辑衔接处理得非常流畅自然,几乎没有生硬的转折感,这体现了编者极高的整体结构把控能力。从宏观的药物作用原理,到中观的药物在体内的命运(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再到微观的特定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信息流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在介绍不同治疗领域药物时,总会适当地回顾之前学过的基础药理学原理,形成知识的闭环。比如,讲到抗感染药物时,作者会再次强调药物对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抑制机制,将新旧知识点巧妙地串联起来。这种“温故而知新”的设计,极大地减轻了记忆负担,让知识点不再是孤立的信息碎片。它更像是一张精心绘制的、多维度的知识地图,让你清楚地知道自己身处何处,以及如何到达下一个目的地,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互联性是这本书最令人信服的优点之一。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严谨中带着适度的引导性,非常适合作为规范化学习的起点。它几乎杜绝了口语化和过于随意的表达,每一个术语的引用都精准无误,每一个论断的提出都基于扎实的文献或实验证据。这种高度的学术规范性,对于培养我们严谨的科研思维和临床思维至关重要。我个人特别欣赏它在处理“例外情况”或“特殊情况”时的处理方式。很多基础读物为了简洁会省略掉那些特殊的、不常见的临床表现或药物相互作用,但这本书却详尽地列举并分析了这些“灰色地带”。比如,在讨论药物肾功能不全时的剂量调整策略时,它提供了不同清除率下的具体计算公式和案例分析,这在实际操作中是极其宝贵的细节。虽然阅读起来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时不时需要查阅其他参考资料来辅助理解复杂的化学结构式或生物信号通路图,但这种“需要思考的阅读”本身,就是一种高质量的学习。它真正做到了教你如何思考,而非仅仅告诉你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