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原著篇幅宏大、資料廣博,有些內容不免與現代科學不符,甚至含有迷信色彩。為使這部古典巨著能夠適閤現代人閱讀,微經典編委會刪繁就簡,對其進行精編整理,選取其中*能反映中醫養生理論和思想的篇章,略去瞭理論深奧難懂或論述具體疾病及治療方法的部分,以使讀者既能在*短時間內領略到內蘊豐富的中醫養生文化,又能做到真正的健**活,延年益壽。
《本草綱目》共52捲,分16部、60類,約190萬 字。《本草綱目》是中國*具世界性影響的藥學及博 物學巨典。作為四百年來醫傢必修的聖典,《本草綱 目》深刻地影響著國人的生活,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 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是中國人不可不讀的古代典 籍之一。微經典編委會刪繁就簡,對《本草綱目》進 行精編整理,選取瞭近兩百種藥物、韆餘種附方,幾 乎囊括瞭現代人常用的養生保健的藥物和藥方,使讀 者能在*短的時間內領略到內蘊豐富的中醫文化。
序例
五味宜忌
相反諸藥
服藥食忌
妊娠禁忌
飲食禁忌
草部
黃耆(黃芪)
人參
當歸
何首烏
榖部
鬍麻
小麥
粱
薏苡
大豆
赤小豆
綠豆
菜部
韭
蔥
菘(白菜)
萊菔(蘿蔔)
生薑
乾薑
鬍蘿蔔
馬齒莧
萵苣
蕺(魚腥草)
蕨
薯蕷(山藥)
百閤
茄
鼕瓜
鬍瓜(黃瓜)
絲瓜
苦瓜
果部
杏
梅
桃
栗
棗
木瓜
山楂
柹(柿)
橘
柚
枇杷
楊梅
鬍桃(核桃)
榛
荔枝
龍眼
橄欖
五斂子(陽桃)
檳榔
秦椒(花椒)
西瓜
蓮藕
芡實
木部
槐
桑
枸杞、地骨皮
蟲部
蜂蜜
蠶
鱗部
鯉魚
鯽魚
鱖魚
鱔魚
介部
水龜
鱉
牡蠣
蚌
田螺
禽部
鵝
雞
鴿
獸部
羊
牛
驢
兔
作為一名對曆史文化有偏好的讀者,我必須強調這套《本草綱目/微經典》的收藏價值與學習價值是並存的。它不是那種讀完一次就束之高閣的書,而是可以長期放在手邊,隨時查閱的工具書和精神食糧。我曾嘗試用它來指導一些日常的養生小方,效果齣奇地好,這讓我對傳統醫學的信心大增。與那些充斥著營銷口號的養生讀物相比,這裏的知識體係是建立在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實踐經驗之上的,充滿瞭敬畏感和實證精神。每一次我感到焦慮或者迷茫時,翻開它,看著那些樸實的文字,總能找到一種內心的平靜和踏實感。它提醒著我,我們腳下的土地孕育瞭太多寶貴的智慧,而我們有責任去理解和傳承這份厚禮。
評分這套書給我的震撼,更多來源於它背後所蘊含的龐大信息量和跨學科的整閤能力。你不能隻把它看作是“醫藥書”,它更像是一部古代的百科全書。我記得有一次查閱關於某種魚類的記載,結果順帶瞭解瞭當時的水文地理和物候變化,簡直是意想不到的收獲。書中的插圖,雖然是仿古的木刻風格,但其精準度令人咋舌,很多細節的刻畫,即便用現代的儀器去核對,也毫不遜色。這讓我不禁思考,在沒有先進工具的條件下,古人是如何做到如此細緻的觀察和記錄的?這背後體現的是一種近乎於宗教般的虔誠和對知識的極緻追求。更彆提,它還牽扯到瞭當時的社會風俗、物産貿易,讀它就像是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田野調查,每一次翻頁都是對曆史深層結構的探索。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套書抱著一種“故紙堆裏淘金”的心態,畢竟傳統典籍的閱讀門檻不低。但《本草綱目/微經典》的編校水平實在令人驚嘆,它做到瞭極好的平衡。它的語言風格,在保持古籍韻味的同時,加入瞭一些恰到好處的現代注釋和白話解釋,讓那些拗口的古代術語不再是閱讀的障礙。我尤其喜歡它對藥用原理的闡述部分,那是一種基於經驗和哲學的係統性思維,跟西醫的分子層麵分析完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智慧。比如,書中對“氣”、“性”、“味”的描述,初看玄乎,細品之下,卻能體會到古人對人體與自然微妙聯係的精妙體悟。我試著對照書中的一些記載,去瞭解我們日常食用的某些食材的“偏性”,發現很多民間智慧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隻是錶達方式不同。它強迫你去慢下來,去觀察,去思考,這種深度的閱讀體驗,是碎片化信息時代稀缺的奢侈品。
評分這套《本草綱目/微經典》我真是愛不釋手,簡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活化石,每一頁都散發著曆史的厚重感。首先,就從它的裝幀設計說起吧,那種典雅的古風韻味,拿在手裏就覺得分量十足,不是那種輕飄飄的現代印刷品能比擬的。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很有講究,微微泛黃的質感,配上清晰考究的排版,讓人仿佛穿越迴瞭那個藥草研究最鼎盛的年代。我特彆欣賞它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礎上所做的現代化處理,那些復雜的藥材圖譜,現在看起來既專業又直觀,即便是對中醫一竅不通的新手,也能大緻領會其形貌特徵。讀起來,你能感受到李時珍老先生那種嚴謹細緻的求證精神,那種為瞭探究一味草藥的功效和産地,跋山涉水、走訪民間的情懷,是現代快餐文化中難以尋覓的。它不僅僅是一部藥學著作,更是一部博物誌,涵蓋瞭動植物、礦物等多個領域,展現瞭古代人對自然界深刻的觀察和理解。每次翻閱,都有新的發現,那種知識的積纍感和文化認同感是無與倫比的。
評分從純粹的閱讀體驗角度來講,這套書的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它的分捲清晰,邏輯嚴密,雖然內容龐雜,但編者很巧妙地構建瞭一套索引和檢索係統,讓你不至於在浩如煙海的草藥名中迷失方嚮。我個人的閱讀習慣是先通讀一遍總綱,建立起對古代醫學世界觀的基本認知,然後再帶著具體問題去查找某個藥材的條目。這種“宏觀把握與微觀深入”的閱讀路徑,讓學習效率大大提高。而且,這本書的語言本身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不是冷冰冰的科學報告,而是融入瞭人文關懷的記錄。讀到李時珍本人對某些藥材的使用禁忌或民間傳說時的記錄,總能感受到一種人情味,仿佛能與這位偉大的學者進行一場跨越世紀的對話。這套書,絕對值得每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抱有敬意的人,仔細品味,慢慢消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