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武术是一种由肢体动作、呼吸吐纳与意念 引导,经过长时间的锻炼累积而成就的一种自身拥有 的内劲力与防卫技巧。
内家拳武术不尚于拙力的运使,也不借外物、器 械或外敷药洗,内服伤药或运动散之类,而是以松柔 平和的练气方式,令气敛入筋骨,成就内劲,达到健 康之目的与技击之效果。
苏峰珍著的《内家拳武术探微(上卷)》主要围绕 《拳经》《拳论》《行功心解》而论述。其中主要对 何为内家武术、为何要沉肩坠肘、气与劲的实战运用 等155个内家拳核心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苏峰珍,1984年生于台湾高雄凤山。自幼喜爱武术,苦无机缘学习。当时,凤山有一拳师,名大鼻师,身材高挑魁梧,南北跑场打拳,卖膏药。心向往之,恳请母亲往说,欲随练拳,大鼻师回曰:“以手击壁可也,不必随师。”自创土法炼钢非拳术究竟之道,终而蹉跎岁月。其间虽练过跆拳道、外家拳及其他武术,但总觉得不能相契而放弃。1980年缘遇林师昌立先生,学习形意、八卦、太极,历二十余年之久,为入室弟子,排行第二。同门中,练拳*为精勤,从无间断,为林师所赏识,而尽得其传。1982年至1992年参加高雄县市、台湾省推手比赛,常名列冠、亚军,为师门争光。1994年取得省市级太极拳教练证及重量太极拳教练证,经林师认可,开始授拳。2008年参加美国新唐人电视台举办**届“全世界华人武术大赛”,荣获第三名。其拳论著作常于髙雄市太极拳杂志社发表,颇获读者喜爱。著作有〈汰极拳行功心解详解》《内家拳武术探微(筹备出版中)》《太极拳经论详解(筹备出版中)》等。现于高雄市凤山区文华儿童公园授拳。生平*大之愿望,乃能将内家拳武术承授有缘者,永续流传。
第1章 内家拳武术略说
一、何谓内家武术
二、内家武术的功用
三、武术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四、武术的种类
第2章 内家武术的阶程次第
一、松身
二、站桩
三、基本功(内劲单练法)
四、拳架(盘架子)
五、推手
六、电影“推手”观后感
七、散手(自由搏击)
第3章 参访同道
第4章 推手哲学
一、松的哲学
二、丢掉面子,放弃虚荣
三、谦虚的哲学
四、永远不要得**
五、修身养性
第5章 听劲妙用多
第6章 谈喂劲
第7章 练拳十年
一、有恒
二、循序
三、学未精不可为人师
四、推手练习
五、关于散手
六、结语
第8章 练拳悟得
一、为何要沉肩垂肘
二、皆知要松,如何得松,松中有劲
……
第9章 为何要沉肩垂肘
**0章 站桩与拳架
**1章 千拳归一路
**2章 拳架高度之探讨
**3章 浅谈走化
**4章 沉与松
**5章 松与力
**6章 用意与刻意
**7章 气势与胆识
**8章 师生之间
**9章 不急于做老师
第20章 尽信师,不如无师
第21章 “气”在武术中的地位
第22章 形意拳练习漫谈
第23章 八卦掌练习漫谈
第24章 太极不用手
第25章 练拳秘诀——勤、观、悟
这本书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原本以为只是市面上常见的武术科普读物,没想到内容如此厚重,尤其是它对“内家拳”的解读,与其说是探微,不如说是深入骨髓的剖析。从古籍的考证到历代名家的传承,再到拳法招式的细致分解,作者似乎将自己沉浸在内家拳的海洋中,娓娓道来,却又字字珠玑。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套路,而是着力于阐述内家拳的哲学思想与养生之道。那些关于“用意不用力”、“虚实变化”、“气沉丹田”的论述,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作者的笔触,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内家拳的热爱,以及他想要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的决心。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不疾不徐地与你分享他多年的心得体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对内家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古朴的武馆之中,感受着那份沉静而强大的力量。
评分说实话,在翻阅《内家拳武术探微(上卷)》之前,我对内家拳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传闻和影视作品中的片段。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种极其严谨的学术态度,从历史渊源、功法原理、技击应用等多个维度,对内家拳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阐释。他引用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和文献,使得书中的论述既有深度又不失严谨。尤其是关于内家拳“内外兼修”的理念,作者强调了精神、气功与形体动作的相互配合,这让我认识到,内家拳绝不仅仅是肢体动作的模仿,而是一种融养生、修身、技击于一体的综合性武术体系。书中对不同内家拳流派的特点和风格的比较分析,也让我对这一武术门类有了更宏观的认识。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绝对是每一个对内家拳感兴趣的人都应该仔细研读的经典之作。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武术书籍,不仅仅是传授招式,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精神,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在《内家拳武术探微(上卷)》中,不仅仅是在讲解拳法,更是在传承一种文化。他对于内家拳的每一个动作,都赋予了深刻的哲学内涵,让我体会到,原来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与宇宙的规律息息相关。书中关于“以静制动”、“后发先至”等技击理念的阐述,让我对武术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看到了内家拳的智慧,看到了它如何以柔克刚,如何以巧破力。这种智慧,不仅体现在武术技击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引导我一步步去探索武术的深层奥秘,去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真心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渴望在武术和传统文化领域有所收获的朋友。
评分读完这本《内家拳武术探微(上卷)》,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幅幅动态的画面,仿佛亲眼目睹了历代武术大师在练武场上的身影。作者的文笔十分生动,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内家拳的动作细节,比如松肩、沉肘、含胸、拔背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描述,却蕴含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内家拳与中医经络、阴阳五行学说的关联进行了深入探讨,这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武术与养生、哲学之间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作者没有回避一些复杂的理论,反而将它们抽丝剥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清楚,这对于像我这样对传统文化有兴趣但又缺乏专业知识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书中的许多观点都颠覆了我以往对武术的认知,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力量”与“技巧”、“刚猛”与“柔韧”的关系。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感受内家拳的独特魅力。
评分对于长期练习太极拳的我来说,《内家拳武术探微(上卷)》这本书的出现,无异于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作者对“松静自然”的阐释,简直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一直觉得太极拳的精髓在于“松”,但却难以准确把握,书中对“松”的多种层面,从身体的放松到精神的宁静,都进行了细致的辨析,这让我豁然开朗。书中关于“棚劲”、“捋劲”、“挤劲”、“按劲”等内家拳基本劲力的讲解,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以往我只是凭感觉去体会,而这本书则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这些劲力的发力机制和运用方法。我甚至可以在脑海中模拟练习,将书中的理论与我自身的练习感受进行对照,这种“知行合一”的阅读体验,是许多武术书籍所不具备的。作者的博学与严谨,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深受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