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武术探微(上卷)

内家拳武术探微(上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苏峰珍 编
图书标签:
  • 内家拳
  • 武术
  • 传统武术
  • 拳术
  • 武学
  • 养生
  • 技击
  • 中国武术
  • 内功
  • 功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体育
ISBN:9787500952480
商品编码:29703476845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内家拳武术探微(上卷)
  • 作者:苏峰珍
  • 定价:41
  • 出版社:人民体育
  • ISBN号:9787500952480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3-01
  • 印刷时间:2018-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246
  • 字数:197千字

内容提要

内家拳武术是一种由肢体动作、呼吸吐纳与意念 引导,经过长时间的锻炼累积而成就的一种自身拥有 的内劲力与防卫技巧。
     内家拳武术不尚于拙力的运使,也不借外物、器 械或外敷药洗,内服伤药或运动散之类,而是以松柔 平和的练气方式,令气敛入筋骨,成就内劲,达到健 康之目的与技击之效果。
     苏峰珍著的《内家拳武术探微(上卷)》主要围绕 《拳经》《拳论》《行功心解》而论述。其中主要对 何为内家武术、为何要沉肩坠肘、气与劲的实战运用 等155个内家拳核心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作者简介

苏峰珍,1984年生于台湾高雄凤山。自幼喜爱武术,苦无机缘学习。当时,凤山有一拳师,名大鼻师,身材高挑魁梧,南北跑场打拳,卖膏药。心向往之,恳请母亲往说,欲随练拳,大鼻师回曰:“以手击壁可也,不必随师。”自创土法炼钢非拳术究竟之道,终而蹉跎岁月。其间虽练过跆拳道、外家拳及其他武术,但总觉得不能相契而放弃。1980年缘遇林师昌立先生,学习形意、八卦、太极,历二十余年之久,为入室弟子,排行第二。同门中,练拳*为精勤,从无间断,为林师所赏识,而尽得其传。1982年至1992年参加高雄县市、台湾省推手比赛,常名列冠、亚军,为师门争光。1994年取得省市级太极拳教练证及重量太极拳教练证,经林师认可,开始授拳。2008年参加美国新唐人电视台举办**届“全世界华人武术大赛”,荣获第三名。其拳论著作常于髙雄市太极拳杂志社发表,颇获读者喜爱。著作有〈汰极拳行功心解详解》《内家拳武术探微(筹备出版中)》《太极拳经论详解(筹备出版中)》等。现于高雄市凤山区文华儿童公园授拳。生平*大之愿望,乃能将内家拳武术承授有缘者,永续流传。

目录

第1章 内家拳武术略说
一、何谓内家武术
二、内家武术的功用
三、武术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
四、武术的种类
第2章 内家武术的阶程次第
一、松身
二、站桩
三、基本功(内劲单练法)
四、拳架(盘架子)
五、推手
六、电影“推手”观后感
七、散手(自由搏击)
第3章 参访同道
第4章 推手哲学
一、松的哲学
二、丢掉面子,放弃虚荣
三、谦虚的哲学
四、永远不要得**
五、修身养性
第5章 听劲妙用多
第6章 谈喂劲
第7章 练拳十年
一、有恒
二、循序
三、学未精不可为人师
四、推手练习
五、关于散手
六、结语
第8章 练拳悟得
一、为何要沉肩垂肘
二、皆知要松,如何得松,松中有劲
……
第9章 为何要沉肩垂肘
**0章 站桩与拳架
**1章 千拳归一路
**2章 拳架高度之探讨
**3章 浅谈走化
**4章 沉与松
**5章 松与力
**6章 用意与刻意
**7章 气势与胆识
**8章 师生之间
**9章 不急于做老师
第20章 尽信师,不如无师
第21章 “气”在武术中的地位
第22章 形意拳练习漫谈
第23章 八卦掌练习漫谈
第24章 太极不用手
第25章 练拳秘诀——勤、观、悟


内家拳武术探微(上卷):探寻中华武学精髓,传承身心合一之道 本书旨在深入探究内家拳武术的深层奥秘,追溯其历史渊源,剖析其独特技击理论,并阐释其在养生健身、修身养性方面的价值。本书共分为上、下两卷,本卷为“上卷”,重点聚焦于内家拳的基本原理、核心功法以及入门体系的构建,为读者打开通往内家拳武学殿堂的大门。 第一章:溯源与正名——何为内家拳? 在本章中,我们将首先厘清“内家拳”这一概念。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武术流派,许多概念容易混淆。我们将通过梳理武术史料,辨析“内家”与“外家”的根本区别。内家拳并非简单指代某个单一门派,而是一种武术哲学和实践体系的统称。其核心在于“内”,强调内在精气神的修炼,以及通过意念引导肢体动作,实现“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的境界。与外家拳注重筋骨外部力量的锤炼不同,内家拳更侧重于调动身体的整体力量,实现刚柔相济、内外兼修。 我们将追溯内家拳的起源,探讨其可能的发展脉络,包括其与道家养生、中医理论的深厚联系。理解其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领会其精髓。我们将分析历史上对内家拳的误读与讹传,正本清源,为读者呈现一个更为清晰、准确的内家拳概念。 第二章:根基之奠——内家拳的基本原理 内家拳的精髓在于其独树一帜的基本原理。本章将逐一剖析这些原理,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形意相随,意在形先”: 这是内家拳最核心的原则之一。我们将深入解析“意”在武术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意念的专注和引导,使身体做出高效、精准的动作。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想象,而是高度集中的精神力量与身体协调性的完美结合。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内家拳并非一味地追求刚猛,而是更强调通过沉稳的姿态、放松的身体和敏锐的感知来应对对手的攻击。我们将详细阐述如何通过放松来积蓄力量,如何利用对手的力道反击,以及“弹簧劲”、“螺旋劲”等内家拳特有的发力技巧。 “周身一家,处处是拳”: 内家拳强调身体的整体协调性,任何一个部位的运动都牵涉到全身。我们将解释如何打破肢体关节的僵硬,让身体成为一个浑然一体的整体,从而实现力量的传递和爆发。 “虚实结合,刚柔并济”: 虚实的变化是内家拳攻防转换的关键。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步法的虚实变化来控制距离和节奏,以及如何在攻击中融入柔韧,在防御中保持刚强。 “呼吸吐纳,气力合一”: 呼吸在内家拳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将详细介绍内家拳的呼吸法门,如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等,以及如何通过呼吸来调动和增强内在的“气”,实现“气力合一”的境界。 第三章:修炼之道——内家拳的核心功法入门 理论的阐述最终需要回归实践。本章将系统介绍内家拳的基础功法,为初学者提供清晰的修炼路径。 桩功(基本站桩): 桩功是内家拳的基石,是培养内在力量、稳定根基、调整身心的重要手段。我们将介绍不同内家拳流派的典型站桩方法,如“浑圆桩”、“三体式”等。重点讲解站桩时的身体要求、意念的引导、呼吸的配合,以及如何克服初期的不适感,逐渐体会站桩的妙处。我们将强调站桩不仅仅是“站着”,更是对身体觉知、精神专注和内在能量培养的过程。 缠丝劲练习: 缠丝劲是内家拳最具代表性的发力技巧之一。本章将详细拆解缠丝劲的练习方法,从最基础的肢体缠绕动作开始,逐步过渡到全身的缠丝练习。我们将阐述缠丝劲的物理原理,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实现细腻、连贯、富有弹性的发力。 基础套路(单练): 许多内家拳流派都有其基础的单练套路,这些套路是理解和掌握拳法技击原理的载体。我们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基础套路,进行详细的动作分解和要领讲解。重点在于动作的准确性、身体的协调性、劲力的运用以及意念的配合。我们将强调这些套路并非简单模仿,而是通过反复练习,体悟其中的攻防含义和身法技巧。 基本步法: 步法是内家拳攻防转换、调整身位、控制距离的关键。我们将介绍内家拳中常见的几种基本步法,如进退步、滑步、跟步等,以及在实战中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步法。 放松功与导引术: 放松是内家拳修炼的起点和终点。我们将介绍一些基础的放松功法和简单的导引术,帮助读者更好地放松身心,为后续的深入练习打下基础。 第四章:武术的哲学——内家拳的身心观 内家拳不仅仅是肢体搏击的技巧,更是一种深刻的身心哲学。本章将从更宏观的层面,探讨内家拳的哲学内涵。 “天人合一”的思想: 内家拳的修炼与自然规律、宇宙法则息息相关。我们将探讨内家拳如何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如何通过修炼来达到身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刚柔相济”的辩证观: 刚与柔在内家拳中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我们将深入分析这种辩证观在武术攻防中的具体体现。 “顺其自然,无为而为”的道家智慧: 内家拳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我们将解读“顺其自然”、“无为而为”等道家智慧在武术修炼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无为”达到“有为”的最高境界。 内家拳的养生与健身价值: 除了技击,内家拳更是绝佳的养生健身方法。我们将详细阐述内家拳如何通过调动身体潜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调节神经系统,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我们将重点强调内家拳在缓解慢性疾病、改善亚健康状态方面的积极作用。 修身养性的维度: 内家拳的修炼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认知、自我超越的过程。我们将探讨内家拳如何帮助人们培养耐心、毅力、专注力,以及如何通过武术的修炼来提升个人的品格和道德修养。 结语: “内家拳武术探微(上卷)”是通往内家拳世界的一扇窗。本书旨在以严谨的态度、清晰的脉络,为读者呈现内家拳的理论框架和入门方法。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引导,让更多的有志者能够了解、走进内家拳,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中华武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身心合一的生命之道。下卷将进一步深入探讨内家拳的进阶技法、实战应用以及各派别的特色,敬请期待。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武术历史和流派发展脉络比较感兴趣的读者,我特别希望《内家拳武术探微(上卷)》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内家拳历史起源、发展演变以及各流派之间联系和区别的深度分析。内家拳并非铁板一块,其内部流派众多,各自都有独特的风格和侧重点。我希望书中能够梳理清楚这些脉络,帮助读者建立一个清晰的认识框架。例如,书中是否会涉及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经典内家拳种的早期发展情况?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又是什么样的历史原因,促成了内家拳与外家拳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差异?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历史文献的考证,或者引述一些古谱的记载,那么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可信度将大大提升。我期待它能够成为我了解内家拳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

评分

我一直觉得,很多关于内家拳的介绍,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过于侧重“技”,而忽略了“道”的传承。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本好的武术书籍,不应该只是罗列套路和招式,而更应该教会读者如何去“练”,如何去“悟”。我非常期待《内家拳武术探微(上卷)》能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比如,书中是否会讲解如何打破“僵劲”,如何做到“身法圆活”,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意念先行”?这些都是内家拳修炼中的难点和关键。我希望作者能够分享一些自己多年练功的心得体会,包括在遇到瓶颈时是如何突破的,以及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经典的内家拳桩功、基本功的练习方法,并且对其要领进行详细的阐释,那么对于那些希望系统学习内家拳的人来说,将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位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情感的人来说,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技击手段,更承载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我非常期待《内家拳武术探微(上卷)》能够在这方面有所展现。内家拳,素有“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之说,这其中蕴含的哲学智慧,是否与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儒家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书中是否会探讨拳法与养生、修身齐头并进的理念?我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招式和套路的讲解,更能从中体会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一种“顺其自然”的处世哲学。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境,或许能在武术的练习中找到启示,例如如何面对压力,如何化解冲突,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如果这本书能将这些深层的文化与精神内涵挖掘出来,那么它将不仅仅是一本武术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启迪之书,其价值将远超技击本身。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让人眼前一亮,古朴典雅的封面,配以龙腾虎跃的图案,瞬间就勾起了我对传统武术的好奇心。虽然我并非内家拳的资深习练者,但从小就对中国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曾经也零星地接触过一些武术相关的书籍和纪录片,但总感觉隔靴搔痒,难以窥得其精髓。直到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这本《内家拳武术探微(上卷)》。仅仅从书名就能感受到一种深入探索、刨根问底的决心,这与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武术普及读物截然不同。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对内家拳的“内”字有所阐释,是仅仅指身体内部的运转,还是更深层次的意识、精神层面的修炼?而“家”字,又蕴含着怎样的传承与家族秘学?“武术”二字更是无需多言,期待能看到对具体拳法、招式、劲力、呼吸、意念等方面的详细讲解,而非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这本书,仿佛是一扇等待开启的大门,门后是深邃的武学殿堂,我迫不及待地想进去一探究竟。

评分

翻开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内容详实,但并非枯燥乏味。作者的笔触细腻,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娓娓道来,将内家拳的神秘面纱一层层地揭开。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内家拳核心理论的探讨。比如,它是如何解释“气”在武术中的作用的?是纯粹的生理学解释,还是融入了道家的养生理念?书中对“劲”的理解,是否也与其他拳种有所区别?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的练习方法和图解,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武术表演令人惊叹,但自己尝试却不得其法,很大的原因就在于理论的晦涩难懂,以及实践指导的缺失。如果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做得出色,那么它对于广大武术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我期待它能够教会我如何去感知身体的变化,如何去运用内在的力量,而不是单纯地模仿外在的招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