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3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
定价:120.00元
作者:国家林业局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03874178
字数:26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国家林业局编写的《2013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以国内6个重点省份为样本,从实物量和价值量等方面对6个省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进行了监测和评价,为工程管理部门科学有效地制定成果巩固措施提供了有力科学依据。主要的章节也是基于6个重点省份,包括河北、云南、湖南、贵州等。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当我在书架上看到《2013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国家意志”和“长远规划”。退耕还林,绝非一日之功,它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长期坚持的宏大战略。2013年的这份报告,可以看作是这项战略执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方向的指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娓娓道来退耕还林工程的“前世今生”。它可能不仅仅是关于“2013年”这一年的监测成果,更可能追溯到工程的启动背景,回顾往昔的挑战与困难,分析当年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是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落实的。更重要的是,报告中关于“生态效益”的解读,我希望能看到它如何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估,比如,森林面积的增加是否直接转化为碳汇能力的提升?退耕还林对当地水源涵养能力有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一些曾经荒漠化的地区,植被的恢复是否减缓了沙漠扩张的速度?我尤其关注报告中是否提及了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最大化地发挥生态效益,同时兼顾社会效益。
评分“2013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这不仅仅是一个报告的名称,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份关于“绿色复兴”的史书。2013年,一个特定的年份,被赋予了对一项国家级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全面审视的使命。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曾经荒芜的山坡,如今绿树成荫;曾经干涸的溪流,如今碧波荡漾;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生机勃勃。这份报告,想必是汇集了全国各地无数科研人员的汗水与智慧,他们用科学的视角,去丈量和评估这场绿色革命的成果。我迫切想知道,报告中关于“生态效益”的定义和评估方法是怎样的?它是否涵盖了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土壤质量的改善,水资源的涵养,以及对气候变化减缓的贡献?我尤其好奇,在2013年这个时间节点,退耕还林工程的哪些方面已经显现出令人欣喜的成效,又有哪些方面可能还面临着挑战,需要未来的努力去克服?这份报告,是否也对退耕还林工程的长期影响进行了预测和展望?我期待着它能为我们揭示,那些被绿色拥抱的土地,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生命力,又将为我们描绘出怎样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评分这份《2013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的书名,让我联想到一股清流,一股关于希望与未来的清流。退耕还林,这四个字本身就蕴含着一种与过去告别、向未来进发的积极力量。2013年,那个时间点,对于中国而言,正值经济高速发展与环境保护意识日益觉醒的关键时期。而这份报告,则像是那个时代的一份郑重承诺与成果汇报。我设想,报告的篇幅一定不小,因为它需要涵盖全国范围内的监测数据,涉及的地理区域可能遍布大江南北,气候条件各不相同,植被类型也千差万别。因此,报告在分析过程中,必然需要考虑地域差异性,呈现出多样化的生态效益。我特别好奇,在偏远的山区,退耕还林工程是否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同时又保护了脆弱的生态环境?在一些曾经面临严重水土流失的地区,绿色的植被是否像一道屏障,成功地守护住了宝贵的土地资源?报告中对“生态效益”的界定,是否也包含了一些我们未曾预料到的惊喜?比如,空气质量的改善,极端天气事件的减少,甚至是对当地居民身心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我期待这份报告能够用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生态恢复画卷。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人了,2013年,一个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光是这几个词,就能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画面。想象一下,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曾经的农田被重新披上了绿色的外套,那是怎样一番景象?而这份报告,则是对这场绿色革命的一次深入的审视与记录。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数据堆砌,更承载着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心与期望。我很好奇,在2013年这个时间点,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怎样的成效?那些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是否重新焕发生机?森林覆盖率的提升,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水土流失是否得到了有效遏制?这些都是我非常想从书中了解的。报告中对生态效益的监测,想必采用了科学严谨的方法,或许会涉及到遥感影像分析、野外调查、土壤样本检测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本身就充满了看点。我期待着报告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这些复杂的监测结果,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清晰地理解退耕还林工程的深远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份报告是否能为未来的生态恢复项目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评分《2013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这个书名,有一种“时间胶囊”的厚重感。2013年,已经是十多年前了,而这份报告,则如同打开了一个尘封的宝盒,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年代,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我很好奇,这份报告的体量会有多大?它的内容会是图文并茂,还是以表格和数据为主?如果是后者,我希望报告中能有详尽的图表解读,能够清晰地展示出各项生态效益的量化指标。我想象,报告中应该会包含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退耕还林地块的案例分析,或许能让我们看到,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退耕还林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比如,在南方丘陵地区,绿色的植被是如何成功地巩固了坡地,有效减少了泥石流的发生?在北方干旱地区,退耕还林又是如何帮助恢复了植被的生长,从而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我期待报告中能用严谨的科学语言,阐述退耕还林工程如何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和水源等方式,实现其核心的生态效益,并为我们提供一个客观的评估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