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裏晶主編的《古箏基礎(老年大學統編教材) 》針對零基礎的老年學生,從古箏*基礎的認弦、戴 義甲等開始,由易到難,由淺到深,逐步提高。全書 按課時編排,共60課時,便於學員自學,掌握課時進 度,使老師的教學思路統一清晰。每節課有簡介、導 學、指法標記、要求、訓練方法、樂麯等部分,重點 突齣。
《古箏基礎(老年大學統編教材)》60課時正閤 一甲子。人生一甲子,是一個循環,*是一個開始。
很多老年大學的學生學習古箏是一個新的嘗試,心中 存有對古箏的熱愛與夢想。老來有閑暇,按照本教程 的進度,打好瞭基礎,可以繼續往*高層次的學習邁 進,恰恰也是古箏學習的一個新的開始。如環無端, 如環無終,生生不息,學無止境。
**階段 入門
第一課 介紹古箏、學戴義甲、抹托練習
第二課 勾托技法
第三課 大撮技法
第四課 四點技法
第五課 顫音技法
第六課 樂麯《北京的金山上》
第七課 小撮技法
第八課 按4音練習
第九課 按7音練習
第十課 颳奏練習
第十一課 花指技法
第十二課 樂麯《平湖鞦月》(一)
第十三課 樂麯《平湖鞦月》(二)
第十四課 樂麯《步步高》
第十五課 連托、連抹技法
第十六課 樂麯《滄海一聲笑》
第十七課 上滑音技法
第十八課 樂麯《鳳翔歌》
第十九課 下滑音技法
第二十課 上下滑音技法
第二十一課 樂麯《蘇武牧羊》(一)
第二十二課 樂麯《蘇武牧羊》(二)
第二十三課 單手撥弦技法
第二十四課 雙手撥弦技法
第二十五課 分解和弦技法
第二十六課 單手琶音技法
第二十七課 雙手琶音技法
第二十八課 樂麯《知音》
第二十九課 樂麯《紫竹調》(一)
第三十課 樂麯《紫竹調》(二)
第三十一課 托劈技法
第三十二課 紮樁技法
第三十三課 泛音技法
第三十四課 樂麯《漁舟唱晚》(一)
第三十五課 樂麯《漁舟唱晚》(二)
第三十六課 樂麯《漁舟唱晚》(三)
第三十七課 輪抹技法
第三十八課 樂麯《紡織忙》(一)
第三十九課 樂麯《紡織忙》(二)
第二階段 提高部分
第四十課 慢快搖與快慢搖技法
第四十一課 個數搖指技法
第四十二課 一拍搖技法
第四十三課 移位搖技法
第四十四課 樂麯《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一)
第四十五課 樂麯《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二)
第四十六課 樂麯《洪湖水,浪打浪》(一)
第四十七課 樂麯《洪湖水,浪打浪》(二)
第四十八課 樂麯《枉凝眉》
第四十九課 樂麯《茉莉花》(一)
第五十課 樂麯《茉莉花》(二)
第五十一課 樂麯《女兒情》(一)
第五十二課 樂麯《女兒情》(二)
第五十三課 樂麯《彩雲追月》(一)
第五十四課 樂麯《彩雲追月》(二)
第五十五課 樂麯《化蝶》(一)
第五十六課 樂麯《化蝶》(二)
第五十七課 樂麯《高山流水》(一)
第五十八課 樂麯《高山流水》(二)
第五十九課 樂麯《高山流水》(三)
附 完整版樂譜
後記
我最欣賞這套教材的地方在於它那種“慢工齣細活”的教學理念。它沒有一上來就堆砌復雜的樂理知識或者讓你去挑戰高難度的麯目,而是把基礎中的基礎打磨得如同雕琢一件玉器般精細。比如,關於“托、劈、抹、挑”這幾個最基本的右手撥弦法,它不是簡單地給齣動作名稱,而是會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去描述手型的穩定性和放鬆度,甚至還配上瞭類似“提筆寫字”或者“握雞蛋”的比喻,讓我這種機械記憶比較弱的人一下子就抓住瞭要領。更彆提那些關於坐姿和持箏角度的描述,細緻到連手腕的抬高程度都有建議,這在很多其他教材裏都是一筆帶過的內容。我記得第一次嘗試練習“搖指”時,手指僵得像個木頭樁子,但是翻到教材裏專門講解放鬆和肌肉記憶培養的那一章節,裏麵提供瞭一些“手指熱身操”,每天練習幾分鍾,真的有效緩解瞭手指的緊張感。這感覺就像是找到瞭一位經驗豐富、耐心無比的老師,她深知初學者的每一個痛點,並提前為你鋪好瞭路。
評分總的來說,這本教材給我的感覺是它真正理解瞭“老年大學”這個群體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它不是一本縮小版的專業院校教材,而是一本專為熱愛生活、但時間、精力或基礎不如年輕人的學習者量身定製的“樂譜嚮導”。它在保持專業性的同時,用極大的耐心和清晰度解決瞭學習過程中的所有“攔路虎”。它沒有過度強調技術上的完美無缺,而是更注重培養我們對古箏的興趣和持續學習的熱情。我能感受到,編寫者是希望我們能從學習中獲得真正的快樂,而不是被繁復的規則壓垮。每次翻開這本書,都像是在和一個老友進行一次愉快的交流,它總是能用最恰當的方式,引導我邁齣下一步,讓我對未來能夠輕鬆自如地演奏齣幾首像樣的麯子充滿瞭信心。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淡雅的米黃色調,配上行雲流水的書法字體,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不是科班齣身,純粹是抱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想給退休生活找點新樂子的心態來學古箏的,所以對教材的“親和力”要求比較高。拿到手裏掂瞭掂,分量適中,紙張的質感摸起來也很舒服,不是那種廉價的反光紙,看起來很耐翻閱。我特意留意瞭一下排版,內頁的五綫譜和簡譜對照得非常清晰,像是專門為初學者考慮過一樣,很少有那種密密麻麻擠在一起讓人喘不過氣的感覺。尤其是那些初學者容易搞混的指法圖示,講解得非常細緻,配圖清晰,連手指的彎麯角度和觸弦的位置都有標注,這對於我們這些靠“看圖說話”學習的老年人來說,簡直是福音。說實話,我之前在網上找過一些免費的資料,但很多都是東拼西湊,條理混亂,學起來非常費勁。這本教材在結構上的用心,從目錄就能看齣來,循序漸進,一點也不急躁,讓人感到非常安心。光是光是看到這本教材的實體,我就覺得我的學習熱情又被點燃瞭一大截。
評分從內容編排的廣度來看,這本書的選麯眼光非常獨到,可以說是兼顧瞭“雅”與“俗”,既有傳統經典麯目的簡化版,也有一些鏇律流暢、容易上口的現代小品。我個人特彆喜歡它在基礎練習之外穿插的那些小練習麯,它們不像純粹的指法訓練那樣枯燥,反而帶著一種音樂性,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把技術練進去瞭。比如,其中有一首名為《春日漫步》的小麯子,它的鏇律簡單,但卻巧妙地運用瞭基礎的滑音和揉弦技巧。我剛開始學的時候覺得這些技巧很難掌握,但教材裏把練習步驟拆解得非常科學,先是單獨練習右手,再加入左手的配閤,最後纔是完整的演奏。這種“化整為零”的教學方法,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挫敗感。而且,每次學完一個新技巧,教材都會立刻提供一小段專門用來鞏固這個技巧的麯目,讓你能馬上感受到學以緻用的樂趣,而不是學完一堆技巧後,卻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應用。
評分我注意到這本書在輔助學習材料的考量上也做瞭不少功夫。雖然我主要還是依賴紙質書本學習,但書後附帶的那個配套音頻(或者說,如果它附帶瞭掃碼聽音頻的指引)簡直是太重要瞭。作為零基礎的學員,光看譜子永遠無法把握節奏的準確性和音色的美感。通過對照教材裏提供的示範音頻,我能清晰地聽到標準的發音和連貫性,這對校正我自己的演奏有莫大的幫助。例如,在學習一些快速的琶音時,我自己的聽起來總是斷斷續續,但聽瞭標準示範後,我就能模仿那種“水流般”的順暢感。而且,我發現教材中對於不同練習麯目在演奏風格上的細微提示也很有幫助,比如“此段宜用悠遠之意境錶達”,這種帶著情感色彩的描述,能幫助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更好地理解作麯傢的意圖,讓彈奏不再隻是機械的按弦和撥弦,而是開始有瞭“講故事”的感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