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
定价:49.00元
售价:33.3元,便宜15.7元,折扣67
作者:白杨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64425616
字数:
页码:2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典型个案分析法,以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构建为研究的主题。运用管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以中国乒乓球队中的文化力为研究线索,通过对组织文化在中国乒乓球队的组织建设和管理中的影响和地位,以及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构建等问题的分析探讨,旨在从管理学和文化学的视角对其进行科学系统地总结。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 外文献综述
2.1 关于体育文化的内涵
2.2 乒乓球运动项目的发展研究
2.3 关于文化传播的理论内涵
2.4 关于组织文化的内涵
2.5 体育组织文化的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4.1 组织文化与体育组织文化的渊源
4.2 人性假设理论
4.3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4.4 文化结构层次理论
4.5 中国传统文化在体育组织文化中的价值
5 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发展嬗变
5.1 由群体而个体——凸现人文关怀
5.2 由一元而多元——主体意识回归
5.3 文化力——中国乒乓球队永续发展的动力
6 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内容体系构建
6.1 器物层(物质层)
6.2 行为层
6.3 精神层(心理层)
7 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实施体系
7.1 实施原则
7.2 实施途径——乒乓球队的组织文化塑造
8 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传播
8.1 乒乓球队组织文化的内部传播
8.2 组织外部传播
9 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构建可推广价值
10 结论
白杨(1979-),男,副教授,博士,安徽人,常州工学院教师。1999年9月一2003年7月在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2003年9月一2006年7月在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学习,并获得硕士学位:2006年9月一2009年7月在北京体育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现在常州工学院体育教学部工作。曾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1项,主持完成厅局级课题6项,参与课题和省部级多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中国体育博士文丛》:
6.1.2中国乒乓球队队服
一个运动队的服装是时代变迁的重要符号,它就像多棱镜,通过衣着折射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折射出运动队的文化内涵。
20世纪50-70年代,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的经济和外交封锁。同时在体育领域,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运动组织的一些负责人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和宣传的影响,他们也敌视中国,封锁我们。在当时我国体育项目基本被世界体坛封锁,仅有乒乓球、排球两个项目没被封锁。中国乒乓球队首当其冲就成为当时向世界展现我国人民精神面貌的旗帜。我们的国旗是鲜红的五星红旗,当时中国乒乓球队的队服上衣也全是鲜红色,中国乒乓球健儿在世界乒乓大赛上,穿着国旗色的队服奋力拼搏,反映出高超的球技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向世界人民展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排除万难、不屈不挠的气魄。
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世纪8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的经济走向快速发展的轨道,人们的生活观念有了很大变化、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人民群众的服装从清一色的“非蓝即灰”,变成了五彩缤纷的服装。我们的乒乓球队队服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由原来的清一色的“国旗红”,发展成多种颜色为主体的队服。更凸显出国民的精神面貌,反映出我国人民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积极融人世界经济组织的决心和信心。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文明建设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乒乓球队顺应时代发展,乒乓球队服又有了很大变革,队服更加美观舒适、更加时尚。队服的颜色也有了很多种,蓝色、红色、黑色等等。队服上有了很多赞助商的标志,如中国联通的“中国结”标志、李宁公司的标志,显示了中国改革开放、蒸蒸日上的精神面貌。同时中国乒乓球队在队服的设计上也加入很多中国传统元素,如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乒乓健儿的衣服胸前都绣着一条中国龙,非常具有中国风格。看上去生机勃勃、很有活力。
6.1.3业余文化活动
中国乒乓球队作为中国体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他们不光刻苦训练严格管理,也十分重视运动队的业余文化活动的安排。他们善于利用业余文化活动来更好的调节训练、促进训练。可以说,中国乒乓球队在安排平时的业余文化活动方面做得尤为突出。他们通过业余活动来培养队员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团队凝聚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除了日常训练与比赛之外,中国乒乓球队还经常利用训练之余的时间组织各种活动,来丰富运动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也是紧张训练之余作为辅助手段的积极调整。为了备战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等世界大赛,基本上每年国家队的队员都是在训练基地与队友和教练共度春节,而为了体现对长年在外奔波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关怀,也为了增强全队的凝聚力,创造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举行春节联欢晚会几乎成了国家乒乓球队的保留节目,也形成了吃年夜饭之后队员自导自演、自娱自乐的传统,这些业余文化传统对于中国乒乓球队的内部团结,促进强大的团体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国乒队的教练们深谙御兵之道,在抓紧平时日常训练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大赛来临之前的放松。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全队进行封闭训练时,也不忘组织队员开赴九华山进行积极性调整,以放松队员紧张的身心。
……
阅读一本关于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对“冠军基因”的追溯。我一直对体育领域的文化建设和团队管理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中国乒乓球队无疑是中国体育界一个独特而成功的范本。我时常会思考,是什么样的土壤孕育了如此强大的队伍?是严格的训练?是科学的战术?还是背后那股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力量”?这本书的题目直击核心,让我感觉它将深入探讨这个队伍是如何通过其独特的组织文化,来塑造队员的精神面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如何将一代代优秀运动员的经验和精神传承下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可推广的模式,不仅仅局限于乒乓球领域,而是能为其他运动项目,乃至更广泛的组织管理提供一些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实在是太吸引我了,光听《构建中国乒乓球队组织文化体系的研究》这个题目,就觉得里面一定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战略眼光。我对中国乒乓球队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不仅是中国体育的骄傲,更是无数人心中的精神符号。每次看到他们在赛场上那种坚韧不拔、团队协作的精神,我都会被深深震撼。我一直很好奇,是什么样的文化支撑着这支队伍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怎样的理念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一代又一代的乒乓球健儿?这本书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我对这些问题的好奇心。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体育的书,更像是对一种成功模式的深度剖析,是对集体主义精神、奋斗文化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性探索。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了解那些隐藏在冠军光环背后的,关于文化的力量。作为一名对组织发展和文化建设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具备了极大的吸引力,它指向了一个在体育界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集体,并试图揭示其成功的深层动因。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体育发展,特别是对竞技体育背后的管理与文化土壤感到好奇的读者,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一场及时的思想盛宴。我一直认为,一个伟大的团队,绝不仅仅是实力超群的个体简单相加,其背后一定有着一套独特的、能够凝聚人心、激发潜能的文化体系。而中国乒乓球队,正是这种体系最鲜活、最成功的范例。每次看到他们在国际赛场上展现出的那种“唯我独尊”的气势,以及在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的惊人韧性,都让我不禁思考,这种强大的心理素质和集体荣誉感是如何培养出来的?这本书是否能够为我揭示那些关于传承、关于信仰、关于激励的奥秘?我希望它能从更宏观、更体系化的视角,去剖析这支队伍独特的组织文化,而不仅仅停留在战术和训练层面。这不仅仅是对一支队伍的研究,更是对中国体育精神内核的一次深度挖掘,是对集体力量如何转化为国家荣耀的一次生动注脚,我对此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对中国体育辉煌成就背后深层原因的探究。我一直对那些能够长期处于顶尖地位的团队充满好奇,尤其是像中国乒乓球队这样,几乎是中国体育的代名词。我总觉得,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叠加,更是一种强大的集体力量在支撑。那么,这种集体力量是如何被塑造出来的?又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的?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理解这个“秘密”的大门。我希望它能够深入地剖析,中国乒乓球队是如何在组织层面,构建起一套能够激发成员归属感、使命感,并持续推动团队进步的文化体系。这不仅仅是对一支队伍的学术研究,更是对中国体育精神和组织管理智慧的一次深刻挖掘,我对此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让我立刻联想到了那些在赛场上挥洒汗水、为国争光的乒乓球运动员们。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对中国乒乓球队的成功一直充满敬意,也很好奇他们是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如此长久和稳定的统治力的。仅仅依靠天赋和刻苦训练,似乎不足以解释这一切。我一直觉得,一个强大的团队,一定有着超越个体能力的凝聚力和文化支撑。这本书的出现,恰好触及了我内心的这个疑问。我希望它能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解读中国乒乓球队背后的这套“文化体系”到底是什么?它又是如何被构建、被传承、被发扬光大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组织凝聚力、团队精神、以及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持文化优势的深刻洞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