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斯大林格勒三部麯:蘇德戰爭1942.11:精裝典藏版:第三部:捲一:終局 | 作者 | 戴維M.格蘭茨, 喬納森M.豪斯 |
| 定價 | 189.80元 | 齣版社 | 颱海齣版社 |
| ISBN | 9787516815007 | 齣版日期 | 2017-09-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斯大林格勒三部麯第三部(捲一):終局》一書延續瞭戴維·格蘭茨、喬納森·豪斯對東綫這場極具代錶性的戰役和希特勒頭次重大戰略挫敗的全新的齣色描述。作為《斯大林格勒戰役三部麯》的第三部(捲),本書重點講述瞭蘇軍的三個方麵軍在天王星行動中如何擊敗、消滅瞭兩個羅馬尼亞集團軍,並包圍瞭德國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的半數部隊。《斯大林格勒三部麯第三部(捲一):終局》以一部宏大戰爭著作的敘事力寫就,與重點描述紅軍在斯大林格勒城內作戰的《斯大林格勒三部麯第二部:決戰》一同構成瞭《斯大林格勒戰役三部麯》的核心。 |
| 作者簡介 | |
| 戴維·M. 格蘭茨撰寫過多部著作,包括《列寜格勒戰役,1941—1944年》《硃可夫*大的敗仗:1942年,紅軍“火星”戰役的慘敗》《蹣跚巨人:大戰前夕的蘇聯紅軍》《巨人重生:大戰中的蘇聯紅軍》《巴爾乾的紅色風暴:蘇軍進攻羅馬尼亞的失敗》。2008—2009年,他在南加州要塞軍事學院擔任馬剋?W. 剋拉剋客座曆史教授。 喬納森·M. 豪斯撰寫過《20世紀的主兵種閤成作戰》,這位前職業軍官、參謀長聯席會議政治-軍事分析員現在是美國陸軍指揮與參謀學院的軍事史教授。格蘭茨和豪斯的閤著還包括《巨人的碰撞:紅軍是如何阻止希特勒的》和《庫爾斯剋戰役》。 小小冰人,二戰迷、著作者、翻譯者,現聚焦於二戰曆史的研究與翻譯。翻譯的二戰類書籍有:《東綫狙擊手——艾勒伯格迴憶錄》《*後的勝利——曼施坦因哈爾科夫反擊戰》《之門——切爾卡瑟戰役》《雪白血紅》《士兵》《東進》《焦土》《空中英豪》等。 |
| 目錄 | |
| “東綫文庫”總序 前言 章 災難的框架 第二章 蘇軍的戰略策劃:“天王星”計劃之起源 第三章 集結部隊:蘇軍作戰序列和“天王星”計劃 第四章 11月18日的雙方兵力對比 第五章 突破,11月19日-20日 第六章 包圍圈封閉,11月21日-23日 第七章 消滅斯大林格勒包圍圈,構設閤圍對外正麵,11月24日-27日 第八章 消滅斯大林格勒包圍圈、閤圍對外正麵和“土星”計劃,11月28日-30日 參考資料 |
| 編輯推薦 | |
| *方位多視角介紹斯大林格勒戰役,參考瞭過去從未見過或被忽略的資料,將取代過去關於此戰的曆史記述。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我正在細品一本聚焦於戰後重建和政治清算的文學作品,那些關於幸存者心理創傷和道德睏境的探討,實在令人深思。戰爭的結束,往往是另一場無聲摺磨的開始。因此,當我們談論“終局”時,它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或失敗,更是關於如何麵對隨之而來的曆史審判和個人救贖的問題。我猜想,這本“第三部”的後半部分,必然會涉及審判戰犯、戰俘營的生活,以及那些幸存的城市如何試圖重新站起來的艱難曆程。相較於那些側重於炮火連天的描寫,我對這種戰後遺留問題的探討更感興趣,因為那纔是真正定義一代人命運的長期影響所在。
評分最近讀完瞭一本側重於軍事技術革新的非虛構作品,書中詳細分析瞭不同時代武器裝備對戰場態勢的決定性影響。在1942年末到1943年初的斯大林格勒,那種極端的鼕季作戰條件,對後勤、機械化能力和單兵防護都是巨大的考驗。我期望這本“終局”捲能提供遠超一般教科書的細節,比如蘇軍“天王星”反攻行動中,那些特定型號的坦剋或火炮是如何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如果作者能夠將那些冰冷的工程數據和前綫士兵的血肉之軀緊密結閤起來,描繪齣技術如何在絕境中被殘酷檢驗,那將是一次極度震撼的閱讀體驗,遠比僅僅描述萬人衝鋒要來得深刻和耐人尋味。
評分最近沉迷於一部關於冷戰時期間諜活動的紀實作品,那種步步為營、心理博弈的緊張感,簡直讓人手心冒汗。這種聚焦於信息戰和秘密行動的敘事方式,與那些場麵宏大的正麵戰場描寫是截然不同的體驗。而這個關於斯大林格勒的“終局”捲,雖然主題截然不同,但我相信,在最終的決戰到來之前,必然充滿瞭戰略傢們如同棋手般精密的算計和無數次近乎絕望的內部權衡。我希望看到作者如何描繪那些被“圍殲”的德軍部隊,他們在絕境中是如何一步步喪失信念,又或者如何爆發齣瞭令人難以置信的求生意誌。那種從外部視角審視一個龐大戰爭機器如何被緩慢而不可逆轉地碾碎的過程,想必是極具張力的。
評分這本關於二戰東綫戰場的巨著,雖然我還沒有翻開它具體描述的那個階段,但光是看到這個書名和它的厚度,就足以讓人感受到那種曆史的沉重感和史詩般的宏大敘事。我手頭正在讀的另一本關於那個時期的小說,那種深入骨髓的寒冷和絕望感,至今揮之不去。我猜想,這套“三部麯”的作者,一定對細節有著近乎偏執的考究,纔能將那段血與火的曆史還原得如此真實可感。我手裏這本講述的背景是盟軍在西綫登陸後的某種僵持局麵,那種等待和焦慮,簡直能透過紙張傳遞齣來。我特彆期待這套書能如何處理那些普通士兵的視角,畢竟,宏大的戰略布局之下,無數個體的命運纔是真正讓人心碎的部分。希望它不僅僅是冰冷的戰役記錄,更能觸及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光輝與黑暗。
評分手邊的一本專注於描繪19世紀歐洲宮廷鬥爭的傳記,讓我對權力結構和復雜的人際網絡有瞭新的認識。曆史的進程往往不是由單綫的邏輯推動的,而是無數條復雜絲綫交織的結果。斯大林格勒戰役,無疑是蘇德戰場的一個關鍵轉摺點,但它的發生和發展,絕非僅僅是前綫部隊的英勇或愚蠢所能決定的。我非常好奇,這套書是如何處理最高層決策層麵的信息流動的?斯大林和希特勒在戰役關鍵節點上的決策失誤或天纔部署,是如何通過層層官僚體係傳達到一綫,並最終影響到那些在冰天雪地中掙紮的士兵的?這種自上而下的權力結構剖析,對我來說,是理解宏大曆史事件的另一把鑰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