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历史上的女性书写

奥运历史上的女性书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利群,黄敏 著
图书标签:
  • 奥运会
  • 女性
  • 历史
  • 体育
  • 文化
  • 社会
  • 性别
  • 女性运动
  • 纪录片
  • 平权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暂无
ISBN:9787811272215
商品编码:2971198657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奥运历史上的女性书写

定价: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刘利群,黄敏

出版社:暂无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8112722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因为“平等、发展、共赢”的奥运精神之光里,两性的平等、发展与共赢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社会提倡“和谐发展”、“全民奥运”的背景下,探讨女生与奥运的丰富话题,是研究者与行动者、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共同期待。在热火朝天的迎奥运的活动中,作为性别视角看奥运的先例,《奥运历史上的女性书写》必将成为奥运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亮点!
  本书把奥运会看成一面镜子,折射出女性权利发展的足迹;又把奥运会看成一份备忘录,记录了女性为奥运孜孜不倦的努力:有站在本土的差异性上鸟瞰全球的女执委;有身体力行的筹委会成员;有为了女性的光荣与梦想拼搏的运动员;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女性志愿者,这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女性对奥运怀有“同样的热情,同样的梦想”!
  女性因奥运而美丽,奥运因女性而精彩! 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以女性的视角看奥运、将奥运精神融入女性发展的《奥运历史上的女性书写》正是诞生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让我们共同来见证这个难忘的过程!

目录

1 女生叩开奥运之门的艰难历程
 1.1 古希腊奥运会的性别歧视
 1.2 女性自办奥运会的尝试
 1.3 女性站在男性奥运的边缘
2 浮出历史地表
 2.1 冠军席有了女性的位置
 2.2 从边缘走向核心
 2.3 与男性平分冠军的光荣
 2.4 不断攀升的女性奥运地位
 2.5 “女性奥运会”
3 执掌奥运的女生
 3.1 女性进入奥运会的决策圈
 3.2 进入国际奥委会的女性
 3.3 中国人进入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机构
4 默默奉献的奥运女性志愿者
 4.1 早期的奥运志愿者”
 4.2 二战后具有新特点的奥运志愿者 
 4.3 现代奥运志愿者模式的创立
 4.4 现代奥运女性志愿者的蓬勃发展 
5 中国女性见证奥运会
 5.1 中国初涉奥运
 5.2 中国重返奥运
 5.3 中国扬威奥运
 5.4 中国女性见证奥运会
6 圣火传不到的地方
 6.1 世界各国对女性参与奥运的不同态度
 6.2 限制妇女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6.3 女性参与奥运的程度代表了社会的进步
 6.4 回顾曾经付出的艰辛
附录 “女性奥运'论坛一
后记

作者介绍

刘利群,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教席主持人。 黄敏,北京市朝阳区妇联主席,高级政工师,心理咨询师。

文摘


序言



《时代潮涌:性别视角的体育变革史》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奥运赛场上的女性身影,抑或梳理性别在体育发展史中的孤立痕迹。它更像是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一曲激昂的时代交响,将女性的体育经历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经济与政治语境中进行深入剖析。我们不再将女性体育视为一个独立的、边缘化的分支,而是将其视为推动整个体育景观演进的重要力量,是衡量社会进步与性别平等的关键标尺。《时代潮涌》旨在揭示,女性是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以其独特的视角、不屈的意志和持续的努力,重塑了体育的规则、意义与未来。 本书的核心在于“性别视角”的引入,这不仅是一种观察方式,更是一种解构与重构的方法论。我们不再满足于“女性参赛了”、“女性获得了金牌”这样的表层记录,而是深入追问:女性在参与体育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社会阻碍与文化压迫?她们又是如何通过体育挑战父权制的束缚,争取身体自主权与社会认可?体育竞技场上的性别话语是如何被建构、传播和颠覆的?以及,女性的参与如何为体育注入新的活力、拓展新的维度,并最终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性别观念变革? 第一章:破冰的年代——早期女性体育的挣扎与萌芽 本章将时间拨回到体育的早期萌芽阶段,重点关注女性在男性主导的体育世界中,如何艰难地寻找到一丝生存的空间。我们审视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女权主义思潮的兴起,女性开始质疑传统的性别角色,并将目光投向了曾经视为“男性领地”的体育领域。这并非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而是一系列微小但意义深远的抗争。我们会探讨,在缺乏制度支持、社会舆论普遍质疑的背景下,那些率先投身体育运动的女性,她们的动机是什么?她们所面临的身体、精神以及社会压力又有多大? 我们将会分析,当时社会对女性体育的普遍看法,是如何与医学、道德甚至宗教观念交织在一起,将女性的体能与生育能力、情绪稳定性等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女性不适合运动”的刻板印象。本书将通过梳理当时的报刊、杂志、书籍以及相关的社会档案,还原女性在体育领域初露锋芒时的艰难处境。我们会关注到,一些私立学校、教会组织以及少数开明的社会团体,是如何在有限的范围内,为女性提供体育活动的机会,尽管这些机会往往是经过“性别化”处理的,例如被限制在“温和”、“优雅”的运动项目上。 同时,本章也将探讨,早期的女性体育实践,是如何在不经意间,播下了挑战性别规范的种子。那些敢于在公开场合展示身体力量与技巧的女性,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我们也将触及一些早期女性体育的代表性人物,她们的经历,或许并不像后来的奥运冠军那样光彩夺目,但她们的勇气与坚持,为后来的女性体育发展铺平了道路。 第二章:战火与新生——女性体育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沉浮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女性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复杂的影响。一方面,战争时期的社会动荡、男性劳动力短缺,迫使女性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包括参与体育活动以维持身体健康,或是在某些领域填补男性的空缺。另一方面,战争的残酷性也让人们重新审视身体的价值与韧性,为女性体育的普及提供了一定的契机。 本章将详细分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女性在工厂、农场等地的劳动,无形中提升了她们的体能意识,也让一些传统上被认为是“男性化”的体育项目,开始吸引女性的目光。我们会考察,一些军事训练相关的体育活动,是如何在特定时期内,对女性身体素质的要求有所提高。同时,我们也关注到,战争期间,一些慈善活动、慰问演出中,女性体育表演也开始出现,这既是一种娱乐形式,也间接提高了女性在体育领域的可见度。 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变得更为复杂。一方面,战争的消耗使得一些体育赛事被中断,女性体育的发展也受到冲击。但另一方面,战争也催生了新的女性体育需求,例如空军、医疗等领域对女性身体素质的要求,以及在后方进行的各类体育活动,以鼓舞士气、缓解压力。本章将深入研究,在男性运动员纷纷奔赴战场的情况下,一些体育项目是如何寻求女性的参与来维持比赛的延续性。我们会关注到,一些女性运动员在战争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她们的训练与比赛,既是对国家的一种支持,也是在特殊时期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肯定。 此外,本章还将探讨,战后社会复苏过程中,女性体育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男性运动员的回归,女性体育的地位又一次受到考验。但同时,战争经历也让更多人认识到女性身体的潜能,为后续女性体育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第三章:奥运之光与性别困境——女性登上奥林匹克舞台的曲折历程 本章将聚焦女性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历程,这无疑是女性体育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篇章之一。我们会追溯女性首次被允许参加奥运会时的情景,分析当时奥林匹克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男爵以及其他组织者的性别观念,以及这些观念是如何影响了女性在早期奥运会中的地位与项目设置。 我们会详细梳理,从早期奥运会女性参与的寥寥无几,到如今女性项目占据奥运会半壁江山的过程,这背后是无数女性运动员、教练员、活动家以及社会变革者的不懈努力。本章将重点分析,在不同历史时期,女性在奥运会项目设置、比赛规则、奖牌分配等方面所面临的性别歧视与不平等。例如,某些项目长期以来只允许男性参加,或是女性项目获得的关注度和资源远少于男性项目。 我们会深入探讨,女性运动员在奥运会舞台上如何挑战性别刻板印象,她们的力量、速度、技巧以及拼搏精神,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女性身体的无限可能。本书将通过对具体奥运赛事、重要女性运动员的案例分析,展示她们如何在压力与质疑中,突破性别界限,创造历史。 此外,本章还将关注到,奥运会作为全球性的体育盛事,其对性别平等观念的传播与影响。奥运会中女性运动员的成功,不仅激励了无数年轻女性投身体育,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关于性别角色与社会公平的讨论。我们会考察,国际奥委会以及各国奥委会,在推动女性体育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政策与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第四章:身体解放与自我赋权——女性体育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本章将从更宏观的社会学角度,审视女性体育如何成为女性身体解放与自我赋权的重要载体。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体能的较量,更是身体的表达与认同的构建。女性参与体育,是对传统身体美学与社会期待的挑战,是对身体潜能的重新发掘与肯定。 我们会分析,在父权制社会结构下,女性身体常常被商品化、被客体化,被赋予各种被动的、装饰性的意义。而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要求女性主动、有力、具有竞争性,这与传统的性别规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体育训练与比赛,女性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和体验自己的身体,建立更积极的身体形象,并从中获得自信与力量。 本章将探讨,女性体育的兴起,如何挑战了“女性身体是脆弱的”、“女性应该文静保守”等观念。那些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展现力量的女性运动员,成为了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活生生的榜样。我们会关注到,女性体育如何为女性提供了一个超越家庭与职场界限的社会交往空间,让她们能够建立友谊、分享经验、互相支持,形成强大的女性社群。 此外,本章还将深入分析,女性体育如何与女权主义运动相互促进。女性参与体育的权利,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性别平等诉求。而女性体育所展现出的独立、自主、坚韧的特质,又为女权主义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感召力。我们会考察,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女性体育活动,是如何与争取政治权利、经济平等、反对性别暴力等女权主义议题相结合,形成强大的社会推动力。 第五章:多元视角与未来展望——女性体育的当下与前沿 进入21世纪,女性体育的发展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本章将审视当前女性体育所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我们会关注到,在职业体育领域,女性运动员如何继续争取与男性同等的薪酬、媒体曝光度和商业赞助。尽管已有显著进步,但性别薪酬差距、媒体报道的性别偏见等问题依然存在,本书将对此进行批判性分析,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同时,本章也将探讨,在非传统体育项目,以及新兴的体育形式中,女性是如何积极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例如,极限运动、电子竞技、新兴的健身潮流等,这些领域为女性提供了更多展现身体能力与挑战极限的机会。 我们还将关注到,技术进步与媒体传播对女性体育的影响。社交媒体的兴起,为女性运动员提供了直接与公众互动、传播自身形象的平台,但也可能带来新的网络欺凌与性别歧视。我们将分析,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更好地推广女性体育,塑造积极的性别形象。 最后,本章将着眼于未来,探讨如何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推动性别平等在体育领域的深入发展。这包括加强体育教育中的性别平等意识,鼓励更多女性进入体育管理、教练、裁判等领域,以及通过体育促进跨文化、跨性别的理解与对话。本书旨在强调,实现真正的体育平等,不仅需要女性运动员的奋力拼搏,更需要全社会对性别平等理念的深刻认同与不懈追求。 《时代潮涌:性别视角的体育变革史》并非一本关于“女性有多棒”的赞歌,而是一部深刻的社会史,一本关于权力、性别与身份的探索。它邀请读者一同穿越历史的长河,倾听那些被边缘化的声音,理解那些被忽视的奋斗,感受女性在体育领域如何以其独特的方式,塑造着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安排得极为合理,它没有采用简单的年代线性叙事,而是通过主题和地域的交织,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历史图景。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非常顺滑,像是精心编排的乐章,每一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旋律,但整体上又保持了和谐的统一性。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探讨不同时代背景下,女性运动员如何被社会文化所塑造和定义时所采用的那种辩证的视角。她不只是简单地赞美胜利,更敢于直面那些光环背后的复杂性、争议点,以及性别偏见在体育竞技场上留下的深刻烙印。这种平衡的、不带偏见的批判性思维贯穿始终,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和满足感,它促使我不断地思考体育与社会结构、权力关系之间的复杂互动,绝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快餐”历史书。

评分

这本书的史料挖掘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初步预期。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比较浅尝辄止的通史类读物,但深入阅读后发现,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查阅了大量一手资料,包括早期的报刊档案、私人信件甚至是一些地方性体育杂志的记录。那些关于某个冷门项目的早期发展,或者某个国家在特定奥运周期内的策略调整,都有着详实的数据支撑和背景介绍,这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更难得的是,作者在引用这些硬核资料时,处理得非常巧妙,它们并非生硬地堆砌,而是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流畅的叙述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宏大的叙事提供了坚实的基石。对于一个对体育历史有深度探究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宝库,里面埋藏着许多我之前从未听闻却又至关重要的历史细节,让人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拿到手里就能感觉到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封面那种复古的色调和字体选择,立刻就把我带入了一种对过往光辉岁月的遐想之中。内页的纸张质感也出乎意料地好,印刷的清晰度非常高,无论是文字排版还是穿插的那些历史照片、插图,都处理得极为考究。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视觉呈现上下的功夫,那些老旧的赛场照片,仿佛带着尘土和汗水的味道扑面而来,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运动员们所付出的艰辛与荣耀。阅读体验上,这本册子的翻阅手感极佳,即使是反复查阅也不易损坏,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上的用心。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都觉得熠熠生辉,随便翻开一页,都能被那种精心打磨的细节所吸引,比如一些早期比赛的宣传海报复刻,色彩和构图的朴拙之美,与现代的精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和历史的对话感,是很多普通体育史书籍难以企及的。

评分

从阅读这本书的整体感受来看,它无疑是一部具有强大感召力的作品。它成功地将体育竞技的激情与社会历史的深度熔于一炉,读完之后留下的回味是长久而复杂的,不仅仅是为那些奖牌和纪录而激动,更是为那些在时代洪流中艰难前行、为争取平等发声的个体所深深触动。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奥运精神更深层的内涵——那种不屈服于既定命运、持续挑战极限的勇气和韧性。这本书成功地打破了许多关于体育英雄的刻板印象,赋予了历史叙事以鲜活的人性光芒,让读者在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感到自己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它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体育运动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扮演的独特而深刻的角色,是近年来我阅读过的最富启发性的非虚构作品之一。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沉浸在那些关于赛场边缘故事的叙述中,作者的文字功底实在是令人佩服,她有一种近乎于魔术师般的能力,能将枯燥的历史数据和事件,编织成一幕幕引人入胜的微型戏剧。尤其是对那些被历史洪流稍微冲淡的关键性转折点的描写,简直是入木三分,你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那些女性运动员在面对社会压力、体制限制时的挣扎、抗争与最终的突破。她的叙事节奏掌握得炉火纯青,时而舒缓细腻,捕捉人物内心最微妙的情绪波动,时而又陡然加速,将高潮部分的竞技张力推向极致,让人读到心跳加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终点线前,等待着那决定命运的一刹那。这种叙事技巧的成熟度,绝非一般业余作者可以企及,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力,使得每一个被提及的人物都栩栩如生,不再只是历史书上的一个名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