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6式
:39.80元
售价:27.9元,便宜11.9元,折扣70
作者:李雨樵著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5464044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6式》中,太极正宗传人李雨樵大师亲身施教,七十六式连贯招法逐一详解。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六式,是由陈氏第十四世祖陈长兴在祖传太极拳的基础上,精炼归纳编定而成。其拳架舒展大方,步法轻灵稳健,身法中正自然。以内劲统领全身,行气运动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发劲为辅,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一动内外俱动;刚柔相济,能发出一种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沉重而又灵活的内劲。融发劲于盘架,以通为养、以发劲强化人体气的通透,能促进人体形气整体性的形成,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拳架分高中低三种,共六段,完整一气,如行云流水。~16式,乃老架一路的基本功,形体动作舒缓柔和,两手两臂大开大合,两腿呈虚实变化,身体重心转换自然流畅。7~41式,形体动作中穿插拍脚、蹬脚、转体、跳跃……难度提升,着力锻炼人的整体性、灵活性。第42~76式,以匀缓式子为主,穿插跳跃、拍脚、发劲、转体等式子,是在前两段基础上的综合训练。
含太极拳的精气神、意、缠丝劲、听劲、懂劲、虚实;乃李雨樵大师数十年太极修习经验的整合,指导练习者提升武学修为,使其更快参透功法要领。内容丰富,实乃太极拳之精髓与真谛所在。
王言万语,难尽其妙。一招一式,神到形到,气到拳到,修身养德。
太极正宗传人李雨樵大师亲身施教,七士八式连贯招法逐一详解。
七十六式乃陈式太极拳的基础架,是陈式太极拳进阶的功,更是盘架练习之精要所在。它以缠丝劲为核心,动作以腰为轴,节节贯穿,以内劲统领全身,一动内外俱动,运动时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章 古老拳架,太极瑰宝一陈式太极拳传统老架
一、传承四百年的太极正宗——陈式太极拳
二、陈式太极拳的十成功夫
三、陈式太极拳老架精华——一路76式
第二章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一路76式动作分解
◎预备式◎太极起势◎金刚捣碓◎懒扎衣◎六封四闭◎单鞭◎金刚捣碓◎白鹤亮翅◎斜行◎搂膝◎上三步◎斜行◎搂膝◎上三步◎掩手肱捶◎金刚捣碓
第二段
◎披身捶◎青龙出水◎双推手◎肘底捶@倒卷肱◎白鹤亮翅◎斜行◎闪通背◎掩手肱捶◎六封四闭◎单鞭
第三段
◎云手◎高探马◎右擦脚◎左擦脚◎左蹬一根◎上三步◎击地捶◎翻身二起脚◎护心拳◎旋风脚◎右蹬一根◎掩手肱捶
第四段
◎小擒打◎抱头推山◎六封四闭◎单鞭◎前招◎后招◎野马分鬃◎六封四闭◎单鞭◎玉女穿梭◎懒扎衣◎六封四闭◎单鞭
第五段
◎云手◎双摆莲◎跌叉◎金鸡独立(左右)◎倒卷肱◎白鹤亮翅◎斜行◎闪通背◎掩手肱捶◎六封四闭◎单鞭
第六段
◎云手◎高探马◎十字摆莲◎指裆捶◎白猿献果◎六封四闭◎单鞭◎雀地龙◎上步七星◎退步跨虎◎转身双摆莲◎当头炮◎金刚捣碓◎收势
第三章 李雨樵陈式太极拳拳论
一、论内家太极拳
二、论精、气、神
三、论阴阳相济
四、论意
五、论松腰
六、论缠丝劲
七、论引、化、拿、发
八、论搠
九、论双重
十、论眼法
十一、论养气
十二、论三节运用
十三、论听劲
十四、论懂劲
十五、论虚实
十六、论刚柔
李雨樵
原名李超,字雨樵,法号慧超,一九华山居士
河南温县人,生于一九三七年八月六日。
◎一九四三年居江苏徐州,随伯父李克森学习陈式太极拳;
◎一九六三年得到陈照丕老师的指导和陈庆洲师兄的指引;
◎一九六六年经友人韩宝礼介绍,师事山东省济南市武协主席洪均生大师;
◎一九七四年经师兄李桐引荐,师从宗师陈发科高足雷幕尼前辈;
此后经常往返于陈家沟、济南与北京市,访友拜师,研究太极的内涵,闭门潜修;并在此期间修撰编写了陈拳三十三式太极拳,II一十八式太极精要、太极十三柱等拳谱
◎自一九八八年始授徒,专职教授陈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先后被聘任为香港世界永午太极拳联盟会荣誉会长、香港武术家协会荣誉会长、香港李老能形意拳研究会荣誉会长、香港康艺太极拳研究会荣誉会长。
◎二零零四年成立了深圳陈式九华太极会推广中心,同时兼任深圳市武协会理事,以及香港陈式九华太极研宄总会总监。
◎至今门生数千人,遍及日本、美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及中国香港地区,并屡获殊荣。
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对太极拳学习者心理的精准把握。它将复杂的76式拆分成了几个易于消化的单元,每个单元都会先进行理论铺垫,再进行分步图解,最后以“整体连贯要点”进行总结,这种结构使得学习过程有章可循,不会让人感到压力过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松沉”二字的深度探讨。它没有用空泛的词语,而是通过解释腿部肌肉的放松程度、脚底的抓地感以及如何通过意念将身体重量导向地心,具体化了“松沉”这个太极拳的核心要求。对于那些苦于无法体会“根基”的习练者,书中的这些具体指导简直是雪中送炭。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试图跨越文字的局限,将陈氏太极拳那种注重整体性和连续性的运动美学传递给读者,使得这本书成为了我案头常备的参考资料,每逢练习中的疑惑,都能从中找到令人信服的解答和新的启发。
评分阅读这本关于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6式的书籍,我体验到了一种近乎探寻古籍的乐趣。它并非简单地罗列76个招式,而是将整套拳法视为一部流动的史诗。书中对每一个动作的命名来源和在实战中的可能应用场景进行了富有想象力的阐述,这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比如,对于一些看似柔缓的动作,作者结合了拳法创始人陈王廷当年的武术理念,分析了它们在近身缠斗中如何起到“借力打力”的关键作用,使得练习者在打拳时不再只是机械地比划,而是心中有了清晰的战术思路。此外,书中对呼吸法的要求也极为精妙,强调了“腹式呼吸”与“动作配合”的深度融合,指出只有呼吸顺畅,内劲才能贯通,这种对内功修炼的重视,是许多现代太极拳书籍所欠缺的。这本书无疑为那些渴望深入理解太极拳“内”在奥秘的习武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评分这本关于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76式的书籍,简直是武术爱好者的一盏明灯,内容编排得极其用心。首先,从拳谱的解析来看,作者显然对陈氏太极拳的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每一个动作的名称背后所蕴含的劲路和意念都被娓娓道来,绝非那种干巴巴的招式罗列。比如对“金刚捣碓”的讲解,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从蓄劲到发劲,力学的原理和人体经络的运行被巧妙地结合起来,读来令人茅塞顿开。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者来说,那些复杂的缠丝劲、螺旋劲,书中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比如将掤劲比作拉橡皮筋,把捋劲描述成流水绕过鹅卵石的自然走势,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更让我赞叹的是,书中对“掤、捋、挤、按”这四大基本劲的区分和练习方法,提供了多角度的图示和文字说明,使得读者可以清晰地分辨自己在练习中是否真正领会了劲法的精髓,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外形的模仿上。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动作指南,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太师父在耳边指导,让人感觉武术的精深不再遥不可及。
评分坦白说,市面上关于太极拳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大多流于表面,要么就是图片质量粗糙,要么就是文字晦涩难懂。然而,这本陈式老架一路76式的书籍,在实用性和可读性上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每个动作的转换衔接时,非常细致地分析了前后动作的劲力是如何“蓄”与“发”的。例如,从“野马分鬃”到“懒扎衣”的过渡,书中清晰地指出了重心的转移、腰胯的旋转方向,以及手臂如何利用惯性完成下一步的导引,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极大地避免了习练者在实战中容易出现的断劲现象。而且,书中针对一些常见错误姿势,配上了“正误对比”的图例,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有效得多,让人能立刻在镜子前进行自我校正。这体现了作者对习武者实际困惑的深刻洞察,使得这本书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能够真正充当一个可靠的陪练和指导者。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它那股沉稳厚重的气息所吸引,装帧设计虽然朴实,却透着一股老武术家对传统的敬畏。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它并未将陈式太极拳的76式视为孤立的个体,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框架。它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探讨老架一路在陈氏太极拳历史传承中的地位和特点,这对于想要系统学习太极拳历史脉络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补充材料。书中对功架的结构美感也有独到的见解,比如如何通过眼神的运用和呼吸的配合,来提升整套拳法的“气势”和“神韵”,这在很多只关注动作细节的教材中是常常被忽略的。我特别留意了关于“缠丝劲”的段落,作者没有陷入玄乎的描述,而是回归到肌肉的协同发力和关节的导向性运动上来解释,使得原本抽象的内功概念变得可操作、可感知。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武学底蕴,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套路教学手册,更像是一部关于传统武术哲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