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六字气诀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张氏六字气诀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晓航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气功
  • 养生
  • 张氏气功
  • 六字诀
  •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传统文化
  • 健康
  • 呼吸
  • 功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421991
商品编码:2971883827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张氏六字气诀

定价:26.00元

作者:张晓航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64421991

字数:

页码:8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一般读者

六字气决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吐纳操,此功法用“嘘、呵、呼、呬、吹、嘻”六字,分别与肝、心、脾、肺、肾、三焦等脏腑经络相应,易学易练,可调身、调息、调神,达到强身健体、防病祛病、益寿延年的功效。本书将六字诀中的每一式动作,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步图解,同时介绍了每一式的功理与作用,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特邀专家,北京是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三功夫”法定传承人张晓航老师亲自示范,动作规范到位,帮您迅速掌握每一式的精髓,使您练习起来事半功倍。

内容提要


六字气决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吐纳操,此功法用“嘘、呵、呼、呬、吹、嘻”六字,分别与肝、心、脾、肺、肾、三焦等脏腑经络相应,易学易练,可调身、调息、调神,达到强身健体、防病祛病、益寿延年的功效。本书将六字诀中的每一式动作,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步图解,同时介绍了每一式的功理与作用,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特邀专家,北京是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三功夫”法定传承人张晓航老师亲自示范,动作规范到位,帮您迅速掌握每一式的精髓,使您练习起来事半功倍。

目录


前 言 1

n


n

章功法介绍 1

n

一、什么是六字诀 1

n

二、六字诀的作用原理 2

n

(一)声波共振原理 2

n

(二)微振原理 3

n

三、练习六字诀的功效 3

n

(一)六字诀对身体形态的影响 3

n

(二)六字诀对生理机能的影响 4

n

(三)六字诀对血脂的影响 4

n

(四)六字诀对血压的影响 4

n

四、开始练功前必须注意的几件事 5

n

(一)练习前的准备活动、练习时间 5

n

(二)练习中的动作要求及运动量 5

n

(三)练习环境及情绪 5

n

五、练功时必须注意的几件事 6

n

(一)准确口形体会呼吸 6

n

(二)注意呼吸寓意于形气之间 6

n

(三)动作松柔舒缓协调配合 7

n

(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8

n

第二章基础动作 9

n

一、基本暖身法 10

n

(一)张氏舒缓放松法——遛腿 10

n

(二)张氏基本拉筋法——熇腿 13

n

二、进阶暖身法 20

n

(一)张氏肩部松筋法——洗肩 20

n

(二)张氏腰部强壮法——磨腰 26

n

(三)张氏气机流通法——云手 31

n

第三章功法演示 35

n

预备势 35

n

式嘘(Xū)字诀 36

n

第二式呵(hē)字诀 40

n

第三式呼(hū)字诀 46

n

【预备式】 46

n

第四式呬(si)字诀 51

n

第五式吹(chui)字诀 56

n

第六式嘻(xi)字诀 62

n

第四章健康养生 66

n

一、六字诀需要与四季养生相结合 66

n

二、练习六字诀的价值 67

n

(一)调息辅助动作可达身心平衡 67

n

(二)动作可导引经络运行 67

n

三、六字诀功法的优势 68

n

(一)功法体系规范完整 68

n

(二)吐纳呼吸内外兼修 68

n

(三)动静结合养炼相兼 68

n

(四)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69

n

四、练习逆腹式呼吸法的好处 69

n

(一)提高吸氧量 69

n

(二)增强人体之真气 69

n

(三)提高任、督二脉气血的运行 70

n

五、练习六字诀逆腹式呼吸法的要领 70

n

(一)呼吸与动作间的协调 70

n

(二)呼吸过程匀顺 71

n

六、练习六字诀必须掌握的发音口型及原理 71

n

(一)“嘘”音 71

n

(二)“呵”音 71

n

(三)“呼”音 72

n

(四)“呬”音 72

n

(五)“吹”音 72

n

(六)“嘻”音 72

n


作者介绍


张晓航,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醉鬼张三门”功夫传承人、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特邀专家;享受非遗传承人的特殊津贴。张老师是清末民初北京武术家“醉鬼张三”张长祯先生第四代嫡系传人,堪称明清武术的“活化石”;首都体育学院“国术文化社'武术总教练。在传统武术、中医养生以及国学、昆曲、古董玉器方面张晓航有着十分深厚的家学渊源。

文摘


序言



呼吸间的智慧,动作里的乾坤——探寻中华传统养生智慧的宝库 中华养生之道,博大精深,流传千载,其核心在于“天人合一”、“形神兼修”。它并非简单的运动或饮食指南,而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关注身心整体平衡的生活哲学。从古老的导引吐纳到精妙的五禽戏,从调和阴阳的针灸推拿到滋养身心的食疗药膳,中华养生智慧宛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使其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得内心的宁静与身体的健康。 本书旨在为您打开一扇通往中华传统养生智慧宝库的窗户,深入浅出地为您解读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与实用方法。我们不会拘泥于某一门派或某一种特定的养生术,而是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带领您领略中华养生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医学思想和哲学智慧。 第一章:养生之道,源远流长——探寻中华养生思想的根基 中华养生思想的根基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那个时候,人类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生存环境的严酷促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规律产生深刻的认识,并从中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早期认知与朴素唯物论: 远古先民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日月交替、四季轮回,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衰败,逐渐认识到生命活动的规律性。他们将自然界的“气”视为构成万物的基础,并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气”的运行。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为后来的养生理论奠定了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的形成与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阴阳五行学说逐渐形成,并成为中华传统医学和养生学的重要理论框架。 阴阳: 阴阳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两个方面。在人体,阴阳的平衡是健康的基础,如昼为阳,夜为阴;脏为阴,腑为阳;气为阳,血为阴。阴阳失衡则导致疾病。养生就是要维护人体的阴阳平衡。 五行: 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五行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在人体,五行与五脏、五志、五味等一一对应,形成了一个精密的生理病理体系。养生之道在于调和五行,使其相互协调,避免亢盛或不足。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理活动必须顺应自然界的规律。顺应自然,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例如,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起居饮食,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节奏。 “形神合一”的养生理念: 中华养生非常重视“形”与“神”的统一。“形”指人的身体,“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情志。认为身体的健康依赖于精神的安宁,精神的愉悦也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养生不仅要强健体魄,更要调养精神,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第二章:动静结合,气韵生动——探索中华养生功法的奥秘 中华养生功法种类繁多,其核心在于通过特定的动作、呼吸和意念,达到调和气血、强身健体的目的。这些功法往往将刚柔、动静、虚实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独特而和谐的运动方式。 导引吐纳: 导引术起源很早,是将意念、呼吸、动作融为一体的传统养生功法。它通过模拟动物的姿态、导引身体的关节,并配合深长的呼吸,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舒展筋骨、宁心安神的效果。吐纳术则更侧重于呼吸的调整,通过特定的吸、呼、停、闭等方式,调节呼吸的深浅、长短、频率,以达到强健脏腑、促进新陈代谢的目的。 传统武术中的养生之道: 许多中国传统武术门派,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都蕴含着深刻的养生智慧。 太极拳: 以“柔化刚、以静制动”为特点,其动作舒缓流畅,深沉内敛,强调意念引导,配合呼吸,达到疏通经络、强健体魄、延缓衰老的目的。太极拳的练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内养”的过程,有助于稳定情绪,提升内在的平和。 八段锦: 相传由宋代名医华佗所创,或为宋代宫廷八段锦演变而来。它由八组简单易学的动作组成,每组动作都针对身体的不同部位和脏腑进行调理,如“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等,通过伸展、按压、旋转等动作,达到舒筋健骨、调理脏腑、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五禽戏: 由东汉名医华佗仿照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形态创制的健身术。通过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舒展身体,调和脏腑,达到强筋骨、利关节、增智力、延年益寿的目的。例如,模仿熊的“摇摆”可以健脾胃,模仿鸟的“舒展”可以通肺气。 针灸与推拿的经络学说: 针灸和推拿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它们都建立在对经络学说的深刻理解之上。 经络: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遍布全身,联系脏腑,沟通表里,贯通上下。经络的畅通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经络不通则会导致气血瘀滞,引发疾病。 针灸: 通过将细针插入体表的特定穴位,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刺激穴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推拿: 通过运用各种手法(如按、摩、推、拿、揉、捏、点、击等)作用于体表,以疏通经络、舒筋活络、调和气血,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第三章:饮食有节,药食同源——构建健康的生命能量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养生的重要环节。中华养生强调“药食同源”,即许多食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合理利用食物,可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食物的性味归经: 中医认为,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性”和辛、甘、酸、苦、咸五种“味”。不同的性味,对人体有着不同的影响。例如,寒凉的食物能清热,温热的食物能散寒。食物的“归经”则指食物对人体哪个脏腑或经络有作用。了解食物的性味归经,可以根据人体的体质和疾病状况,选择合适的食物。 辨证施食: “辨证施食”是指根据个体的体质、年龄、季节、地域等不同情况,以及身体的阴阳虚实、寒热 Likewise,选择适宜的食物。例如,体质偏寒的人适合多吃温热性的食物,而体质偏热的人则应多摄入寒凉性的食物。 药食同源的实践: 许多日常食材,如姜、葱、蒜、醋、大枣、枸杞等,都具有显著的药用功效。通过将这些食材融入日常饮食,不仅能增添风味,更能达到温中散寒、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等养生目的。例如,用姜煮水可以驱寒,用枸杞泡水可以滋补肝肾。 节制饮食,适可而止: 养生并非暴饮暴食或刻意节食,而是强调“饮食有节”。这意味着要根据身体的需求,摄入适量的食物,避免过饥或过饱。过度的饮食会加重脾胃的负担,扰乱气血的运行。 第四章:情志调养,心身安宁——从内在绽放生命的活力 “形神合一”的理念在情志养生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医认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正常的情感反应,但如果情志过度,就会损伤身体的阴阳气血,导致疾病。 情绪与脏腑的关系: 中医认为,不同的情志与特定的脏腑相对应: 喜伤心:过度的欢喜会耗伤心气。 怒伤肝:过度的愤怒会损伤肝气。 思伤脾:过度的思考会耗伤脾气。 悲伤肺:过度的悲伤会损伤肺气。 恐伤肾:过度的恐惧会损伤肾气。 “乐其心”的养生观: 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心灵的修炼。“乐其心”就是要保持内心的愉悦和满足,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情志疏泄的途径: 适度的宣泄: 在适当的时机,通过倾诉、哭泣、写日记等方式,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避免积压。 转移注意力: 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可以通过投入到其他感兴趣的活动中,如阅读、听音乐、赏花、与朋友交流等,来转移注意力,缓解负面情绪。 培养积极心态: 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感恩生活,发现美好,从而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静心养性: 通过静坐、冥想、练习书法、绘画等方式,培养静心养性的能力,使心神安定,减少杂念。 第五章:顺应时令,颐养天年——让生命与自然同频共振 中华养生非常强调“顺应自然”,即根据一年四季的变化,调整起居、饮食、作息,以达到与自然界同频共振,颐养天年的目的。 春季养生: 春季万物复苏,阳气初生。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注意保护阳气,舒展筋骨,调达肝气。饮食宜清淡,多食辛甘之品,如韭菜、葱、姜等。 夏季养生: 夏季阳气最盛,天气炎热。应“夜卧早起”,注意“晚睡早起”,避免贪凉。饮食宜清淡,多食酸甘之品,如西瓜、番茄、绿豆等,以清热解暑。 秋季养生: 秋季气候凉爽,肃杀之气渐起。应“早卧早起”,注意“与鸡俱兴”,顺应秋季敛藏的特性。饮食宜滋润,多食甘润之品,如梨、蜂蜜、银耳等,以养肺阴。 冬季养生: 冬季寒冷,万物闭藏。应“早卧晚起”,注意“必待日出而起”,以养肾精,保阳气。饮食宜温热,多食甘温滋补之品,如羊肉、鸡肉、核桃等。 结语: 中华养生智慧,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蕴含着古人对生命最深刻的理解和最朴素的敬畏。本书希望通过对这些智慧的梳理与解读,为您提供一套系统而实用的养生指南,让您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从中汲取力量,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之道,体验生命的美好与活力。愿您在探索中华养生智慧的旅程中,收获身心的安宁与生命的充实。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人体生物力学基础与运动损伤预防丛书》的专业性简直让人肃然起敬,它绝对不是一本面向普通大众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本大学运动康复专业的教材。我之所以能接触到它,是因为我的一位朋友是运动康复师,我偶尔会翻阅他的一些资料。这本书的严谨性体现在每一个章节的论述上:从骨骼的杠杆原理分析,到关节活动度的精确测量标准,再到肌肉力量不平衡对步态的影响,无不采用大量的图表、数据和解剖学插图支撑。例如,书中关于膝关节在深蹲过程中受力的三维模型分析,非常详尽地展示了不同蹲姿下髌骨承受压力的变化曲线,这对于理解“标准动作”背后的生物学逻辑至关重要。作者在讨论运动损伤时,绝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不要这样做”,而是深入剖析了力线偏差、生物力学代偿机制是如何一步步累积,最终导致结构性损伤的。这种由内而外的、结构层面的解析,使得预防工作变得高度精准和科学化。对于任何严肃对待自身运动表现,或者有慢性运动损伤困扰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科学框架,其深度和广度是市面上其他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文学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诗词中的武学意境》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奇妙的审美体验。它并非一本教授招式或内功心法的武术专著,而是巧妙地搭建了一座古典文学与传统武学精神之间的桥梁。作者的文笔极为优美,行文间流淌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他选取了苏轼的“大江东去”来比拟气势磅礴的开合之势,用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来描绘行云流水般的步法转换,这种跨界解读,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武术意境的理解。以前看武侠小说,总觉得那些招式描述有些空泛,而这本书,通过对历代诗人词客对自然现象的精准捕捉,反而将那些抽象的武学概念具象化了。比如,书中解析“太极推手”时,引用了《道德经》中关于“柔弱胜刚强”的论述,让我领悟到“借力打力”并非蛮力对抗,而是一种顺应宇宙规律的智慧。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一个洒满月光的竹林里,听一位饱学之士娓娓道来,既有知识的充实,又有艺术的享受。它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欣赏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力”与“气”。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呼吸的艺术与实践》时,我还有点将信将疑,毕竟“呼吸”听起来太基础了,能写出什么新意来?但读完之后,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太浅薄了。这本书的深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将呼吸提升到了哲学和生命科学的高度来探讨。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有力,特别是对于“腹式呼吸”的细微差别,简直是精雕细琢。我以前总以为腹式呼吸就是“吸气肚子鼓,呼气肚子收”,这本书却详细区分了“横膈膜呼吸”与“胸式呼吸”在能量转化上的差异,并配有大量示意图,展示了吸气时肺部容积的百分比变化。更绝妙的是,它没有停留在生理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呼吸频率对情绪稳定性的影响。书中提供了一套“安神降压”的慢速呼吸序列,我亲身体验了一下,在经历了一次高压力的会议后,仅仅用了五分钟按照书中的节奏深呼吸,那种如潮水般涌来的焦虑感竟然真的被稀释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我们最容易忽略的生命基本功能,打磨成了一把可以随时取用的、调节内在世界的钥匙。读完后,我开始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呼吸,每一次换气,都变成了一次与自我的深度对话。

评分

这本《养生太极图解》简直是我的私家宝典!我一直对传统养生术法充满好奇,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晦涩难懂,要么图文并茂却讲解不够深入。直到我接触到这本,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难以言喻。作者对阴阳五行、经络走向的阐述,不是那种生硬的理论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古代医家经验和现代人体科学认知,让你在学习动作的同时,更能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动静相宜”的论述,它不仅仅是让你学会一套固定的招式,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比如,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时辰下人体阳气和阴气的变化规律,并据此推荐了适合的导引方式。我按照书中的指导,尝试调整了清晨的起居和傍晚的放松练习,效果立竿见影,睡眠质量明显提高,白天精神也更集中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极其用心,图示清晰,步骤明确,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上手。它不只是一本关于运动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如何与自身生命节奏和谐共处的指南。它让我真切感受到,真正的健康并非依赖于昂贵的保健品,而是源于对自身生命力的正确引导和呵护。

评分

我一直有个困扰,就是总觉得自己的身体僵硬,尤其是肩颈部位,常年伏案工作让我的身体像一个生锈的机器。翻阅《筋膜舒展与柔韧性提升指南》时,我原本以为这又是一本教你拉伸的普通书籍,但它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这本书的重点完全聚焦在了“筋膜”这一被现代医学界日益重视的组织上。作者不仅仅是展示了如何拉伸肌肉,而是深入讲解了筋膜的结构——那种像保鲜膜一样包裹着肌肉、器官的复杂网络——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活动范围和疼痛感的。书中对于“肌筋膜触发点”的识别和自我按摩方法,简直是手把手的教学。它提供了一系列针对特定疼痛区域(比如梨状肌综合征、上交叉综合征)的滚压和静态拉伸组合,配图清晰到仿佛作者就在旁边指导。我尝试了书中推荐的泡沫轴使用技巧,特别是针对大腿后侧的深度放松,效果比我去按摩店做的都要持久。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强调了“动态拉伸”在运动前的重要性,用科学的顺序引导我们唤醒身体的“润滑系统”,而不是盲目地拉扯。这本书对运动爱好者和久坐人群来说,简直是不可多得的自我修复工具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