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太平鼓-周龙音乐作品选 音乐 书籍 |
| 作者: | 周龙 |
| 定价: | 13.0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 |
| 出版日期: | 2017-09-01 |
| ISBN: | 9787552313239 |
| 印次: | |
| 版次: | |
| 装帧: | |
| 开本: | 大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中《太平鼓》小提琴与钢琴版初创作于1983年。2005年应二胡大师许可之约改编了二胡与大提琴版。2016年改编为二胡与弦乐五重奏版。 |
这本书的定价让我有些犹豫,但冲着“周龙音乐作品选”这个名字,我还是决定入手。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会比较聚焦于某一位作曲家——周龙的艺术生涯和他的创作理念。我一直对当代中国音乐的发展轨迹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技法完美融合的音乐人。这本书如果能详尽地分析他作品中的和声结构、配器手法,以及他如何从民间音乐中汲取灵感并加以创新,那简直就是音乐学者的福音。我设想里面会收录很多乐谱,也许还有一些演出记录和评论家的早期评述。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独家的访谈内容,揭示周龙先生创作心路历程中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与突破。这本书不应该仅仅是作品的罗列,它更应该是一部关于一位音乐家如何定义和重塑时代之声的传记式研究。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有年代感了,那种深沉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字体,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上个世纪的某个角落。我猜想里面的内容大概是关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音乐文献或者民族乐器的研究吧,也许是对于某个民间艺术流派的深入挖掘。我特别期待能看到一些手稿的复刻,或者是一些老照片的收录,毕竟“太平鼓”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和仪式感。如果书中能附带一些关于乐器制作工艺的图解,那就更棒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还能带有一些人文关怀,讲述演奏者们的生活和他们与音乐之间的情感联结。毕竟,音乐作品的背后,总有鲜活的灵魂在跳动。这本书的装帧看起来很厚重,想必内容也十分扎实,估计光是目录就能让人沉浸很久。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能听到那古老的鼓点在耳边回响。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着实让人感到内容分量十足。从书名来看,它似乎试图建立一个连接“太平鼓”这一传统元素与“周龙音乐作品”之间的桥梁。我推测它会深入探讨传统民间音乐符号在现代创作中的挪用与转化策略。我特别好奇作者如何处理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传统乐器的意象如何被赋予现代音乐的表达方式。这本书的价值可能就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解码工具。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介绍作品,而是深入剖析作品背后的文化基因。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对周龙先生的深度访谈录,让他们亲口阐述如何平衡传统继承与现代创新之间的关系,那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都会大大提升。我更倾向于这种带有强烈个人探索色彩的作品研究。
评分拿到手时,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气扑鼻而来,这让我对阅读充满了期待。我直觉这本书的内容更偏向于一种音乐评论集或者研究论文的汇编,可能涉及到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深度解读。关于“太平鼓”的探讨,我希望能看到它在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的象征意义和音乐语汇的演变。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种跨学科的视角,比如结合社会学或者人类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些音乐现象,那就太精彩了。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传播力的讨论。比起纯粹的技术分析,我更偏爱那些能够引发思考的观点,比如音乐如何在时代变迁中保持其生命力,或者当传统元素被重新语境化时会产生怎样的张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挑战我现有的音乐认知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朴素,但却透露着一种不事张扬的专业性。我推测这是一本针对专业人士的教材或参考书,或许重点在于“音乐作品选”这一块。我希望书中能详细解析周龙先生作品中的具体技巧和结构,比如他对复调的运用,或者他对特定调式的偏好。对于学习作曲的学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极好的范例库。我期待看到大量的曲谱附注,讲解为什么在某个地方要选择这种转调或使用某种节奏型。如果能附带一些音频资料的链接或二维码,那就更方便了,可以实现“边读边听”的沉浸式学习体验。这本书如果能清晰地勾勒出这位音乐家从早期摸索到成熟风格的确立的过程,对我理解中国当代音乐的发展脉络将大有裨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