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半導體鍺材料與器件C 剋萊著 屠海令譯
:70.00元
售價:47.6元,便宜22.4元,摺扣68
作者:(比)剋萊,(比)西濛,屠海令
齣版社:冶金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02451752
字數:467000
頁碼:39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22kg
本書作者Cor Claeys博士和Eddy Simoen博士是世界知名的半導體材料和器件專傢,均任職於國際的微電子研究機構IMEC,他們在書中係統總結瞭鍺材料與工藝技術的**進展和鍺器件及其在光電子學、探測器與太陽能電池等領域的研究成果。
全書涵蓋瞭鍺晶體生長、缺陷控製、雜質影響、加工工藝、鍺器件及器件模擬,以及鍺在紅外與其他領域的應用等內容,並展望瞭未來鍺材料和器件的發展前景。其內容廣泛,數據詳實,可作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關單位中從事半導體器件與材料物理學習和研究人員的參考用書。
鍺是研發晶體管技術的基礎性半導體材料,近年來,由於其在微納電子學領域的潛在優勢,半導體鍺材料又重新受到人們的關注。
本書是全麵深入探討這一技術領域的首部著作,其內容涵蓋瞭半導體鍺技術研究的新進展,闡述瞭鍺材料科學、器件物理和加工工藝的基本原理。作者係來自科學界及工業界從事該領域前沿研究的專傢。
本書還介紹瞭鍺在光電子學、探測器以及太陽能電池領域的工業應用。它對從事半導體器件與材料物理研究的科技人員、高等院校材料專業的師生以及工業和研究領域的工程師們而言,是一部必不可少的參考書,無論是專傢還是初學者都將從本書中受益。
我發現這本書在結構組織上非常清晰,章節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很少齣現邏輯上的跳躍感。作者似乎非常擅長將復雜的物理概念層層剝繭,逐步引入。舉個例子,它在介紹PN結理論時,並非直接拋齣耗盡層模型,而是先從電荷的中性原理和少數載流子擴散等基礎概念開始鋪墊,使得讀者在真正接觸到核心的電流-電壓關係麯綫時,能夠有一種“水到渠成”的領悟。這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對於自學者來說尤為友好。它沒有預設讀者已經掌握瞭多少高等物理知識,而是努力在現有知識框架內構建起新的理解大廈。這種體貼入微的寫作風格,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半導體理論學習過程,變得相對平易近人,極大地降低瞭入門的心理門檻。
評分這本《半導體鍺材料與器件》的譯者屠海令教授,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學者。從這本書的譯文質量來看,他對於半導體物理和材料學的理解之深厚,是毋庸置疑的。書中對鍺材料的晶體結構、電學特性以及在早期半導體器件中應用的闡述,雖然是經典內容,但通過他的筆觸,即便是對於初學者來說,也能感受到那種嚴謹的科學美感。特彆是對一些關鍵物理效應的描述,那種文字的精確度和邏輯的嚴密性,讓人不得不佩服譯者不僅僅是語言上的轉換者,更是一位知識的傳遞者。我尤其欣賞他對於術語的考量,在保證學術準確性的前提下,盡量讓中文讀者能夠順暢地理解那些源自西方的復雜概念,這無疑為我們搭建瞭一座跨越語言障礙的知識橋梁。讀著這些文字,仿佛能體會到當年老一輩科學傢在科研條件相對匱乏的年代,是如何披荊斬棘,將先進的科學知識引入國內的。這本書的價值,某種程度上,也體現在瞭這位傑齣譯者所傾注的心血之中,讓這些寶貴的知識得以被後來的工程師和研究人員所藉鑒和發揚。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在描述鍺材料的獨特之處時,展現瞭一種對材料特性的深刻洞察力。鍺作為半導體領域的“元老”,它的局限性和優勢都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比如,書中對鍺在高頻應用中的局限性分析,非常細緻地探討瞭載流子遷移率和帶隙的固有特性如何製約瞭其在現代電子學中的地位,但同時,它也毫不吝嗇地肯定瞭鍺在某些特定波段的光電性能上的不可替代性。這種客觀公正的評價,避免瞭對單一材料的盲目推崇或貶低,體現瞭科學研究應有的審慎態度。對於那些正在從事新型半導體材料研究的同仁來說,迴顧鍺的興衰史,無疑是一劑清醒劑,提醒我們在追求性能極限的同時,必須充分考慮材料的物理本質和應用場景的匹配度。這種曆史的縱深感,讓這本書的學術價值超越瞭單純的技術手冊範疇,更像是一部濃縮的半導體材料發展編年史。
評分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排版和印刷質量相當不錯,使得在長時間的研讀過程中,眼睛的疲勞感得到瞭很好的緩解。裝幀的堅固程度也顯示齣齣版社對這樣一部專業著作的重視,經得起反復翻閱和查閱。當然,作為一本技術性極強的書籍,其內容深度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對於任何希望深入理解半導體技術發展脈絡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佳的視角。它不僅僅羅列瞭公式和實驗數據,更注重從材料本徵性質的角度去剖析器件的工作原理,這種自底嚮上的分析方法,對於建立完整的知識體係至關重要。我個人比較喜歡它在討論特定器件時,所引用的曆史背景和設計哲學,這使得冰冷的半導體物理變得富有“人情味”,讓我們明白每一個技術突破背後所包含的智慧和汗水。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適閤放在案頭,隨時可以取閱,並從中汲取力量和靈感的工具書。
評分這本書對於半導體器件的“器件”部分的處理,體現瞭紮實的工程思維。它不僅僅停留在半導體物理的層麵,更是將這些理論知識與實際的器件結構和製造工藝緊密結閤起來。例如,在討論雙極性晶體管的工作原理時,書中對基區寬度調製效應的描述,結閤瞭材料學上的雜質分布梯度和實際的電學性能反饋,形成瞭一個完整的閉環分析。這種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論述方式,對於培養工程師的係統思維非常有益。它教會我們,設計一個有效的器件,絕不是簡單地疊加物理公式,而是要在材料的微觀特性、幾何結構、製造公差以及最終的宏觀電學性能之間找到最佳的平衡點。這本書以其曆史的厚重感和工程的實用性,成為瞭理解半導體技術基石的絕佳讀物,值得每一位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收藏並時常翻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