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原理及系统实验、设计与制作
定价:25.00元
售价:17.0元,便宜8.0元,折扣68
作者:梅开乡 等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3031000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全书共分10章,上篇的“通信原理及系统实验”内容包括:通信原理实验系统、实验系统中的信号源实验、模拟通信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数字频带传输系统、数字同步技术、通信系统综合实验。下篇的“小型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包括:小功率无线电发射机的设计,无线电接收机的设计。
内容提要
目录
上篇 通信原理及系统实验 章 通信原理实验系统 1.1 TKTXZ-1型通信系统原理实验系统简介(天煌教仪) 1.2 HD8621B型现代通信原理综合实验系统简介(解放军理工) 1.2.1 现代通信原理实验的显著特点 1.2.2 系统单元电路的组成 1.2.3 实验系统所需仪器仪表 1.2.4 实验系统分布结构总图 第2章 实验系统中的信号源实验 实验1:信号发生器系统实验(天煌教仪) 实验2:各种模拟信号源实验(解放军理工) 实验3:CPLD可编程数字信号发生器实验(解放军理工) 第3章 模拟通信系统 实验4:模拟乘法器调幅实验(天煌教仪) 实验5:模拟乘法器同步检波实验(天煌教仪) 实验6:话路终端发送和接收滤波实验(解放军理工) 第4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实验7:AMI/HDB3编译码过程实验(解放军理工) 实验8:CMI编译码实验(天煌教仪) 第5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实验9:脉冲幅度调制(PAM)及系统实验(天煌教仪) 实验10:抽样定理与PAM调制解调实验(解放军理工) 实验11:脉冲编码调制(PCM)及系统实验(天煌教仪) 实验12:增量调制编码系统实验(天煌教仪) 实验13:增量调制系统译码实验(天煌教仪) 实验14:脉冲编码调制(PCM一)(解放军理工) 实验15:时分多路复用(PCM二)(解放军理工) 第6章 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实验16:2FSK调制解调系统实验(天煌教仪) 实验17:2FSK调制与解调实验(解放军理工) 实验18:2PSK(DPSK)调制实验(天煌教仪) 实验19:2PSK(DPSK)解调及系统实验(天煌教仪) 实验20:2PSK(DPSK)调制解调实验(解放军理工) 第7章 数字同步技术 实验21:位定时、位同步提取实验(解放军理工) 实验22:锁相环及锁相式数字频率合成器系统实验(天煌教仪) 实验23:VCO锁相环电路实验(解放军理工) 第8章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 实验24:通信系统综合实验(天煌教仪) 实验25:通信系统综合实验(解放军理工) 实验26:通信信道误码测试实验(解放军理工)下篇 小型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第9章 小功率无线电发射机的设计 9.1 小功率无线电发射机的组成及主要性能参数 9.1.1 小功率无线电发射机的组成 9.1.2 小功率无线电发射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9.2 小功率无线电发射机的单元电路分析 9.2.1 高频载波振荡电路 9.2.2 石英晶体谐振电路 9.2.3 单片集成锁相环频率合成电路 9.2.4 调频及发射电路 9.3 简易调频发射机的设计 9.3.1 设计任务书 9.3.2 设计任务分析 9.3.3 设计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9.3.4 设计方案的实现 9.3.5 测试结果 9.4 实用的调频无线电发射机 9.4.1 银行、仓库重地远地监控与报警系统 9.4.2 DTMF(双音多频)编码7通道遥控系统 9.4.3 简易调频发射电路 9.4.4 防止儿童丢失(或携带物品丢失)警示电路 9.5 简易调幅发射机的设计 9.5.1 设计任务书 9.5.2 设计任务分析 9.5.3 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9.5.4 设计方案的实现 9.5.5 电路的测试与调试 0章 无线电接收机的设计 10.1 调频接收机的设计 10.1.1 设计任务书 10.1.2 设计任务分析 10.1.3 设计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10.1.4 硬件设计方案的实现 10.1.5 软件设计方案的实现 10.1.6 电路的测试 10.2 基于FPGA和DDS芯片的单工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10.2.1 设计任务书 10.2.2 设计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10.2.3 滤波器的MATLAB仿真 10.2.4 设计方案的实现 10.2.5 系统的测试 10.2.6 测试结果分析及评价 10.3 实用的调频无线接收电路 10.3.1 DTMF编码7通道遥控接收电路 10.3.2 跳码型无线电遥控系统 10.3.3 扩频滚码遥控“门锁防盗报警”系统 10.4 调幅接收机的设计 10.4.1 设计任务书 10.4.2 设计任务分析 10.4.3 设计方案的选择与比较 10.4.4 硬件设计方案的实现 10.4.5 软件设计方案的实现 10.4.6 系统的调试与测试 10.5 滚码编码2FSK型无线电遥控系统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对于没有任何通信背景的跨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的学习曲线无疑是陡峭得有些吓人。它对预备知识的要求非常高,如果你对线性代数、概率论和随机过程的理解不够扎实,那么刚进入几个章节就会感到步履维艰。它几乎没有预留给“小白”的缓冲地带,直接就切入了通信系统的核心——信息的度量和传输效率的极限分析。不过,也正因为这种毫不妥协的专业性,使得它在专业领域内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对于那些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想要冲击更高层次设计或研究的读者,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坚实而可靠的理论基石。它迫使你直面通信领域最核心的挑战,并用最严谨的数学工具去拆解它们。可以说,如果能啃下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那么在相关的工程领域里,你的理论视野和解决复杂问题的信心都会得到质的飞跃。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灾难,尤其是那些公式和图表的对齐方式,简直让人怀疑排版师是不是刚学会使用排版软件。不过,抛开外在的“美学”缺陷不谈,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倒是值得称赞的。它覆盖了从最基础的模拟信号处理到复杂的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尤其是对各种噪声模型和抗干扰技术的介绍,描述得非常详尽和到位。我记得有一次在调试一个老旧的无线通信模块时遇到了棘手的误码率问题,翻阅这本书的特定章节后,书中对特定信道模型下的性能损失的描述,立刻点醒了我原先的分析误区。虽然阅读过程需要我不断地在不同章节间来回查找,以拼凑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这种主动探索的过程,反而加深了对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知识密度极高,但你需要付出耐心去“挖掘”出来。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某些权威著作那样高高在上、拒人千里之外,反而带着一种老派工程师的务实和一丝不苟。行文节奏张弛有度,在关键的结论处会用粗体或不同的字体进行强调,仿佛作者在提醒你“注意,这里是重点!”。我尤其欣赏它对历史背景和技术演进的穿插描述。比如,在讲解频分复用(FDM)的局限性时,它会简要回顾早期电报和电话系统的限制,这使得纯技术的学习过程变得有血有肉,而不是枯燥的符号堆砌。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让我在学习那些复杂概念时不容易感到疲倦。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你面前展开一张复杂的通信网络蓝图,一边讲解每个模块的功能,一边告诉你当年设计者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才实现这个功能的。
评分这部厚重的工具书,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让人忍不住想翻开它仔细研读。我最欣赏的是它在理论深度与实践应用之间的平衡把握。很多教材在推导公式时常常一笔带过,让初学者摸不着头脑,但这本书对傅里叶变换、Z变换这些核心概念的阐述,可谓是循循善诱,每一步的数学推导都清晰可见,仿佛作者就在身旁耐心讲解一般。更难得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纯粹的数学推导,而是紧密结合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具体场景,比如如何利用这些原理去分析和优化数字调制解调的性能,如何理解信道编码的理论基础。对于那些希望真正搞懂“为什么”而不是仅仅记住公式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盏明灯。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可以伴随工程师度过职业生涯的案头参考书,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是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的——“实验、设计与制作”这几个词,让我期待能看到大量可以直接上手的实践指导。然而,初翻目录时,我发现它的大部分篇幅仍然集中在严谨的理论推导和系统分析上,实践部分的篇幅相对有限,更偏向于理论指导下的系统设计思路探讨,而不是具体的元器件选型或电路焊接教程。这对我这个更偏爱动手操作的工程新手来说,起初有些失落。但深入阅读后我才明白,这本书的“制作”指的是系统级的、算法层面的设计与实现思路,而不是指简单的硬件制作。它教你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个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如何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来满足特定的误码率指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制作”能力。它培养的不是操作员,而是系统架构师的思维框架,这一点非常宝贵,但读者需要有明确的心理预期,不要指望它是一本“电子制作速成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