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CDMA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通信前沿技术丛书(附CD-ROM光盘一张)
定价: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中兴通讯《CDMA网络规划与优化》编写组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2-01
ISBN:97871210086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99kg
本书从无线通信的基础知识开始,依次对CDMA的原理及规划优化方面的知识进行了介绍,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蜂窝移动通信基础、CDMA技术简介、CDMA网络规划、CDMA网络规划专题、CDMA网络优化、CDMA网络优化专题、CDMA网络仿真、干扰、CDMA网络规划优化软件介绍。
以实例的方式进行介绍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顺,图文并茂。
本书可供CDMA网络规划优化工程师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书。
第 1 章 蜂窝移动通信基础
1.1 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1.2 蜂窝概念
1.3 无线传播基础理论
1.4 无线传播模型
1.5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天线
第 2 章 CDMA技术简介
2.1 CDMA技术的发展
2.2 扩频通信
2.3 CDMA关键技术
2.4 CDMA系统信道结构
2.5 CDMA扩频序列
第 3 章 CDMA网络规划
3.1 网络规划流程
3.2 覆盖规划
3.3 容量规划
3.4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3.5 组网单元选用
3.6 工程实践经验
第 4 章 CDMA网络规划专题
4.1 直放站的规划设计
4.2 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
4.3 多扇区组网
4.4 特殊覆盖需求的解决方案
4.5 多载频网络解决方案
第 5 章 CDMA网络优化
5.1 概述
5.2 网络优化内容
5.3 网络优化数据的来源
5.4 网络优化数据分析方法
第 6 章 CDMA网络优化专题
6.1 终端接入问题
6.2 话音质量问题
6.3 掉话问题
6.4 数据业务问题
第 7 章 CDMA网络仿真
7.1 概述
7.2 基本知识
7.3 传播模型校正
7.4 无线网络仿真设计流程
7.5 无线网络仿真设计质量评估
7.6 仿真在规划优化中的应用
第 8 章 干扰
8.1 干扰的分类
8.2 干扰对覆盖的影响
8.3 干扰对容量的影响
8.4 不同系统之间的干扰分析
8.5 干扰排查
第 9 章 CDMA网络规划优化软件介绍
9.1 ZXPOS T1
9.2 ZXPOS A1
9.3 ZXPOS O1
9.4 ZXPOS S1
附录A 中兴通讯CDMA 2000移动通信系统
附录B 中兴通讯CDMA精品网络解决方案
附录C 中兴通讯3G CDMA 2000解决方案
附录D 中兴通讯GOTA集群业务解决方案
附录E 缩略语
作为一名对通信技术演进史抱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更看重这类书籍所能提供的“时代背景感”。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体会到在那个带宽极其有限、频谱资源无比宝贵的年代,工程师们是如何凭借智慧去挤压每一分性能的。这本书如果能穿插一些早期标准制定会议上的争论焦点,或者某个关键算法被采纳前后的技术路线的曲折,那将是一部技术史诗,而不仅仅是工程指南。例如,CDMA的功率控制机制是其性能的命脉,它涉及发射端、接收端、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复杂反馈回路。我期待书中能详细描绘这种实时动态调整的压力与精度要求,以及在终端电池寿命和系统稳定性之间必须做出的权衡。如果这本书能让读者感受到,每一次成功接通和清晰通话的背后,都蕴含着一套极其精密的、实时运行的控制系统在默默工作,那么它就成功地完成了从技术说明到启迪思想的升华。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信息显示它属于一个“前沿技术丛书”,这让我对它所涵盖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对标准流程的复述,而是能涵盖到CDMA技术在特定发展阶段所遇到的前沿难题和创新解决方案。例如,在网络初期,如何应对城市峡谷效应下的深度覆盖盲区;或者是在特定行业应用(比如早期的公共安全网络或特定区域的专用移动通信)中,CDMA是如何被“客制化”以满足特殊需求的。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软切换(Soft Handoff)算法的细微调优策略,或者对不同CDMA标准(如IS-95到CDMA2000的演进路径)在优化侧的主要差异进行比较分析,那这本书的参考价值会大大提升。我尤其看重那种“黑箱”被打开的感觉,即那些通常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功能背后,隐藏着多少工程师的智慧结晶和反复试验。我希望它能揭示这些不为大众所知的工程细节和取舍艺术。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封面上的“移动通信前沿技术丛书”这几个字就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本来以为它会是一本纯粹的技术手册,塞满了各种复杂的公式和晦涩难懂的协议栈描述。毕竟“CDMA”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丝时代的厚重感,像是上个世纪的王者,现在虽然有更先进的技术在舞台中央,但理解它的底层逻辑和优化思想,对于任何一个想在通信领域走得更远的人来说,都是一块不可或缺的基石。我特别留意了一下附带的光盘,这可是个大加分项,想象着里面是不是有大量的仿真案例、实际的网络拓扑图集,甚至是早期CDMA网络部署的视频资料,这些“活的”材料远比书本上的静态文字来得生动有力。如果这些数据真的能支撑起书中的理论推导,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是理论参考,更是一套实战训练的工具箱了。我希望作者能用一种由浅入深的方式,把CDMA那种基于扩频和码分复用的核心优势,以及它在多径干扰和功率控制方面的精妙设计,用清晰的逻辑链条展现出来,而不是堆砌术语。毕竟,读技术书最怕的就是那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阅读体验,期待它能彻底打通我的认知壁垒,让我真正领会到这项技术曾经的辉煌与设计智慧。
评分当我翻阅目录时,一个强烈的信号是,这本书的编写团队可能拥有非常深厚的工程背景。现在的很多技术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脱离实际应用场景;要么又过于肤浅,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深度的数学推导或系统分析。我特别想看到的是,书中对于系统容量的建模分析是否足够严谨。CDMA的核心挑战之一就是“软容量”和系统噪声的相互作用,它不像TDMA或FDMA那样有明确的边界。这本书如果能用清晰的数学模型,展示出随着用户增加,系统背景噪声如何非线性地上升,从而导致所有用户性能下降的那个临界点,那才算真正抓住了CDMA的精髓。更进一步地,书中对“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的隔离与处理策略,有没有进行细致的对比和深入的讨论?这些底层机制的理解,对于任何想要构建健壮通信系统的工程师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内功心法”。如果它能把这些复杂的物理层和链路层交互过程,用类比或者图形化的方式解释清楚,那么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将是极佳的。
评分说实话,我这次抱这本书回来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想找寻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如今市场上的主流讨论都在5G的Massive MIMO和毫米波上,CDMA这种经典技术似乎成了博物馆里的展品。但通信技术的发展从来都不是断裂式的,理解了早期的瓶颈和突破口,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现有技术是如何解决那些遗留问题的。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对“网络优化”这部分的阐述。优化,才是真正考验工程师功力的地方,它涉及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完美,更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种不确定因素——比如地形、用户分布、干扰源——的妥协与平衡。我期待这本书能深入剖析在实际部署中,如何通过调整扇区功率、切换参数、或重规划扇区覆盖范围,来达到容量和用户体验的最佳折中点。如果能结合一些早期的网络验收标准或者故障排查的经典案例,那就太棒了。例如,某个区域的掉线率居高不下,通过哪些指标的分析,最终定位到是伪距噪声增大导致的,而不是简单的信号强度问题,这种实践性的描述,是教科书上难以提供的宝贵经验。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耳边指导,而不是一本冷冰冰的规范说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