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基于VHDL的FPGA数字系统应用实践
定价:79.00元
售价:55.3元,便宜23.7元,折扣70
作者:陈忠平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121230059
字数:774000
页码:47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以VHDL语言为蓝本,结合Quartus II软件,通过丰富的实例从实验、实践、实用的角度,详细叙述了FPGA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
本书以VHDL语言为蓝本,结合Quartus II软件,通过丰富的实例从实验、实践、实用的角度,详细叙述了FPGA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本书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FPGA硬件结构知识、VHDL语言编程基础、硬件开发工具Quartus II的使用、门电路设计与实现、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常用时序逻辑电路与状态机的设计、FPGA的显示及键盘控制、FPGA在数字系统设计中的应用、FPGA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宏功能模块与SOPC技术的应用。
陈忠平,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具有丰富的单片机原理、EDA技术、电子技术等课程的教学经验,著有《基于Proteus的51系列单片机设计与仿真》、《基于项目驱动式的C51单片机程序设计与应用》、《基于Proteus的AVR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与仿真》、《基于Proteus的PIC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与仿真》和《基于Quartus II的FPGA/CPLD设计与应用》等。
对于那些希望在特定应用领域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所涵盖的案例广度令人印象深刻。它并没有局限于简单的计数器或移位寄存器,而是覆盖了如高速数据采集接口(如SPI或I2C的自定义实现)、数字滤波器(FIR/IIR的定点数实现)乃至基础的嵌入式系统加速器的初步构建。这些案例的选择,精准地瞄准了当前FPGA应用的前沿地带。特别是关于定点数运算在FPGA中如何高效实现的章节,提供了大量关于资源分配和精度权衡的实用建议,这对于资源受限的低成本FPGA项目尤其宝贵。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展示这些应用时,始终坚持“从头开始”的原则,不依赖于任何现成的IP核,这迫使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底层逻辑,从而真正掌握“自己设计”的能力,而非仅仅是“调用”的能力。这种培养独立创新思维的导向,是任何单纯的工具手册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从排版和可读性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也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许多技术书籍的通病是图文并茂的图表往往不够清晰,或者代码示例与文字描述脱节,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代码块的格式化清晰规范,关键的结构和信号定义被突出显示,使得即使是较长的VHDL程序也能快速定位核心逻辑。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解释复杂设计模块时,经常穿插有“设计思路透视”或“调试心路历程”之类的板块,这种非正式的叙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趣味性,有效地缓解了阅读技术文档可能带来的疲劳感。例如,在介绍并行处理器的设计时,作者没有直接给出最终的复杂代码,而是先用流程图勾勒出宏观结构,再逐步向下分解到寄存器传输级(RTL),这种层层剥笋的讲解方式,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大型模块拆解的艺术。这种对读者体验的细致关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教学功底。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实用性,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的桥梁。我尝试着依照书中的几个中级项目进行设计和验证,发现作者对于设计流程的把控极为严谨。从需求分析、架构划分、VHDL编码,到后期的综合、布局布线以及最终的时序约束(Timing Constraints)设置,每一步骤都提供了详尽的实战技巧和“避坑指南”。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书中针对FPGA开发中常见的性能瓶颈问题,提出了多种优化策略,比如流水线(Pipelining)技术的应用实例,它不仅仅展示了如何实现,更深入剖析了在特定架构下,流水线深度对系统吞吐量和资源消耗的具体影响。这远超出了普通教程的范畴,更像是一本高级工程师的实战经验总结。我曾在一个项目中卡在跨时钟域信号同步的问题上,书中关于异步FIFO设计及其亚稳态处理的章节,几乎是立即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这种即时的、可操作的知识点密度,使得这本书在我的工具箱里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评分这部著作着实为我们这些在数字逻辑领域摸索的工程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参考指南。首先,它在理论基础的构建上做得非常扎实,绝非那种浮于表面的技术手册。作者似乎深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开篇就对FPGA的基本架构、其与传统ASIC设计的本质区别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硬件描述语言(HDL)的精髓时所采用的对比论证手法,使得那些晦涩难懂的时序逻辑和组合逻辑的概念,通过生动的实例变得清晰起来。比如,书中对状态机的描述,不仅仅停留在教科书式的图表展示,而是结合实际的控制流程,一步步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将现实世界的需求转化为精确的硬件描述代码。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入门门槛,让人感觉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身边细心指导,避免了在早期学习阶段就因概念混淆而产生挫败感。这种对底层原理的深度挖掘,为后续的复杂项目开发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石,让读者明白,优秀的设计源于对硬件特性的深刻理解,而非简单的语法堆砌。
评分总而言之,这部教材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其作为一本技术指南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系统性的工程思维训练手册。阅读过程中,我体会到一种扎实的、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论正在被潜移默化地植入我的思维模式中。书中对错误处理和冗余设计的讨论,虽然篇幅不多,但恰恰体现了优秀工程师的职业素养——预见性与健壮性。作者在介绍高级设计时,巧妙地融入了仿真与验证(Simulation and Verification)的重要性,强调了测试平台(Testbench)构建的重要性,这在许多国内的教材中往往是被轻描淡写的环节。通过大量的代码示例和详尽的仿真波形分析,读者能够直观地看到设计错误是如何被捕获和修正的,从而建立起对“测试驱动开发”在硬件领域应用的深刻认识。这部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兼具,无论是作为大学课程的指定教材,还是作为在职工程师的进阶参考,都无疑是极具前瞻性和实用价值的上乘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