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运营大变局 赢战4G
:69.00元
售价:46.9元,便宜22.1元,折扣67
作者:许可,夏路路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115384201
字数:362000
页码:26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典型4G运营企业的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对4G移动互联时代,运营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变革趋势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和论述。对4G时代运营业的角色定位、流量经营、平台战略、套餐设置、品牌推广、运维变革、终端竞合、渠道适配等多个关键环节进行系统、立体地分析,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OTT、虚拟运营商等对运营业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阐述。
本书数据充分、案例丰富详实,有助于广大读者全面深入了解国内外运营业4G创新经验和教训,掌握未来运营业变化趋势,在4G时代赢得先机。本书既适合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终端企业等相关管理人员,对于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从业者也会有所借鉴和帮助。
许可,男,1973年6月生人,从业十余年,电信行业战略研究知名专家。原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泰尔管理研究所副总工,战略咨询部主任,现任德国电信国际咨询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多家电信运营商的战略顾问,中国人民大学战略管理博士,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后,曾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数所高校的MBA讲师。
夏路路,多年电信行业管理咨询经验,曾参与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运营商4G发展、移动互联网发展与转型、电信行业发展趋势和发展战略。在4G业务研究领域,曾主持或参与多个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4G战略规划咨询项目,对国际运营商4G业务发展和中国4G业务发展战略规划有深入研究。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分析市场动态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宏观视角与微观执行的完美结合。它没有停留在高屋建瓴地谈论“数字化转型”这类空泛的概念,而是深入到每一个运营环节的细节,比如A/B测试的科学性、内容分发机制的底层逻辑,甚至是对用户行为路径中那些细微的心理暗示的捕捉。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听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老兵在传授他的独家秘笈,他不仅告诉你“该往哪里走”,更告诉你“如何一步步走过去才不会掉进陷阱”。尤其是在探讨流量红利消失后的精细化运营策略部分,作者提出的“私域流量池的深度挖掘与价值重塑”的观点,让我茅塞顿开。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是那种看完就扔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反复研读、时常翻阅的案头工具书。每一次重读,都能在不同的章节中发现新的启发点,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书籍所具备的特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引人注目,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配上简洁有力的白色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当时在书店里随手翻阅,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目录里那些充满前瞻性的标题,每一个都像是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比如,它探讨了在一个技术迭代如此迅速的时代,传统的运营思维如何被彻底颠覆,以及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商业壁垒是如何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的。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扎实,行文流畅,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行业洞察。读完前言,我就感觉自己好像被拉入了一个高速运转的变革漩涡,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场“大变局”中,究竟有哪些新的游戏规则正在形成。特别是关于用户获取成本不断攀升的分析,非常精准地击中了当下许多企业主的痛点,让人不得不停下来反思自己现有的策略是否已经过时。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仅仅是在描述现象,更是在尝试构建一套适应未来挑战的全新认知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带着一种近乎冷峻的现实主义色彩,它毫不留情地揭示了那些光鲜亮丽的成功案例背后,所隐藏的巨大运营风险和潜在的失败因素。这与其他一些充斥着成功学口号的书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读起来倍感真实和踏实。书中对“增长黑客”理念的批判性继承尤为精彩,作者并没有盲目推崇一切新兴的流量获取手段,而是强调在技术驱动的变革中,回归商业本质的重要性,即如何持续地为用户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我记得有段话深入剖析了技术驱动的“快”与用户信任建立的“慢”之间的张力,这个思考角度非常深刻,让人警醒。对于那些刚刚经历过一轮快速扩张,现在正面临瓶颈期的管理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清醒剂,它教导我们如何在追求速度的同时,稳固地建立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壁垒。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值得一提,虽然内容非常硬核,但内文的间距和字体选择都体现出对阅读体验的尊重,长时间阅读下来也不会感到过于疲劳。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全书的收尾部分并没有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而是留下了几个开放性的、关于未来五年运营格局的猜想和挑战。这种开放式的结尾,反而激发了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它在暗示我们:变革永无止境,学习也必须持续。这本书更像是一张地图,它指明了当前宏大变局的地理轮廓,但最终如何穿越丛林,还需我们自己结合实际去探索和绘制。它成功地将一个宏大的时代主题,拆解成了可操作、可学习的运营智慧集合体,是一本充满力量和启示的佳作。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并不低,它要求读者对市场营销、数据分析乃至基础的技术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正是这种对专业性的坚持,才使得它脱颖而出。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花了大量篇幅来阐述如何构建一个能够自我优化的反馈闭环系统,这其中涉及到的模型构建和指标设定,非常严谨。作者引用了大量的跨行业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比如传统零售业如何借鉴互联网公司的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计算模型,以及SaaS企业如何优化其客户流失预警机制。这种跨界的知识融汇,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读完这部分内容,我立刻组织了一个内部研讨会,尝试将书中的几个核心方法论应用到我们当前的AARRR漏斗模型优化上,收获颇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不是简单的“术”,而是指导我们构建“道”的思维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