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深入Android应用开发:核心技术解析与佳实践
:79.00元
售价:53.7元,便宜25.3元,折扣67
作者:苗忠良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1113795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99kg
以源代码为依托,逐步深入讨论Android应用开发涉及的方方面面
展示大量**实践,为开发高质量的Android应用提供指导
如何才能真正进阶为Android应用开发高手?必须深入理解Android核心技术的底层原理和在开发中总结并使用各种*实践,别无他法!本书以Android的源代码为主,SDK为辅,针对应用开发者的需求,对各种核心技术的使用方法、底层原理和实现细节进行了深入而详细的讲解,同时辅之以大量案例和*实践,为开发者的进阶修炼和开发高质量的应用提供了指导。
章深入介绍了Android的4大核心组件和9大主要应用框架;第2章透彻讲解了资源、组件、事件处理、应用风格和数据适配等核心知识;第3章系统地展示了各种常用的UI控件的使用方法及原理,并对XML和Java这两种控件属性配置方式和适用场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第4章深入阐述了Android的数据存储与管理;第5章分析了Android在UI层、框架层和内核层的通信机制和原理;第6章深入讲解了Android实现多线程的两种主要方式(原生Java线程和Android对Java线程的封装)的原理,并对它们进行了全方位比较;第7章深入介绍了Android网络编程的核心技术;第8章详细讲解了Android中的2D图像、3D图像、2D图形以及动画方面的知识;第9章全面介绍了Android的多媒体编程,包括音频、视频和Camera服务等,并对TTS的实现进行了剖析;0章详细讲解了Android的跨语言调用;1章深入剖析了Android的安全框架和安全机制;2章针对商业应用的需要讲解了Android的调试、测试与性能优化;3章全面地剖析了Android的编译系统,包括编译工具、映像文件编译、SDK编译、NDK编译和目标系统的配置等;4章分析了Android系统的启动过程;5章讲解了Android的系统管理原理,包含内存管理、应用管理、电源管理、系统管理,以及系统的还原、升级、配置和备份等多方面的内容,能帮助开发者从一个更高的视角去理解Android的运行机制。
前言
章 深入解析Android核心组件和应用框架
1.1 核心组件详解
1.1.1 Activity组件
1.1.2 Service组件
1.1.3 Intent组件
1.1.4 BroadcastReceiver组件
1.2 应用框架解析
1.2.1 Service框架
1.2.2 Activity管理机制
1.2.3 Broadcast机制
1.2.4 对话框框架
1.2.5 标题栏框架
1.2.6 状态栏框架
1.2.7 通知机制
1.2.8 搜索框架
1.2.9 ActionBar框架
第2章 Android 资源框架详解/
2.1 布局文件
2.2 值文件
2.3 创建菜单
2.3.1 选项菜单
2.3.2 上下文菜单
2.3.3 子菜单
2.3.4 弹出菜单
2.4 断言的处理
2.5 Jar包和共享库
2.6 系统资源
第3章 Android UI控件精要
3.1 布局控件
3.1.1 LinearLayout
3.1.2 RelativeLayout
3.1.3 TableLayout
3.1.4 FrameLayout
3.2 显示控件
3.2.1 TextView
3.2.2 ProgressBar
3.2.3 WebView
3.2.4 ViewSwitcher
3.2.5 TextSwitcher
3.2.6 ViewFlipper
3.2.7 SeekBar
3.2.8 ViewStub
3.3 容器控件
3.3.1 SlidingDrawer
3.3.2 ListView
3.3.3 ExpandableListView
3.3.4 GridView
3.3.5 ScrollView
3.3.6 TabHost
3.4 输入控件
3.4.1 EditText
3.4.2 Spinner
3.4.3 AutoCompleteTextView
3.5 控制控件
3.5.1 Button
3.5.2 CheckBox
3.5.3 RadioButton
3.5.4 RatingBar
3.5.5 ZoomControls
3.6 多媒体控件
3.6.1 ImageView
3.6.2 ImageSwitcher
3.7 特殊控件
3.8 桌面部件
3.8.1 App Widgets的实现
3.8.2 Live folders的实现
3.9 自定义控件
3.10 数据适配
3.10.1 视图适配
3.10.2 标准化解析
3.11 Fragment
3.11.1 Fragment 生命周期
3.11.2 ListFragment
3.11.3 DialogFragment
3.11.4 PreferenceFragment
3.11.5 WebViewFragment
第4章 深入解析Android数据存储与管理
4.1 XML文件管理
4.2 内部文件管理
4.2.1 写入数据
4.2.2 读取数据
4.3 外部文件管理
4.4 数据库管理
4.4.1 Android封装接口
4.4.2 原生方法处理
4.5 数据处理
4.5.1 Set类
4.5.2 Map类
4.5.3 list类
4.5.4 流类
4.5.5 正则表达式
4.5.6 I/O管理
4.5.7 JSON实现
第5章 深入解析Android通信机制
5.1 Intent通信
5.1.1 Intent的常见用法
5.1.2 Serializable接口
5.1.3 Parcelable接口
5.2 UI事件处理
5.2.1 事件监听器、事件句柄及焦点处理
5.2.2 触控事件处理
5.2.3 按键事件处理
5.2.4 轨迹球事件处理
5.3 任务调度
第6章 深入解析Android多线程编程
6.1 Java线程实现
6.2 Android线程封装
6.3 线程间的消息通信
6.3.1 消息队列
6.3.2 消息分发
6.3.3 消息接收
6.4 线程安全处理
6.4.1 synchronized同步
6.4.2 RPC通信
6.4.3 SQLite调用
第7章 深入解析Android网络编程
7.1 无线接入技术概述
7.2 基础协议封装
7.3 Java网络编程接口
7.4 Apache网络编程接口
7.5 Android网络编程接口
7.6 Web服务实现
7.6.1 Web服务概述
7.6.2 KSOAP2的实现
7.7 XML解析器
7.7.1 Pull解析器
7.7.2 DOM解析器
7.7.3 SAX解析器
7.8 套接字编程
7.9 Web应用实现
7.10 SIP服务
7.11 NFC通信
7.12 RIL层处理
7.13 报文分析
第8章 Android图形、图像与动画精要
8.1 2D图像处理
8.1.1 基本接口
8.1.2 缩略图
8.1.3 图像浏览
8.1.4 人脸检测
8.2 3D图像处理
8.2.1 OpenGL ES的实现
8.2.2 RenderScript的实现
8.3 图形处理
8.3.1 基本接口
8.3.2 Surface渲染系统
8.4 动画处理
8.4.1 补间动画
8.4.2 帧动画
8.4.3 属性动画
第9章 深入解析Android多媒体编程
9.1 音频处理
9.1.1 音频播放
9.1.2 音频录制
9.1.3 音频管理
9.1.4 音效处理
9.2 视频处理
9.2.1 视频播放
9.2.2 视频录制
9.3 Camera服务
9.4 TTS的实现
0章 Android跨语言调用详解
10.1 C语言与汇编语言的相互调用
10.2 C 与C语言的相互调用
10.3 Java对C/C 的调用
10.4 C/C 对Java的调用
1章 Android安全框架解析
11.1 Java混淆器
11.2 接入权限
11.2.1 创建接入权限
11.2.2 应用权限
11.2.3 权限验证
11.2.4 接入服务
11.2.5 框架层接入限制
11.3 数字证书
2章 Android的调试、测试与性能优化
12.1 Android调试
12.1.1 Logcat日志调试
12.1.2 dmtracedump跟踪
12.1.3 Dev Tools调试
12.1.4 屏幕截图分析
12.1.5 内存调试
12.2 Android布局优化
12.2.1 Layoutopt优化
12.2.2 Hierarchyviewer优化
12.3 Android测试
12.3.1 Monkey压力测试
12.3.2 JUnit回归测试
12.3.3 CTS兼容性测试
12.3.4 目标环境测试
12.4 Android性能优化
12.4.1 优化资源读取
12.4.2 优化APK加载
12.4.3 Dalvik虚拟机
12.4.4 TraceView性能分析
12.4.5 运行效率的优化
3章 深入解析Android编译系统
13.1 源代码编译
13.1.1 映像文件
13.1.2 编译方法
13.1.3 主要脚本
13.1.4 环境变量
13.1.5 目标环境
13.2 SDK编译
13.2.1 Linux下的SDK编译
13.2.2 Windows下的SDK编译
13.2.3 ADT插件的编译
13.3 NDK编译
13.3.1 编译脚本
13.3.2 配置脚本
13.3.3 GDB调试
13.3.4 NativeActivity实现
13.4 应用程序编译
13.4.1 本地环境变量
13.4.2 在Eclipse下编译
13.5 目标系统配置
13.5.1 自定义模拟器配置
13.5.2 目标板配置
13.5.3 目标环境配置
13.6 文件系统配置
13.7 编译工具
13.8 fastboot模式
4章 Android启动过程详解
14.1 系统的启动过程
14.1.1 系统属性配置
14.1.2 文件系统挂载
14.1.3 守护进程启动
14.2 应用的启动过程
14.2.1 应用的启动配置
14.2.2 应用的启动过程
5章 深入解析Android系统管理
15.1 内存管理
15.1.1 对象引用
15.1.2 垃圾回收策略
15.2 应用管理
15.2.1 应用的配置
15.2.2 应用的启动
15.2.3 应用的销毁
15.3 电源管理
15.3.1 电源管理框架
15.3.2 应用层策略
15.4 下载管理
15.4.1 Gingerbread前的下载
15.4.2 Gingerbread后的下载
15.5 系统配置
15.5.1 系统数据库
15.5.2 系统属性
15.6 数据管理
15.6.1 数据备份
15.6.2 剪切板管理
15.7 设备管理
15.7.1 管理工具
15.7.2 传感器管理
15.7.3 USB管理
15.8 应用发布
15.8.1 应用商店概述
15.8.2 目标环境的适配
15.8.3 发布应用
附录A 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
附录B 常用Linux命令
附录C 编码规范
附录D 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苗忠良,Android开发工程师和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对Android、Linux和Qtopia等平台和技术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实践经验极其丰富。尤其是在Android领域,不仅擅长Android应用的开发,对Android系统的底层原理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而且还对Android应用的设计开发思想和用户体验有非常深入的认识。现担任某公司上海研发中心的技术总监,拥有发明3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多次在高校和企业举办技术讲座,深受欢迎。
对于一个追求代码质量的开发者来说,架构设计是永恒的痛点。这本书在架构章节的处理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它没有盲目推崇某个时髦的框架,而是以问题为导向,讨论了MVVM、Clean Architecture在Android生态下的演进和适用场景。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关于“模块化”和“组件化”的章节。作者不仅仅是教我们如何拆分模块,更深入地探讨了模块间通信的最佳实践——如何设计清晰的依赖边界,以及如何利用AAR和Registry模式实现松耦合。我以前的模块化实践总感觉很僵硬,相互间的耦合度很高。读完这本书,我重新梳理了我们团队的模块划分策略,现在代码库的可维护性和迭代速度都有了显著提升。这本书提供的设计原则,更像是一种指导思想,能帮助我们在面对复杂需求时做出更健壮的决策。
评分这本书对于我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我最近在做一个比较复杂的企业级应用,遇到了好多棘手的内存管理和多线程并发问题,网上的零散资料看了不少,但总感觉缺乏系统性和深度。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从底层原理入手,把Android系统服务的运作机制剖析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关于Binder机制的讲解,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图示,让我这个之前觉得很晦涩的概念茅塞顿开。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每个核心技术点时,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为什么是这样设计”以及“如何优化”的实践层面。书中提供的代码示例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打磨的,可以直接在实际项目中参考和借鉴,这大大节省了我调试和验证的时间。读完关于性能调优的那几章,我感觉自己的技术视野都拓宽了一个层次,对未来接手更具挑战性的项目充满了信心。这绝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入门指南,而是真正沉淀了大量实战经验的干货集合。
评分我个人对安全这个话题一直很感兴趣,但总觉得深入到底层实现有点遥不可及。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存在。它细致地讲解了Android的权限模型、沙箱机制的工作原理,以及数据加密和安全存储的最佳实践。作者没有回避那些比较“黑暗面”的技术,比如如何防御常见的注入攻击、如何处理敏感数据的加固。特别是关于加固和代码混淆的原理分析,让我明白我们日常使用的加固工具背后的逻辑,也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如何设计出不易被逆向分析的应用。这种对安全性的全面覆盖,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指南,更像是一本“防御手册”。对于任何涉及到用户隐私和商业机密的应用开发来说,这些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护城河”。
评分作为一个已经有几年经验的开发者,我最怕的就是读那些内容陈旧、堆砌API的书。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的前瞻性和对新特性的前瞻性把握。虽然它深入底层,但它对Jetpack组件的理解和应用,比如LiveData、ViewModel的生命周期管理,结合底层机制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它告诉我们,新组件的出现并不是为了取代旧的模式,而是为了解决特定场景下的结构性问题,而理解背后的系统机制才能更好地驾驭它们。书中对Kotlin协程在复杂异步流程中的应用分析,也展现了作者紧跟时代步伐的能力。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作者的文笔老练且充满洞察力,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技术手册感,更像是在听一位资深架构师在分享他的经验总结,让人受益匪浅,强烈推荐给所有想从“能用”到“精通”的Android工程师。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讲Android性能优化的书不少,但大多都停留在工具层面的使用介绍,比如如何看Systrace报告。然而,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挖掘了性能瓶颈的根源。它花了大量篇幅去解析CPU调度、I/O操作在Android框架层面的具体实现,以及如何在高并发场景下避免不必要的上下文切换。我记得有一次,我的应用在某个特定机型上会出现明显的卡顿,各种优化手段都收效甚微。后来翻到书中关于“低功耗模式下系统资源回收策略”的章节,我才猛然意识到问题出在对后台任务处理的不当上。书中提出的那种基于系统生命周期事件的异步处理模型,极大地改善了我的应用在资源受限环境下的表现。这种从底层原理倒推应用层优化的思路,让我对“优化”有了全新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代码技巧堆砌,而是一种系统性的工程思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