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维集成电路设计
:58.00元
售价:39.4元,便宜18.6元,折扣67
作者:(美)华斯利斯,(美)伊比,缪旻,于民,金玉丰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111433514
字数:311000
页码:2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在21世纪的前十年结束时,基于三维集成技术的“摩尔定律”时代就悄然来临了。具备多个有源器件平面的三维集成电路(3一DIc),有望提供结构紧凑、布线灵活、传输高速化且通道数多的互连结构,从而为Ic设计者们提供突破“互连瓶颈”的有效手段,而且还能够有效集成各种异质材料、器件和信号处理形式,成为三维集成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本书是世界上三维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本专著,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较高的可读性。它系统、严谨地阐释了集成电路三维集成的设计技术基础,包括3一DIC系统的工艺、互连建模、设计与优化、热管理、3一D电路架构以及相应的案例研究,提出了可以高效率解决特定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并给出了设计方面的指南。
本书是一本的技术参考书,适用的读者范围包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设计工程师,微处理器和系统级芯片的设计者以及相关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的开发者,微机电及微系统集成方面的设计开发者,以及微电子行业中对未来技术走向高度敏感的管理者和投资者。本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和教师的教辅参考书籍。
我通常对这类专业书籍的“实用性”持怀疑态度,很多书籍在理论上看起来很完美,但一旦试图将其应用于真实的、充满限制的工业项目中,就会发现处处碰壁。《三维集成电路设计》在这方面展现了难得的务实精神。它不是一味地鼓吹某一种技术的绝对优越性,而是客观地分析了在不同制程节点、不同应用场景下,选择不同三维堆叠方案所带来的性能、功耗和成本的权衡(Trade-off)。特别是关于良率建模和测试覆盖率提升的章节,它直接切入了工程实施中最头疼的环节。书中提供的这些“经验之谈”和“注意事项”,是那些纯粹的理论推导中无法获取的宝贵财富。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获得了一份详尽的“避坑指南”,它教会你如何预见问题,而不是被动地去解决问题。这种实战导向的深度剖析,让我对这本书的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认可。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色彩搭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那种深蓝与金属灰的交织,瞬间就给人一种专业且前沿的科技感。我本来对手册类的书籍总是抱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觉得它们读起来会像是在啃教科书一样枯燥乏味,但拿到这本《三维集成电路设计》后,我发现自己的预设完全被打破了。从目录的编排就能看出作者的用心良苦,它不是那种只罗列概念的堆砌,而是像一条精心铺设的河流,从基础的物理原理娓娓道来,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系统架构和设计流程。特别是关于先进封装技术的章节,插图的清晰度和细节的丰富程度,让我这个初学者都能大致领会到那些微观世界的精妙运作。它不像某些入门书籍那样过度简化,而是保留了足够的深度,让有一定基础的工程师也能从中找到新的启发点。这本书的排版也相当考究,字体大小和行间距的设置都非常人性化,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整体感觉,这是一本将硬核技术与阅读体验完美结合的佳作,让人愿意沉浸其中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找到一套能够系统梳理当前半导体领域热点——异质集成和芯片堆叠技术的参考资料。我关注的重点在于那些前沿的跨学科挑战,比如热管理、信号完整性和可靠性在三维结构中的独特表现。这本书在这些高阶主题的处理上,展现出了非常扎实的功底。它没有停留在理论的表面,而是深入剖析了若干经典的案例研究,用近乎工程手册的严谨性去推演不同工艺路线的优劣势。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TSV(硅通孔)技术在不同层级互连中的影响分析,作者不仅给出了数学模型,还配上了大量仿真结果的可视化图表,这对于验证设计决策至关重要。我发现自己过去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瓶颈,例如高密度布线下的串扰问题,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可以参考的解决方案框架。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平衡点,对于寻求突破现有设计极限的研发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非常精准、不带任何冗余修饰的学术叙述,每一个句子都像是一个精确编码的指令,直奔主题,效率极高。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技术名词时所展现的克制与专业。它不会试图用花哨的语言去“美化”技术细节,而是用最直观、最符合工程逻辑的方式去阐述。举例来说,在讲解粘合工艺(Bonding)时,它对界面应力、缺陷控制的描述,完全是站在实际生产线的角度去考量的,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理论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工程师来说,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发现自己不再需要频繁地在搜索引擎和标准文档之间跳转来确认一个术语的精确含义,因为这本书已经将必要的背景知识和工程上下文熔铸在了讲解之中。它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言语精炼的资深专家在耳边低语,指导你避开那些常见的“陷阱”。对于希望快速建立起清晰技术地图的人来说,这种高效的阅读体验是无价的。
评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在筛选教学参考资料时,对内容的逻辑严密性和前瞻性要求极高。《三维集成电路设计》在这两方面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对现有知识点的整理,更像是对未来十年技术发展趋势的一种预测和布局。书中对新兴的材料科学在IC互连中的应用,比如类金刚石薄膜在隔离层中的潜力,虽然只是蜻蜓点水地提及,但这种前瞻性的视角无疑能激发学生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更值得称赞的是其对整个设计生态系统的讨论,它没有孤立地看待芯片本身,而是将系统级的需求、制造的可行性以及测试和验证的复杂性都纳入了考量范围。这打破了传统分立器件教学的弊端,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系统思维”。如果这本书能成为我们专业课程的主教材,我相信它能帮助学生们在踏入工业界之前,就建立起一个全面且现代化的三维系统设计认知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