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
定价: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韩学军,王义军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5123337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书共分为9章,涵盖了模拟电子技术的全部主要的基础知识内容。在内容编排上,力求做到入门容易、思路连贯、由浅人深、难点分散。本书由半导体基础知识讲起,逐渐过渡到电子元器件的构成,再从信号放大的基础知识,逐渐过渡到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由分立元件基本放大电路逐渐过渡到集成放大电路;后讲述了模拟电子电路所用的正弦波信号源和直流稳压电源。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考试的参考用书。
前言
版前言
符号说明
章 半导体及双极型半导体器件
第2章 单管放大电路
第3章 多管放大电路
第4章 场效应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
第5章 集成运放及功率放大电路
第6章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第7章 信号运算和有源滤波电路
第8章 信号波形产生电路
第9章 直流稳压电源
附录A MultisiIn9仿真软件在模拟电子电路中的应用
部分习题解答
参考文献
相较于其他同期出版的教材,我注意到这本书在引入现代技术和器件的方面显得更为审慎和成熟。它没有盲目地追逐最新的、尚未完全成熟的技术概念,而是将核心放在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构成现代电子系统基石的经典模拟电路原理上。这种“立足经典,面向未来”的姿态,让我觉得非常可靠。它花了大量篇幅巩固了对反馈理论的理解,并将其作为分析所有有源电路稳定性和性能的基础框架,而不是将反馈仅仅作为一个孤立的章节来介绍。这种贯穿始终的理论主线,使得各个知识点之间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知识体系。对于希望未来从事射频、高精度测量或者电源管理等对模拟电路有极高要求的领域深造的人来说,这本书打下的坚实地基,其价值是无法用篇幅来衡量的,它教会我们如何思考电子系统的“本质”。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深度挖掘”部分评价极高,这部分内容是区分一本“合格教材”和“优秀教材”的关键所在。很多入门级的教材停留在对基本电路功能的介绍上,比如“这个放大器增益是多少”,但这本书更进一步,它深入探讨了极限状态下的电路行为。例如,在讨论运放的压摆率(Slew Rate)时,作者并没有只给出一个定义,而是通过具体的输入信号变化过程,清晰地展示了当输入速度超过运放处理能力时,输出波形是如何被“削平”的,以及这会对后续电路产生何种灾难性的影响。这种对“瓶颈”和“限制”的强调,使得读者能够从一开始就建立起一种批判性的思维,而不是盲目地相信理想模型。通过这些深入的分析,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在实际电路设计中,往往需要牺牲一部分性能指标(比如带宽)来换取另一个指标(比如稳定性或低失真率)的提升,这种权衡的艺术,是书本中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的教材,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的平衡把握得相当到位。我之前翻阅过一些同类教材,很多要么过于偏向理论推导,让人在实际应用中感到无从下手,要么就是过于注重电路图的罗列,缺乏对背后基本原理的深刻剖析。但这本书,它似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中间点。从最基础的半导体器件特性讲起,循序渐进地过渡到运算放大器的应用,每一个章节的知识点都构建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之上。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在讲解复杂电路(比如滤波器设计或者反馈网络)时,采用了多角度的阐述方式,一会儿从时域分析入手,一会儿又切换到频域视角,这对于我这种需要理解电路“为什么这么做”而不是仅仅“知道它怎么工作”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如沐春风。书中的例题设计也十分巧妙,它们不仅是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工具,更像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微缩模型”,引导你去思考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行的电路方案。读完前面几章,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对电子电路的整体认知框架清晰了不少,不再是零散知识点的堆砌。
评分我是一个动手能力比较强,但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学习者,很多教科书对我来说就像是高高在上的理论殿堂,令人望而生畏。然而,这本教材在“工程实践”这个维度上的倾斜,让我倍感亲切。它没有回避那些晦涩难懂的公式,但它总是紧跟着公式给出一系列非常贴近工业现实的应用案例。比如在讲解晶体管的偏置电路时,它不仅详细分析了不同偏置方式的稳定性,还特意对比了在不同温度漂移下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这种带着“成本考量”和“可靠性要求”的分析,是许多纯学术教材所欠缺的。我特别喜欢它对“元器件选型”这一块的讨论,它提醒读者,现实世界中的电阻、电容都有其误差范围和功率限制,设计出来的电路必须能在这些“不完美”的组件下依然稳定工作。这种对工程化细节的关注,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我电子技术,更是在培养我作为一名合格工程师的严谨态度和全局观。
评分从排版和学习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编排堪称精良,它确实体现了“精品教材”应有的水准。清晰的字体和合理的留白,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更重要的是,作者在知识点的逻辑组织上采用了“模块化”的思路,每一节内容的结束,都会有一个简洁的“小结”部分,用要点列表的形式帮助读者快速回顾本节的核心概念,这对于需要反复温习和查阅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效率神器。我发现自己可以很容易地在不同章节间跳转,而不会因为信息流的中断而感到困惑。此外,书中对图表的制作也十分用心,无论是波形图、Bode图还是等效电路图,都绘制得极其规范和准确,线条清晰,标注明确,这在分析动态特性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避免了因图表模糊而导致的理解偏差。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极大地提升了学习过程中的顺畅感和愉悦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