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不可思議的流行風尚(青少年探索發現叢書)
定價:36.00元
售價:24.5元,便宜11.5元,摺扣68
作者:楊紅林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55020005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鐵做的內褲——歐洲中世紀的貞操帶;為細腰而死——歐洲淑女們的美麗時尚;歐洲上流社會的假節;愛穿高跟鞋的法國男人們;300年前,中國的月亮格外圓;恐怖的醫術——中世紀歐洲的放血療法;病態就是美——歐洲浪漫主義的肺結核情結;不食人間煙火——魏晉士大夫假正經的清談風;“同誌”的黃金時代——明清時期的男風……本書精選人類曆***不可思議的流行風尚。
《青少年探索發現叢書》,分為人文曆史捲和自然科技捲,融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帶您穿越曆史的時空,漫遊五彩斑斕的大韆世界,進入人類曆史和自然界*不可思議的隱秘地帶。不可思議的傳奇故事、令人驚嘆的進化奇跡,輔以精美的圖片,帶給您暢快淋灕的閱讀體驗。本叢書是青少年探究曆史,瞭解自身,探索大自然的一套不可多得的知識圖典。
本書精選人類曆*不可思議的流行風尚,以獨特的視角,趣味橫生的語言,繪聲繪色地講述瞭某些曆史時期,某些地區曾經流行百年甚至韆年的怪異風尚,這些現象在當時彆的地區的人們眼中簡直就是奇聞怪談,在我們現代人看來,更是不可思議、荒誕離奮……
一 狂熱的不朽夢:古埃及木乃伊流行數韆年
1.7韆萬木乃伊背後的信仰
2.昂貴的木乃伊
3.形形的動物木乃伊
4.不朽夢的破滅——木乃伊身後的故事
二 古羅馬角鬥:流行700多年的死亡遊戲
1.來源於葬禮上的娛樂錶演
2.鬥獸場上的瘋狂殺戮
3.史上血腥的風尚
4.血腥背後的另一麵
三 公共浴場:古羅馬的香艷之風
1.羅馬人戀上瞭沐浴
2.“五星級”的浴場誰不愛
3.溫柔鄉泡軟瞭羅馬帝國的筋骨
四 鎖住女人的純潔:貞操帶在歐洲流行300年
1.文藝復興時期貴族的嗜好
2.五花八門的戴鎖“內褲”
3.難以捉摸的男人
五 以生命換取尊嚴:盛行數百年的決鬥風氣
1.讓上帝“判決”吧
2.狂熱的決鬥風尚
3.難以遏製的死亡遊戲
六 讓女人的腰像蜜蜂一樣:歐洲持續300年的束腰風尚
1.維多利亞時代的恐怖風尚
2.細腰是怎樣束成的
3.革命解放瞭女人的腰
七 特彆的帽子:17、18世紀歐洲流行戴假發
1.路易十四時代的風尚
2.英國法官的道具
3.被革命“割”掉的浮華
八 非同尋常的女人客廳:沙龍影響歐洲200年
1.不可思議的女人客廳
2.法國沙龍玩轉整個歐洲
3.餘暉:20世紀初的女性沙龍
九 彆扭的腳步:17世紀歐洲男人愛穿高跟鞋
1.女人的被男人奪去瞭
2.讓“太陽王”更高些吧
3.女人奪迴瞭
十 美麗的陷阱:中世紀貴族的熱
1.騎士們的瘋狂愛情
2.不可思議的皇傢
3.界的絕代傳奇
十一 恐怖的醫生:中世紀歐洲的放血療法
1.歐洲人的“”療法
2.恐怖的醫生
3.時代的勝利
十二 病態也成美:19世紀西方人崇尚肺結核
1.肺結核滋養瞭浪漫主義
2.嚮往病態美的文藝們
3.文藝們的另類追求
十三 嚮往東方:300年前歐洲的“中國熱”
1.像中國人那樣生活吧
2.中國的月亮格外圓
3.讓我們仿造中國産品吧
十四 一杯飲料帶來全民狂熱:近代英國的下午茶
1.英國人愛上瞭中國茶
2.喝茶成瞭高級文化
3.茶葉改變瞭世界
十五 教皇也愛看“黃曆”:文藝復興時期的占星風尚
1.教皇熱衷看“星座”
2.為占星術獻齣生命的卡爾達諾
3.占星傢鼓起瞭國王的勇氣
十六 追求長生不老:古代中國的煉丹狂熱
1.仙丹原來是
2.漢武大帝也犯糊塗
3.唐朝皇帝的接力遊戲
4.史上瘋狂的煉丹皇帝
十七 高貴的“範兒”:魏晉時期士大夫的清談風
1.鬥嘴的黃金時代
2.不可思議的“瀟灑哥”們
3.魏晉名士的荒唐事
十八 1000年前就有球星瞭:宋代的蹴鞠熱潮
1.中國是足球的發源地
2.中國足球的“黃金時代”
3.1 000年前的那些球星們
十九 纏足:中國曆史上醜陋的習俗
1.“金蓮”時始瞭
2.畸形的“美”,女孩的淚
3.奇特風尚的背後
二十 “同誌'的黃金時期:明清時期男風泛濫
1.“男風”彌漫瞭明清兩朝
2.明清的那些“同誌”皇帝
3.古典文學中的“同誌”們
我必須承認,我對時尚的理解一直非常膚淺,隻停留在“好看”和“流行”的層麵。但是《不可思議的流行風尚》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框架。這本書的深度遠超我的預期,它更像是一部社會心理學讀物,披著時尚的外衣。作者對“模仿”和“區分”這兩種人類基本心理如何驅動潮流的演變,做瞭極其細緻的論述。書中有一部分專門討論瞭青少年亞文化群體如何通過特定的符號(比如特定的鞋款、配飾或發型)來構建內部認同感,同時排斥外部群體,這種社會學分析視角非常犀利。我特彆感興趣的是它對“數字時代”流行加速的解讀,探討瞭社交媒體的算法如何壓縮瞭潮流的生命周期,讓“經典”變得越來越短暫。作者甚至預測瞭未來十年內,虛擬時尚和實體時尚可能齣現的邊界模糊,這一點讓我對未來充滿瞭想象。而且,這本書的排版和插圖也做得非常用心,那些曆史照片和現代街拍的對比,直觀地展示瞭時代的變遷。它不是在教你如何跟風,而是在教你如何觀察這個世界如何通過“外錶”來構建自己的身份和社群。對於任何想深入理解當代消費社會運作模式的年輕人來說,這都是一本必備的“工具書”。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極其流暢,行文風格非常像一位學識淵博但又極富幽默感的長輩在和你閑聊。它最絕妙的地方在於,它能把那些看似高高在上、讓人望而卻步的“時尚界”拉下神壇,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讓你理解其中的運行機製。它沒有使用太多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即使涉及到一些設計史上的重要概念,也會配上非常生動的比喻來解釋。比如,它解釋什麼是“顛覆性創新”時,竟然用瞭一個關於某個過氣發型如何被一個鄉村歌手重新帶火的軼事來闡述,瞬間就明白瞭那種“舊瓶裝新酒”的精髓。我特彆喜歡它對“反潮流”潮流的剖析。很多青少年都熱衷於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這本書卻一針見血地指齣,很多時候,這種“反潮流”本身,也已經被市場精準捕捉,並包裝成瞭一種新型的、更具排他性的主流。這種對矛盾現象的揭示,讓我開始審視自己追求個性的動機,是不是也無意中成為瞭流行趨勢的追隨者。這種自我反思的空間,是很多同類書籍所不具備的。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時尚消費的判斷力大大提高瞭,不再輕易被那些華麗的口號所迷惑,而是會主動去探究其背後的商業邏輯和文化信號。
評分說實話,剛拿到這本《不可思議的流行風尚》時,我有點不以為然,以為又是那種浮於錶麵的“時尚速成班”讀物,無非就是教你如何穿得像個明星。但當我真正沉浸進去後,發現我的判斷簡直是錯得離譜。這本書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對不同地域文化如何相互影響,最終熔鑄齣全球性風尚的精妙描繪。它沒有把流行文化當作一個封閉的圈子來討論,而是非常立體地展示瞭跨文化的碰撞與融閤。比如,它詳細描述瞭街頭塗鴉藝術如何在紐約的地下場景中野蠻生長,又如何被歐洲的高級時裝屋毫不留情地“挪用”和“高定化”的過程,中間的權力轉移和價值重估,寫得簡直像一部精彩的社會權力鬥爭史。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不偏不倚的分析態度,既沒有過度神化那些“原創者”,也沒有簡單地批判商業化對藝術的侵蝕,而是冷靜地展示瞭這種“藉用”與“再創造”是如何不斷推動文化迭代的。書中那些詳實的數據和案例分析,比如某個特定麵料的全球供應鏈變遷,讓我這個對國際貿易原本不感興趣的人,都看得津津有味。這本書的視野非常開闊,它讓你意識到,你身上穿的每一件衣服,都可能承載著幾韆公裏的運輸、復雜的政治博弈和好幾代人的審美積纍。這不僅僅是本關於“穿搭”的書,更是一部關於全球化進程的微觀文化史。
評分拿到這本書時,我本以為它會大量聚焦於歐美時尚中心,畢竟我們接觸到的主流信息大多如此。然而,《不可思議的流行風尚》的廣度令我感到驚喜,它展現瞭一種真正的全球視野。書中花瞭不少篇幅來解析非西方文化元素是如何被西方時尚界“吸收”和“重新詮釋”的,同時也公正地呈現瞭亞洲、非洲等地區本土時尚的崛起力量。比如,它細緻對比瞭日式“原宿風”和韓式“K-Pop風”在全球擴張中的不同策略和文化內涵,這種跨文化比較分析,既開闊瞭我的眼界,也讓我對本土文化的價值有瞭新的認識。書中對於“身份政治”如何體現在服飾選擇上的論述尤其深刻,它展示瞭衣服如何成為錶達政治立場、性取嚮或民族認同的無聲宣言。這絕不是一本簡單的時尚指南,它是一份關於“符號學”的入門手冊,告訴你衣服上的每一個徽章、每一種麵料,都攜帶著復雜的意義信息。讀完之後,我齣門時會更慎重地選擇我的著裝,因為我意識到,我每穿一件衣服,都在嚮世界傳遞一個精心構建(或無意泄露)的信息包。這本書的洞察力,真的不是一般水平能達到的。
評分這本《不可思議的流行風尚》簡直是為我們這些渴望瞭解世界脈搏的青少年量身定做的!我得說,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完全沒想到裏麵會藏著這麼多我平時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不到的“門道”。它不是那種枯燥的教科書式介紹,而是用一種非常活潑、甚至帶點八卦的味道,把“流行”背後的曆史、社會學邏輯給扒瞭個底朝天。比如,它深入探討瞭某個特定顔色或者某個特定款式的牛仔褲,是怎麼從一個工人階級的象徵,一步步逆襲成T颱寵兒的。我印象特彆深的是關於“極簡主義”的那一章,作者沒有僅僅停留在介紹極簡風的穿搭單品,而是追溯瞭二戰後,人們對物質過度膨脹的反思,是如何滲透到傢居設計和服裝剪裁中的。這種對現象背後深層文化驅動力的挖掘,讓我看東西的眼光都變瞭,不再是單純地覺得“這個好看/不好看”,而是會去思考“為什麼是現在好看”。我感覺自己像是拿到瞭一個秘密的解碼器,專門用來破解我們這個時代的審美密碼。尤其是書中提到的那些被快速遺忘的曇花一現的潮流,分析它們快速消亡的原因,比那些長盛不衰的經典款式更有意思,充滿瞭戲劇性的反轉。讀完之後,我走在商場裏,看著那些櫥窗裏的模特,腦子裏冒齣的不再是“我想買”,而是“哦,這個元素又在嚮八十年代的什麼緻敬”。非常值得推薦給所有對潮流背後邏輯感到好奇的同齡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