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编结核病防治300问
定价:17.20元
作者:王虹,许卫国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01
ISBN:97875641143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以问题解答方式宣传防痨知识的科普小册子,邀请众多热心同行专家参与。分上、中、下三篇,分别介绍了当前结核病的疫情概况,有关政策、专业知识及防治要领,不仅内容新颖,反映了防痨事业的新进展,且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也适宜给一般读者学习,为他们提供有关结核病的常识和信息,从而满足其了解结核病如何诊疗和休养的需求。
目录
上篇 结核病的流行概况及其控制、管理措施
1.什么是结核病和肺结核病?
2.结核病的流行历史有多久?
3.目前全球结核病流行情况怎样?
4.全球结核病严重流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我国结核病流行状况怎样?
6.我国结核病流行的特点是什么?
7.肺结核属于哪类传染病?
8.结核病有哪些危害性?
9.健康人群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肺结核?
10.肺结核病病人管理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11.全球采取了哪些结核病控制行动?
12.什么是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
13.什么是遏制结核病策略?
14.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有效措施是什么?
15.为什么把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16.什么是结核病防治宣传的关键信息?
17.目前我国对肺结核病人诊疗有哪些优惠政策?
18.结核病是如何传播的?
19.肺结核病的潜伏期有多长?
20.感染结核菌是如何发病的?
21.结核病人都有传染性吗?结核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22.哪些人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
23.哪些人感染结核菌后容易发生肺结核病?
24.农村外出打工人员为什么容易得结核病?
25.接触过结核病人就一定会得结核病吗?
26.结核病患者与结核菌感染者有什么区别?
27.如何早期发现肺结核患者?
28.为什么要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
29.怎样才能正规治疗肺结核病?
30.为什么肺结核病人必须到结核病诊治定点机构就诊?
31.为什么要强调坚持规则治疗?
32.什么叫“直接面视下短程督导化疗”?
33.肺结核病病人管理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34.目前我国有哪几种病人治疗管理方式?
35.什么叫结核病预防性治疗?
36.结核病预防性治疗需要多长时间?
37.肺结核病患者能否正常工作和学习?
38.肺结核患者旅行有哪些规定?
39.出国上学、定居和国际旅行人员需要进行哪些结核病检查?
40.家庭和单位集体发现肺结核病人怎么办?
41.肺结核患者应当怎样预防传染他人?
42.如何进行小儿结核病的预防?
43.学校等集体单位预防肺结核病的措施有哪些?
44.什么是卡介苗(简称BCG)?
45.为什么刚出生婴儿就要接种卡介苗?
46.怎样接种卡介苗?
47.接种卡介苗后会出现哪些反应?
48.接种卡介苗出现淋巴结肿大如何处理?
49.卡介苗接种的预防效果如何?
50.卡介苗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地位如何?
51.为什么有些人接种卡介苗后仍会得结核病?
52.肺结核治好后还会复发吗?
53.传染性肺结核治好后还会传染给别人吗?
54.为什么会加重肺结核的疫情?
55.为什么病人和病毒感染者更容易发生结核病?
56.肺结核病人怎样科学地对待性生活?
57.肺结核病人能否恋爱、结婚?
……
中篇 结核病的基础知识
下篇 结核病的临床问题
附:肺结核诊断标准
作者介绍
王虹,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现任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分会大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防痨学会副理事长。曾获全国中青年论文一等奖、中国赛克勒医师1992年年度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医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似乎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点罗列出来,而是构建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我感觉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耐心地引导读者从基础概念逐步深入到复杂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这种结构安排,使得初学者不会感到无从下手,而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也能从中找到深化理解的切入点。不同主题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各个章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碎片。这种整体性的设计,非常有助于读者建立起对整个疾病领域的宏观把握能力,这对提升整体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设计简洁而不失专业感,色彩搭配沉稳大气,很符合医学书籍的气质。拿到手里能感受到纸张的质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整体来看,出版社在细节处理上非常用心,看得出是一本经过精心打磨的作品。书脊的装订也很牢固,感觉能经受住反复查阅的考验,对于我们这些经常需要翻阅工具书的人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尤其欣赏它在内容排版上的用心,段落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不会让人感到信息过于拥挤,逻辑结构清晰可见,即便是面对复杂的医学概念,也能因为清晰的排版而更容易理解和吸收。这本书的实体质量完全达到了我作为一名专业人士对一本重要参考书的期待,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开箱”体验。
评分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搭建得非常科学。它似乎没有试图包罗万象,而是选择了最核心、最关键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我留意到它在解释一些新发病例的处理指南时,引用了最新的研究进展,这表明编著者紧跟学术前沿,没有使用过时的信息。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在快速发展的医学领域是尤为可贵的。此外,我注意到它在专业术语的使用上保持了高度的严谨性,同时又辅以通俗易懂的解释,成功地搭建了专业知识与读者理解之间的桥梁。这种平衡感做得非常到位,既保证了学术的纯粹性,又兼顾了不同层次读者的接受度,体现了编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评分我在评估医学参考书时,非常看重其权威性和可靠性。从这本书的整体风格和信息密度来看,可以感受到背后强大的专家团队在支撑。它所呈现的数据、指南和建议,似乎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验证,没有出现任何模棱两可或者缺乏依据的论述。这种高度的确定性和严谨性,是建立读者信任的基石。阅读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份来自多位权威专家的集体智慧结晶,它提供的每一个信息点都沉甸甸的,充满了实践的重量。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在我的专业资料库中占据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成为我日常工作中可以信赖的“定海神针”。
评分我主要关注的是这本书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可操作性,而不是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从目录的设置来看,它似乎非常注重实用性,将各种常见问题和复杂病例的处理流程梳理得井井有条。我试着翻阅了几个章节,发现它的叙事方式非常贴近临床一线的工作场景,很多疑问的解答都非常直接、干脆,没有过多的铺垫和旁枝末节。这种“问答式”的结构,极大地提高了查阅效率,这对于时间宝贵、需要快速找到解决方案的医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优点。这本书似乎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更深入到了“怎么办”的实践层面,这才是衡量一本医学工具书价值的关键所在。我期待能从中找到更多关于疑难杂症处理的“独门秘籍”,让自己的临床决策更有底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