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曾国藩全集 要揽
定价:49.00元
售价:33.3元,便宜15.7元,折扣67
作者:曾国藩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2021118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以书生身份而克平乱世,戎马倥偬间亦为学不倦,并在事业和学问上都取得成功的人屈指可数,而曾国藩便是其中之一。他解太平军之危,救清廷与累卵之间;有家书传世,著书立说,一改桐城派的枯淡之弊。然而又有晚年对天津教案的处置不力。这一切使其文韬武略、传奇一生始终为人们评说纷纭,也使他成为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体现就是这套《曾文正公全集》。《曾国潘全集》由曾国藩的35位门人编校而成,收录了曾国藩一生主要的学问精华,包括奏稿、批牍、书札、文集、诗集、日记、杂著、十八家诗钞、经史百家杂钞、经史百家简编、鸣原堂论文、求阙斋读书录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位“千古*完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实践,语言平实易懂,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心得。全集的编辑者在原文的基础之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加工和整理工作,力图将曾国藩的人格魅力完美地呈现出来,将曾国藩的学问传于后世。
《要揽》包括功业、事略和年谱三个部分,全方位展示了曾国藩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功业
上谕一
上谕二
上谕三
谕赐祭文一
谕赐祭文二
谕赐入祀贤良祠祭文
御制碑文
国史本传
江苏巡抚查明事迹疏
安徽巡抚请建祠疏
湖广总督请建祠疏
江西巡抚请建祠疏
直隶总督请建祠天津疏
直隶总督请建祠保定疏
神道碑
墓志铭
事略
卷一
耕读传家
道光二十三年至道光三十年
咸丰元年
咸丰二年
咸丰三年
咸丰四年
咸丰五年
咸丰六年
卷二
咸丰七年
咸丰八年
咸丰九年
咸丰十年
咸丰十一年
同治元年
卷三
同治二年
同治三年
卷四
同治四年
同治五年
同治六年
同治七年
同治八年
同治九年
同治十年
同治十一年
年谱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高统帅,后世曾誉为“千古完人”,被梁启超称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曾国藩1811年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娄底市县),1838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辉煌的仕途生涯,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历史上汉族文人为官的高峰,谥号“文正”即为清朝文官的高谥号。曾国藩一生以创立湘军、开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以及在识人用人方面的成就而为世人所熟知。
读《曾国藩全集》,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他那股“打不死”的韧劲。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充满了失败和打击。从被朝廷屡次任命又屡次被猜忌,到军事上屡战屡败,几乎就要被历史遗忘。然而,他从未放弃,每一次跌倒,都能爬起来,继续前进。书中对于他如何处理“败局”的描写,尤其让我动容。他不会沉溺于失败的痛苦,而是冷静地分析原因,总结教训,然后重新振作。例如,在安庆战役后,他虽然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抓紧时间休整部队,调整策略,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种“屡败屡战,越挫越勇”的精神,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品质,也成为他能够带领湘军走向胜利的关键。他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兵,即使遍体鳞伤,也依然挺立在战场上,用最后的力气为正义而战。这种不屈不挠的意志,对于我们在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时,无疑是最好的榜样。
评分《曾国藩全集》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部分,莫过于其关于“识人用人”的精辟论述。曾国藩深知,一个人能力再强,也终究有限,而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依靠团队,依靠人才。他在这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眼光和手腕。他能够发现并任用那些有才华、有能力、但可能并不起眼的人物,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我尤其欣赏他对“用人”的几个原则:一是“用人如器”,要根据人才的“性情”来安排工作,不能强求;二是“容人之短”,要看到人才的优点,而不是仅仅盯着缺点;三是“知人之心”,要懂得体察人心,建立信任,激励士气。他对于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评价和使用,更是体现了他高超的识人用人智慧。他能够理解这些人的雄心壮志,也能容忍他们的个性和缺点,同时又能将他们凝聚在自己的旗帜下,共同为朝廷效力。读到这些,我深刻体会到,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仅要自己有能力,更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并懂得如何将这些人才拧成一股绳。
评分我一直觉得,《曾国藩全集》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其“内圣外王”的修身理念。曾国藩在书中反复强调“诚意正心”,认为一切事业的根基都在于自身的道德修养。他对自己要求极严,不论是在生活习惯、言谈举止,还是在处理公事、待人接物上,都力求一丝不苟,合乎“道义”。我最喜欢的是他关于“日课”的记载,每天早起,静坐,反省,写日记,这些看似朴素的习惯,却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力量。尤其是在遭遇挫折、身心疲惫的时候,他依然能够坚持反思自省,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这种“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急于向外求索,却忽略了内心的宁静与力量。曾国藩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源自于内心的坚定和不断的自我超越。他的“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警语,更是时刻提醒着我,要时刻警惕自己,不放松对道德的要求。
评分这本《曾国藩全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起初我只是抱着了解湘军崛起和晚清政治的一点兴趣翻开,没想到竟被其中蕴含的治军、治学、修身之道深深吸引。其中关于“练兵”的部分,看得我热血沸腾。曾国藩对于士兵的招募、训练、管理,以及如何激发士气,都有着近乎苛刻但又极其有效的论述。他不仅仅是简单地要求士兵服从,更强调因材施教,注重细节,比如如何处理士兵的伤病、如何安抚家属、如何与地方官员打交道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琐事,却直接关系到军队的稳定和战斗力。我特别对书中关于“以勇克怯”的论述印象深刻,曾国藩分析了士卒怯懦的根源,并提出了通过严格训练、思想灌输以及建立荣誉感来克服的方法。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些绿营腐朽、战斗力低下,而曾国藩的湘军却能屡败屡战,最终扭转乾坤的壮丽景象。这不仅仅是军事策略,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组织管理的极致运用。我甚至开始反思,在现代工作环境中,如何将这种“细节决定成败”的精神运用到团队建设和项目管理中。
评分我一直认为,《曾国藩全集》并非一本简单的历史读物,而是一部深刻的人生哲学和实践指南。曾国藩在书中,不仅仅是记录了历史事件,更是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治国之道、修身养性之道,毫无保留地呈献给了读者。我尤其喜欢他那种“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的行事风格。他不会追求华而不实的虚名,而是专注于当下能够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去完成。在书中,他对于“守成”和“进取”的平衡,对于“民生”的重视,对于“礼仪”的推崇,都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成熟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慎独”的强调,即使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不逾越雷池。这种高度的自律性,贯穿了他的一生。读完这本书,我仿佛和曾国藩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人生智慧。它不仅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晚清的历史,更让我反思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方向和目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