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往日情懷:我的橋牌歲月 | 作者 | 陳國榕 蔡誌忠 |
| 定價 | 45.00元 | 齣版社 | 現代齣版社 |
| ISBN | 9787514347128 | 齣版日期 | 2016-1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颱灣橋牌高手陳國榕和同為橋牌高手的漫畫大師蔡誌忠吐血整理! 20年橋牌生涯的完全精華! 72副決勝牌局! 因緣際會,學到瞭橋牌的基本技巧,從此橋牌成瞭筆者的*,也改變瞭筆者的人生。為瞭橋牌,筆者放棄過工作,也放棄過愛情,如果沒有橋牌,今天又會是如何呢?如果時光倒流,筆者相信,橋牌依舊是無悔的選擇。 ——陳國榕 52 張牌裏麵,看著自己手中的13 張牌,如何叫牌?決定終定約?如何首攻?如何正確防禦?選擇哪條概率*的路主打?就是:將未知的未知轉化為已知的未知、已知的已知的曆程! ——蔡誌忠 他(蔡誌忠)也許會成為橋牌世界冠軍……我對橋牌的喜愛是由衷的。打個比方,圍棋是我的老婆,橋牌就是我的情人。我相信在蔡先生眼裏,橋牌也和漫畫一樣,讓他終身熱愛。 ——聶衛平 |
| 作者簡介 | |
| 陳國榕 橋牌選手,多次代錶颱灣參加亞洲杯、百慕大橋牌大賽。 曾任南山人壽經理、三商人壽總稽核、美商萬通集團英大人壽副總經理。 蔡誌忠,1948年生人, 1983年開始創作四格漫畫,已有100多部作品在30多個國傢和地區以多種語種版本齣版,超過瞭4000萬冊。近幾年,蔡誌忠和現代齣版社閤作推齣瞭多本漫畫國學作品,如《史記》、《》、《西遊記》等,廣受讀者好評。 |
| 目錄 | |
| 序一 他也許會成為橋牌世界冠軍 聶衛平 001 序二 點燃心中的太陽 蔡誌忠 004 自序 橋味無窮 陳國榕 008 72 副牌局 01 有奬論對賽 002 02 錯有錯著 006 03 壞分配 009 04 陳年往事 013 05 吃盡補蛋 016 06 堅守原則 019 07 牙醫譜 023 08 強迫中奬 027 09 吉星高照 031 10 部分定約之戰 035 11 改弦易轍 039 12 天方夜譚之一 043 13 天方夜譚之二 046 14 未雨綢繆 049 15 天賜良機 053 16 左右逢源 057 17 菲京舊事 061 18 一綫生機 065 19 造橋有方 068 20 閤作無間 072 21 收之桑榆 076 22 不費功夫 080 23 因小失大 084 24 藝高膽大 088 25 顛倒乾坤 091 26 偷牌的方嚮 094 27 叫打俱佳 098 28 的防禦 101 29 功虧一簣 104 30 得心應手 107 31 不分軒輊 111 32 兼容並包 115 33 掌握機會 119 34 一牌難忘 123 35 攻守俱佳 128 36 機不可失 132 37 關鍵的超墩 135 38 佳打法 139 39 殊途同歸 143 40 莞爾篇 147 41 忙張與閑張 150 42 不必偷牌 153 43 請君入甕 157 44 韆慮一失 161 45 算無遺策 165 46 吉人天相 168 47 樂極生悲 173 48 長的迷失 176 49 蛛絲馬跡 180 50 斷橋殘血 184 51 再接再厲 188 52 履險如夷 192 53 洞燭機先 196 54 各有韆鞦 200 55 二枚腰 204 56 普騰杯後記之一 209 57 普騰杯後記之二 214 58 香港埠際賽之一 218 59 香港埠際賽之二 222 60 香港埠際賽之三 226 61 香港埠際賽之四 230 62 探囊取物 233 63 君山外記之一 237 64 君山外記之二 240 65 君山外記之三 244 66 君山外記之四 247 67 遠東橋王之初試啼聲 250 68 遠東橋王之名揚四海 253 69 遠東橋王之算無遺策 256 70 遠東橋王之瞞天過海 260 71 遠東橋王之精打細算 263 72 遠東橋王之明察鞦毫 267 附錄 關於或然率的說明 270 跋 人生的第二把刷子 蔡誌忠 273 |
| 編輯推薦 | |
| ★ 颱灣橋牌大師陳國榕、蔡誌忠經典牌局! ★ 漫畫大師蔡誌忠傾情作圖! ★ 棋聖聶衛平作序推薦! 他(蔡誌忠)也許會成為橋牌世界冠軍……我對橋牌的喜愛是由衷的。打個比方,圍棋是我的老婆,橋牌就是我的情人。我相信在蔡先生眼裏,橋牌也和漫畫一樣,讓他終身熱愛。 ——聶衛平 |
| 文摘 | |
| 序言 | |
《往日情懷:我的橋牌歲月》這個書名,總給我一種溫暖而悠長的感覺。我猜這本書一定充滿瞭作者對過往歲月的美好迴憶,而橋牌,作為串聯這些迴憶的紐帶,在書裏肯定扮演瞭非常重要的角色。我設想,書中不會是那種生硬的規則介紹,而是會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現橋牌這項運動的魅力,以及它在主人公人生中的意義。我好奇,在作者的筆下,橋牌桌上的每一次齣牌,每一次叫品,是否都充滿瞭智慧和情感的博弈?是否見證瞭無數個跌宕起伏的人生瞬間?會不會有那種棋逢對手,既是對手又是朋友的精彩描寫?我更期待的是,書中能夠展現那個年代的社會氛圍,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橋牌如何成為一種連接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橋梁。這本書,就像是一壇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越讀越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深度。我想,通過這本書,我能更深刻地理解“往日情懷”這四個字所包含的豐富含義,也能感受到橋牌這項運動背後所承載的獨特文化和人文精神。
評分拿到《往日情懷:我的橋牌歲月》這本書,第一個吸引我的就是書名中“往日情懷”這四個字。它自帶一種懷舊的濾鏡,讓我聯想到許多塵封在時光裏的故事。橋牌,這項充滿智慧和策略的運動,我想在書中肯定不會隻是枯燥的規則講解。我更傾嚮於相信,它是一種引子,串聯起作者豐富的人生經曆和深刻的情感體驗。我期待在這本書裏,看到那些曾經的畫麵,那些在橋牌桌上發生的種種,或許有激烈的思考,有巧妙的牌技,也有朋友間的歡聲笑語,甚至會有一些淡淡的憂傷。我很好奇,在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橋牌是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如何成為一種社交符號,如何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書中會不會描寫到主人公在橋牌領域遇到的挑戰和成就?會不會有那些因為橋牌而結下的不解之緣?我想,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橋牌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生,關於情感,關於迴憶的書。它用橋牌作為綫索,去梳理和展現一段段刻骨銘心的往事,讓我能夠感受到歲月的沉澱和人生的況味。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往日情懷:我的橋牌歲月》,讓我立刻聯想到一種歲月靜好的畫麵。我總覺得,與“往日情懷”相關的書籍,都有一種觸動人心的力量,它們能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去感受那份屬於過去的溫暖和情感。橋牌,作為書中的核心元素,我想在作者的敘述中,絕不會僅僅是紙牌的組閤,它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社交方式,一種承載著豐富人生故事的載體。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作者如何將那些零散的橋牌記憶,編織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描繪齣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場景,以及橋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書中會不會有那些感人的友情,溫馨的愛情,甚至是深刻的人生感悟?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橋牌這項充滿智慧的運動中,找到瞭自己的人生坐標,又從中收獲瞭怎樣的成長和感悟。這本書,我想不僅僅是關於橋牌的,它更是一段關於人生,關於迴憶,關於情感的抒寫,能讓我感受到歲月的醇厚和人生的厚重。
評分《往日情懷:我的橋牌歲月》這本書,我拿到手之後,光是封麵那種淡淡的復古色調,就勾起瞭我不少迴憶。封麵上的幾個橋牌元素的插畫,也很精緻,仿佛在訴說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我平時雖然不怎麼玩橋牌,但對一些老一輩的愛好還是挺好奇的。聽書名,感覺會是一本充滿生活氣息和人生感悟的書,不是那種枯燥的規則介紹,更像是一種對過往時光的溫柔迴望。我想,書裏應該會有不少主人公在橋牌桌上的那些精彩瞬間,或許有激烈的牌局,有棋逢對手的欣喜,也有因為失誤而留下的遺憾。而且,“橋牌歲月”這幾個字,讓我聯想到的是那段青蔥歲月,是那個時代特有的社交方式,是人們在牌局中建立起來的情感聯結。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描寫到那個年代的人情味,人們之間的交流方式,以及橋牌這項運動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會不會有一些老朋友,因為橋牌而相識,又因為歲月而漸行漸遠?這些畫麵在我的腦海裏已經開始浮現,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書頁,去感受那份屬於橋牌的純粹與美好,去體會主人公是如何在牌局中度過自己的青蔥歲月,又從中收獲瞭什麼。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往日情懷:我的橋牌歲月》,光是聽著就有一種文藝範兒。我總覺得,那些與“往日情懷”相關的書籍,往往都蘊含著深沉的情感和細膩的筆觸。橋牌,這項曾經風靡一時的智力運動,我想在作者的手中,絕不僅僅是簡單的紙牌遊戲,它更像是一個載體,承載瞭主人公的人生經曆、情感變化,甚至是那個時代的社會變遷。我設想,書裏會穿插著很多生動的人物形象,有棋逢對手的智者,有牌桌上的好友,或許還有那個年代裏,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們因為橋牌而産生的交集。我很好奇,在那個沒有智能手機、沒有網絡社交的年代,橋牌是如何成為人們重要的社交方式的?它是否見證瞭許多感人的友情、朦朧的愛情,甚至是傢族的興衰?我想,作者一定在這本書裏傾注瞭大量的心血,將那些零散的迴憶串聯起來,形成一幅波瀾壯闊的人生畫捲。我特彆想知道,在作者心中,橋牌到底意味著什麼?是娛樂,是挑戰,還是某種精神寄托?這本書,或許能為我打開一扇瞭解那個時代,瞭解一種特殊愛好,瞭解一段人生故事的窗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