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数字信号处理原理与方法研究 | 作者 | 刘洋,张颖慧,那顺乌力吉 |
| 定价 | 76.00元 | 出版社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 ISBN | 9787517030508 | 出版日期 | 2015-07-01 |
| 字数 | 页码 | 343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数字信号处理原理与方法研究》共包括10章,主要内容有信号与数字信号处理、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Z变换与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DTFT)、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数字滤波器的结构与有限字长效应、Ⅱ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的实现。 《数字信号处理原理与方法研究》理论紧扣实际、论述有据、逻辑连贯,应用内容涉及广泛、形象生动。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
| 作者简介 | |
| 刘洋,博士,副教授,硕士牛导师。现为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信息与电子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会员。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2010年被授予内蒙占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张颖慧,博士,讲师。2015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参与多项国家重大专项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那顺乌力吉,硕士,讲师。2009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参加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省级项目;在外期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
| 目录 | |
| 前言 章 绪论 1.1 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 1.2 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及系统结构 1.3 数字信号处理的发展过程及前景分析 1.4 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领域 1.5 如何使用数字信号处理 第2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2.1 离散时间信号 2.2 离散时间系统 2.3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2.4 信号的数字化处理方法 2.5 系统的频率响应 第3章 z变换 3.1 Z变换与收敛域 3.2 Z反变换 3.3 z变换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3.4 利用Z变换求解差分方程 3.5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DTFT) 第4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4.1 傅里叶变换的形式 4.2 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DFs) 4.3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4.4 DFT的应用 4.5 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 第5章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5.1 直接计算离散傅里叶变换的计算复杂度 5.2 按时间抽选的基一2FFT算法(库利一图基算法) 5.3 按频率抽选的基一2FFT算法(桑德一图基算法) 5.4 离散傅里叶反变换(IDFT)的高效算法 5.5 实序列的FFT算法 5.6 分裂基FFT算法 5.7 N为复合数的FFT算法 5.8 线性调频Z变换(Chirp-Z变换或CZT)算法 5.9 FFT的应用 第6章 数字滤波器的结构与有限字长效应 6.1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与技术指标 6.2 数字滤波器的研究与表示方法 6.3 无限长单位冲激响应(ⅡR)滤波器的基本结构 6.4 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FIR)滤波器的基本结构 6.5 数字滤波器的格型结构 6.6 数字滤波器实现中的有限字长效应 第7章 Ⅱ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7.1 模拟滤波器的设计 7.2 ⅡR数字滤波器的间接设计方法 7.3 ⅡR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变换及MATLAB实现 7.4 ⅡR数字滤波器的直接设计方法 7.5 ⅡR数字滤波器的相位均衡 第8章 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8.1 线性相位FIR数字滤波器 8.2 窗函数法FIR数字滤波器设计 8.3 频率采样法FIR数字滤波器设计 8.4 线性相位FIR滤波器设计的优方法(等波纹逼近法) 8.5 简单整系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 8.6 FIR和ⅡR数字滤波器的比较 第9章 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 9.1 多采样率的概念 9.2 序列的整数倍抽取和插值 9.3 有理倍数采样率转换 9.4 多采样转换滤波器的设计及实现 0章 数字信号处理的实现 10.1 数字信号处理的实现方法 10.2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速度 10.3 数字信号处理的误差 10.4 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我个人对教材的严谨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在数学和物理领域,任何一个微小的概念混淆或推导错误,都可能导致后续学习的全面偏差。因此,在翻阅的过程中,我会特别关注那些关键定义和证明的细节。这本书在公式编号和引用标注上做得非常清晰,这显示出作者在细节校对上的用心程度。我看到很多定义都附带有严谨的数学背景说明,避免了那种“约定俗成”却缺乏清晰界定的模糊地带。此外,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术语,比如功率谱密度和能量谱密度,作者是否给出了明确的区分和适用条件?这种对基础概念的深挖和辨析,是区分一本优秀教材和平庸参考书的关键所在。只有建立了绝对稳固的数学基石,我们才能在后续的复杂设计中游刃有余,不至于因为底层概念的模糊而动摇整个系统的设计。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看起来相当可观,这通常意味着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保障,但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挑战——如何平衡理论的详尽和阅读的效率?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对于现代信号处理技术,比如自适应滤波或者小波分析等前沿领域的覆盖程度。如果仅仅是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经典理论,那么它的时效性就会大打折扣。我期望看到作者们能够在新兴算法和实际应用案例上投入足够的笔墨。我注意到其中似乎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在特定工业场景下,如何根据实际信号的特性来选择最优的滤波方案,这种“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远比纯粹的理论推导来得实在。好的教材不仅要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你“为什么用它”和“怎么用它”。如果这本书能提供足够丰富的、与当前工业界需求紧密贴合的案例分析,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学习教材,更是一本实用的工程参考手册。
评分作为一名工程师,我最终衡量一本技术书籍价值的标准,在于它能否帮助我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很好奇这本书在习题设计上是如何配合理论学习的。如果只有那些纯粹的、孤立的数学计算题,那么学习的收获是有限的。我更倾向于那些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章节知识、模拟真实系统约束的综合性大题。例如,书中是否提供了数据采集系统的完整建模练习,要求读者从噪声分析到滤波器设计、再到最终的量化处理,完成一个闭环的仿真或设计任务?这种“项目式学习”的驱动力是很强的。如果习题部分能够做到难度梯度合理,并且最终都能指向一个具体的工程目标,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就大大提升了。毕竟,信号处理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可操作的工程方案,而优秀的教材理应是实现这一转化的最佳催化剂。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简洁的白色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专业而又沉稳的感觉。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就被它的装帧质量所吸引,纸张的质感非常细腻,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显然是出版社下了不少功夫。内页的排版布局也十分考究,字号大小适中,行距和页边距的处理都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标准,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过于疲劳。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具体内容,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章节标题,就能感受到作者们在体系构建上的深思熟虑。那些章节的逻辑衔接非常顺畅,从基础概念的引入,到复杂算法的推导,再到实际应用的探讨,仿佛为读者搭建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特别是书中对一些经典公式的展示方式,清晰而规范,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反复查阅和推导的工科生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光是这份对阅读体验的重视,就足以让这本书在众多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让人有信心去投入时间去精读它。
评分我比较关注的是作者们在阐述复杂理论时所采用的叙述方式。很多数字信号处理的书籍,一旦深入到傅里叶变换或者Z变换的深层理论时,就会变得晦涩难懂,充斥着过于抽象的数学符号,让人望而却步。我希望这本著作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从目前的初步印象来看,作者们似乎非常注重“可解释性”。他们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公式的罗列上,而是尝试用更贴近工程实际的语言去解释每一个数学步骤背后的物理意义和工程含义。比如,我看到其中一章在讲解采样定理时,似乎结合了时域和频域的直观对比图示,这种多维度、多角度的解释方法,对于初学者建立直观理解至关重要。理论的深度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有效地传达给读者,那也只能是“象牙塔里的知识”。这本书的编排似乎在努力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让那些原本冰冷的数学工具,变得鲜活起来,具有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