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季羡林谈佛(2016版)
定价:30.00元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54069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释迦牟尼,就是佛教信徒的“如来佛”或者“佛爷”,他是一个神仙。但我是一个科学工作者,不是一个宗教信徒。我认为,释迦牟尼确有其人,是一个历史人物。因此我写这篇东西,就把释迦牟尼当成一个人,同世界上其他历史人物一样,他是我研究的对象。我必须把笼罩在他身上的那一团团神话迷雾,尽上我的力量廓清,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还他一个本来面目。
——季羡林
内容提要
季羡林先生是外公认的佛教研究,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呈现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体现的思想和文化观。
目录
目录
释迦牟尼
浮屠与佛
再谈浮屠与佛
关于中国弥勒信仰的几点感想
佛典中的“黑”与“白”
《列子》与佛典
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
法显
玄奘与《大唐西域记》
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
佛教的倒流
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
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我和佛教研究
作者介绍
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人。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6年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季羡林先生是中国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和散文家。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外罕见。
文摘
序言
刚刚翻完《季羡林谈佛》,内心涌动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平静与启迪。这本书并非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论著,而更像是一次与智者促膝长谈的经历。季羡林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豁达的人生观,将佛教的智慧融入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深刻体会到佛法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呼吸、思绪息息相关。他笔下的佛,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充满慈悲与智慧的引路人,教我们如何理解苦难,如何超越执念,如何活出内心的安宁。书中的一些小故事,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比如关于“放下”的论述,我一直以为放不下是无能,但季老先生却告诉我,真正的放下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解脱。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洗涤了心灵的尘埃,对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为琐事烦恼,而是开始尝试用一种更宽容、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这本书的语言朴实而优美,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直击人心。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价值观,也让我对“知足常乐”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季羡林谈佛》带给我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它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朝圣。季羡林先生并非直接灌输佛教教义,而是通过他的人生感悟、学术见解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巧妙地将佛教的智慧融入其中。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无我”境界的阐释,这并非否定自我的存在,而是一种超越小我、融入大我的境界。他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们理解这种“无我”并非虚无,而是更加广阔的自由。书中对于“缘起性空”的解读,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空”是虚无缥缈,是消极避世,但季老先生却告诉我们,“空”恰恰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根本,是无限可能性的源泉。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让我对佛教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其内在的逻辑和智慧。这本书的结构也十分精巧,并非按照章节顺序一一展开,而是像一条潺潺的溪流,自然地流淌,引导着读者去探索更深层次的意义。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发现新的感悟,仿佛在与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对话,听他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
评分当我捧起《季羡林谈佛》时,我并没有预设它会带给我怎样的震撼,只是带着一份对这位学者的敬意。然而,阅读的过程却如同一场潜移默化的洗礼。季老先生谈佛,不是在讲经说教,而是从一个中国文化传承者的角度,用一种极其亲切、极富人情味的方式,解读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他将佛教的慈悲、智慧与中国人的哲学观、人生观巧妙地融合,呈现出一种独具东方智慧的理解。我尤其被打动的是他对“和”的精神的强调,这种“和”既是对外在世界的包容,也是对内在自我的和谐。在当今这个充满冲突与焦虑的时代,这种“和”的思想显得尤为珍贵。书中的一些片段,比如他谈论生死、谈论轮回,都充满了哲人的洞察力,却又没有一丝枯燥的学术气息。他引导我去思考生命的本质,去理解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这本书让我明白,佛教的智慧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蕴含在我们日常的言行举止之中,只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体会。
评分读完《季羡林谈佛》,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深度对话。季羡林先生以他那博大精深的学识和温润如玉的文笔,将佛教的智慧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之中,展现了一种独具东方魅力的哲学思考。他谈佛,不是在故弄玄虚,而是将佛教的慈悲、智慧、因果等核心理念,以一种极其贴近生活、贴近人心的语言娓娓道来。我尤其被他关于“烦恼即菩提”的阐释所打动,这让我意识到,困扰我们的并非苦难本身,而是我们面对苦难的态度。书中的许多比喻和故事,都极其生动形象,仿佛就在我眼前上演,让我轻松地领悟到深奥的佛理。他引导我思考生命的无常,思考人生的价值,不再为过去的遗憾而悔恨,也不为未来的未知而焦虑,而是更加珍惜当下,活出内心的宁静与从容。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它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观,让我以一种更加平和、更加智慧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
评分《季羡林谈佛》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心灵的浮躁。季羡林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将佛教的博大精深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鲜活、更加贴近生活的佛教。他并非直接宣扬教义,而是通过他广博的学识和深刻的人生体悟,展现了佛教思想如何能够滋养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我特别欣赏他对于“放下”的解读,这并非消极的放弃,而是一种智慧的超越,是一种对束缚的解脱。他用轻松的笔调,讲述了许多关于人生哲理的小故事,这些故事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启示,让我反复品味。书中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它让我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不再被名利所累,而是开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充实。这本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精神的升华,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悟,也对佛教的智慧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