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15406916 季羡林谈佛(2016版) 当代中国出版社 季羡林

9787515406916 季羡林谈佛(2016版) 当代中国出版社 季羡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季羡林 著
图书标签:
  • 季羡林
  • 佛学
  • 文化
  • 哲学
  • 历史
  • 国学
  • 宗教
  • 学术
  • 译学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聚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06916
商品编码:2973423525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季羡林谈佛(2016版)

定价:30.00元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54069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释迦牟尼,就是佛教信徒的“如来佛”或者“佛爷”,他是一个神仙。但我是一个科学工作者,不是一个宗教信徒。我认为,释迦牟尼确有其人,是一个历史人物。因此我写这篇东西,就把释迦牟尼当成一个人,同世界上其他历史人物一样,他是我研究的对象。我必须把笼罩在他身上的那一团团神话迷雾,尽上我的力量廓清,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还他一个本来面目。

——季羡林

内容提要


季羡林先生是外公认的佛教研究,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呈现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体现的思想和文化观。

目录


目录

释迦牟尼

浮屠与佛

再谈浮屠与佛

关于中国弥勒信仰的几点感想

佛典中的“黑”与“白”

《列子》与佛典

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

法显

玄奘与《大唐西域记》

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

佛教的倒流

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

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我和佛教研究

作者介绍


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人。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6年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季羡林先生是中国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和散文家。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外罕见。

文摘


序言



《禅意人生:中国哲学智慧的光辉》 内容简介: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常常感到迷失方向,内心焦虑不安。我们追逐物质,却忽略了精神的滋养;我们渴望成功,却忽视了内心的平和。在这个背景下,重新审视古老的东方智慧,特别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哲学思想,成为一条通往内心平静与人生智慧的康庄大道。 《禅意人生:中国哲学智慧的光辉》是一部深刻探索中国哲学精髓,特别是其中蕴含的禅宗思想的著作。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说教,而是一次引人入胜的心灵之旅,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阻隔,聆听先哲们的教诲,感受那些穿越千年的智慧之光,并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当下的生活,点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本书首先从中国哲学的源头说起,追溯了儒家、道家等早期思想流派的精髓。我们将看到,早在孔子和老子时代,先哲们就已经提出了关于人生、社会、宇宙的深刻思考。儒家强调“仁爱”、“礼仪”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为我们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道家则推崇“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引导我们放下执念,顺应天道,在宁静中体悟生命的真谛。这些早期思想为后来的禅宗哲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也构成了中国哲学独特而丰富的底色。 然而,本书的重点将聚焦于中国哲学史上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禅宗。我们将深入探讨禅宗的起源、发展及其核心理念。禅宗,作为佛教中国化最成功的代表,以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独特宗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本书将从多个维度解读禅宗的智慧: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觉醒之道: 禅宗不依赖繁琐的经文和仪式,而是强调通过内观自省,直接体悟自己本具的佛性。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专注、静思,以及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敏锐觉察,来认识和开发自我的潜能,最终实现内心的觉醒。书中将穿插一些经典的禅宗公案和故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这一过程,让读者在故事中体悟禅机。 “平常心是道”的生活哲学: 禅宗并非要我们遁入深山古刹,而是教导我们在红尘俗世中体悟禅的境界。所谓“挑水砍柴,无非是禅”,禅的智慧就蕴藏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本书将引导读者如何将禅宗的“平常心”融入工作、学习、家庭生活,学会以一颗平静、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喜悦,从平凡中发现不凡,在忙碌中寻得安宁。 “空”的智慧与放下执念: 佛教的“空”并非虚无,而是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禅宗的“空”智慧,教导我们认识到一切现象的无常性,从而放下对名利、得失、爱恨的过度执着。本书将深入浅出地解释“空”的哲学含义,以及如何运用这种智慧来化解内心的痛苦,摆脱不必要的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我们会探讨,当我们不再执着于“我”和“我的”,生活将展现出怎样的豁达与宽广。 “禅茶一味”的意境与生活美学: 禅宗的智慧也渗透到了中国的生活美学中,尤其体现在“禅茶一味”的境界。一杯清茶,不仅是物质的享受,更是精神的沟通和意境的营造。本书将探讨茶道与禅意的结合,如何通过品茶的仪式感,达到内心的宁静与专注,体验“一叶知秋”的细腻,感受“万物皆有灵”的韵味。这种对生活细节的品味,正是禅宗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顿悟”与“渐修”的辩证统一: 禅宗虽然强调“顿悟”,但也并非否定“渐修”的重要性。本书将探讨这两种修行方式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心灵的修炼。我们会发现,每一次的觉察,每一次的放下,都是一次小小的“顿悟”,而持续的实践,则构成了“渐修”的积累,最终通往更深层次的理解。 禅宗对艺术、文学及人生观的深远影响: 禅宗的哲学思想不仅仅局限于宗教领域,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绘画、诗歌、书法、园林艺术等各个方面,塑造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本书将通过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和文学典故,展现禅宗如何为这些艺术形式注入空灵、写意、含蓄的东方韵味,以及如何影响着古人的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命态度。 《禅意人生:中国哲学智慧的光辉》并非仅仅是对古老智慧的梳理和介绍,它更侧重于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指导我们当下生活的力量。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压力巨大,焦虑重重。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和视角,帮助读者: 提升专注力与觉察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专注力变得尤为困难。本书将通过介绍禅宗的冥想和正念练习,帮助读者训练专注力,更好地感知当下,减少思绪的纷扰。 培养情绪的稳定与平和: 负面情绪是影响我们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本书将运用禅宗的智慧,教导读者如何认识、接纳并转化情绪,学会以更加平和、理性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起伏。 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至关重要。本书将引导读者从中国哲学和禅宗中汲取力量,构建一个更加充实、有意义的人生。 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不忘内心的平静与生活的乐趣。本书将揭示如何运用禅宗智慧,在忙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港湾,实现真正的身心和谐。 提升人际关系的和谐度: “仁爱”与“慈悲”是儒家和佛教的共同核心。本书将探讨如何运用中国哲学中的“同理心”和“无分别心”,改善我们与家人、朋友、同事的关系,构建更加融洽的人际环境。 本书语言力求平实而富有感染力,避免了学术化的艰涩,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深邃的哲学思想呈现给每一位渴望智慧的读者。它适合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精神成长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您是否接触过佛学,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收获。 《禅意人生:中国哲学智慧的光辉》是一次与古老智慧的对话,一次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一次对美好生活的践行。它将引领您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在生命的旅途中发现真正的方向,点亮您的人生,使其如中国哲学般,历久弥新,光辉永恒。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一份送给您自己,以及您所爱之人的心灵滋养。

用户评价

评分

刚刚翻完《季羡林谈佛》,内心涌动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平静与启迪。这本书并非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论著,而更像是一次与智者促膝长谈的经历。季羡林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豁达的人生观,将佛教的智慧融入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深刻体会到佛法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呼吸、思绪息息相关。他笔下的佛,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充满慈悲与智慧的引路人,教我们如何理解苦难,如何超越执念,如何活出内心的安宁。书中的一些小故事,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比如关于“放下”的论述,我一直以为放不下是无能,但季老先生却告诉我,真正的放下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解脱。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洗涤了心灵的尘埃,对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为琐事烦恼,而是开始尝试用一种更宽容、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这本书的语言朴实而优美,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直击人心。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价值观,也让我对“知足常乐”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季羡林谈佛》带给我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它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朝圣。季羡林先生并非直接灌输佛教教义,而是通过他的人生感悟、学术见解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巧妙地将佛教的智慧融入其中。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无我”境界的阐释,这并非否定自我的存在,而是一种超越小我、融入大我的境界。他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们理解这种“无我”并非虚无,而是更加广阔的自由。书中对于“缘起性空”的解读,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空”是虚无缥缈,是消极避世,但季老先生却告诉我们,“空”恰恰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根本,是无限可能性的源泉。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让我对佛教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其内在的逻辑和智慧。这本书的结构也十分精巧,并非按照章节顺序一一展开,而是像一条潺潺的溪流,自然地流淌,引导着读者去探索更深层次的意义。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发现新的感悟,仿佛在与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对话,听他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

评分

当我捧起《季羡林谈佛》时,我并没有预设它会带给我怎样的震撼,只是带着一份对这位学者的敬意。然而,阅读的过程却如同一场潜移默化的洗礼。季老先生谈佛,不是在讲经说教,而是从一个中国文化传承者的角度,用一种极其亲切、极富人情味的方式,解读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他将佛教的慈悲、智慧与中国人的哲学观、人生观巧妙地融合,呈现出一种独具东方智慧的理解。我尤其被打动的是他对“和”的精神的强调,这种“和”既是对外在世界的包容,也是对内在自我的和谐。在当今这个充满冲突与焦虑的时代,这种“和”的思想显得尤为珍贵。书中的一些片段,比如他谈论生死、谈论轮回,都充满了哲人的洞察力,却又没有一丝枯燥的学术气息。他引导我去思考生命的本质,去理解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这本书让我明白,佛教的智慧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蕴含在我们日常的言行举止之中,只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体会。

评分

读完《季羡林谈佛》,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深度对话。季羡林先生以他那博大精深的学识和温润如玉的文笔,将佛教的智慧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之中,展现了一种独具东方魅力的哲学思考。他谈佛,不是在故弄玄虚,而是将佛教的慈悲、智慧、因果等核心理念,以一种极其贴近生活、贴近人心的语言娓娓道来。我尤其被他关于“烦恼即菩提”的阐释所打动,这让我意识到,困扰我们的并非苦难本身,而是我们面对苦难的态度。书中的许多比喻和故事,都极其生动形象,仿佛就在我眼前上演,让我轻松地领悟到深奥的佛理。他引导我思考生命的无常,思考人生的价值,不再为过去的遗憾而悔恨,也不为未来的未知而焦虑,而是更加珍惜当下,活出内心的宁静与从容。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它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观,让我以一种更加平和、更加智慧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

评分

《季羡林谈佛》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心灵的浮躁。季羡林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将佛教的博大精深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鲜活、更加贴近生活的佛教。他并非直接宣扬教义,而是通过他广博的学识和深刻的人生体悟,展现了佛教思想如何能够滋养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我特别欣赏他对于“放下”的解读,这并非消极的放弃,而是一种智慧的超越,是一种对束缚的解脱。他用轻松的笔调,讲述了许多关于人生哲理的小故事,这些故事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启示,让我反复品味。书中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它让我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不再被名利所累,而是开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充实。这本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精神的升华,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悟,也对佛教的智慧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