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季羨林談佛(2016版)
定價:30.00元
作者:季羨林
齣版社:當代中國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540691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釋迦牟尼,就是佛教信徒的“如來佛”或者“佛爺”,他是一個神仙。但我是一個科學工作者,不是一個宗教信徒。我認為,釋迦牟尼確有其人,是一個曆史人物。因此我寫這篇東西,就把釋迦牟尼當成一個人,同世界上其他曆史人物一樣,他是我研究的對象。我必須把籠罩在他身上的那一團團神話迷霧,盡上我的力量廓清,根據曆史唯物主義的原則,還他一個本來麵目。
——季羨林
內容提要
季羨林先生是外公認的佛教研究,一生對佛教研究傾注瞭大量的心血。季羨林從語言學、社會學、曆史學等切入,修正瞭原來的很多假設,考證瞭佛教是間接傳進中國來的。全書收錄瞭季羨林先生經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羨林先生重要的佛學研究成果,呈現季羨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體現的思想和文化觀。
目錄
目錄
釋迦牟尼
浮屠與佛
再談浮屠與佛
關於中國彌勒信仰的幾點感想
佛典中的“黑”與“白”
《列子》與佛典
中國佛教史上的《六祖壇經》
法顯
玄奘與《大唐西域記》
關於大乘上座部的問題
佛教的倒流
原始佛教的曆史起源問題
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
我和佛教研究
作者介紹
季羨林(1911—2009),山東清平人。1930年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係。1935年入德國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後掌握瞭梵文、巴利文、佛教混閤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1946年迴國,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主持創辦東方語言文學係。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後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務。
季羨林先生是中國的文學傢、語言學傢、教育傢、社會活動傢、翻譯傢和散文傢。學術研究領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羅文譯釋、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文藝理論、東方文化、敦煌學等,範圍之廣,外罕見。
文摘
序言
當我捧起《季羨林談佛》時,我並沒有預設它會帶給我怎樣的震撼,隻是帶著一份對這位學者的敬意。然而,閱讀的過程卻如同一場潛移默化的洗禮。季老先生談佛,不是在講經說教,而是從一個中國文化傳承者的角度,用一種極其親切、極富人情味的方式,解讀佛教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與影響。他將佛教的慈悲、智慧與中國人的哲學觀、人生觀巧妙地融閤,呈現齣一種獨具東方智慧的理解。我尤其被打動的是他對“和”的精神的強調,這種“和”既是對外在世界的包容,也是對內在自我的和諧。在當今這個充滿衝突與焦慮的時代,這種“和”的思想顯得尤為珍貴。書中的一些片段,比如他談論生死、談論輪迴,都充滿瞭哲人的洞察力,卻又沒有一絲枯燥的學術氣息。他引導我去思考生命的本質,去理解個體與整體的關係。這本書讓我明白,佛教的智慧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蘊含在我們日常的言行舉止之中,隻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去體會。
評分《季羨林談佛》帶給我的是一種截然不同的閱讀體驗,它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朝聖。季羨林先生並非直接灌輸佛教教義,而是通過他的人生感悟、學術見解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巧妙地將佛教的智慧融入其中。我尤其欣賞他對於“無我”境界的闡釋,這並非否定自我的存在,而是一種超越小我、融入大我的境界。他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讓我們理解這種“無我”並非虛無,而是更加廣闊的自由。書中對於“緣起性空”的解讀,也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以為“空”是虛無縹緲,是消極避世,但季老先生卻告訴我們,“空”恰恰是萬物得以存在的根本,是無限可能性的源泉。這種辯證的思維方式,讓我對佛教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到其內在的邏輯和智慧。這本書的結構也十分精巧,並非按照章節順序一一展開,而是像一條潺潺的溪流,自然地流淌,引導著讀者去探索更深層次的意義。每一次翻開,都能從中發現新的感悟,仿佛在與一位飽經滄桑的智者對話,聽他娓娓道來人生的真諦。
評分剛剛翻完《季羨林談佛》,內心湧動著一股難以言說的平靜與啓迪。這本書並非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論著,而更像是一次與智者促膝長談的經曆。季羨林先生以其深厚的學養和豁達的人生觀,將佛教的智慧融入瞭生活的點點滴滴,讓我深刻體會到佛法並非高高在上,而是與我們每個人的呼吸、思緒息息相關。他筆下的佛,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充滿慈悲與智慧的引路人,教我們如何理解苦難,如何超越執念,如何活齣內心的安寜。書中的一些小故事,看似平淡,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比如關於“放下”的論述,我一直以為放不下是無能,但季老先生卻告訴我,真正的放下是一種力量,是一種解脫。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洗滌瞭心靈的塵埃,對人生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不再為瑣事煩惱,而是開始嘗試用一種更寬容、更平和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這本書的語言樸實而優美,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直擊人心。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價值觀,也讓我對“知足常樂”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季羨林談佛》這本書,如同一股清流,滌蕩瞭我心靈的浮躁。季羨林先生以其獨特的視角,將佛教的博大精深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語境,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鮮活、更加貼近生活的佛教。他並非直接宣揚教義,而是通過他廣博的學識和深刻的人生體悟,展現瞭佛教思想如何能夠滋養我們的心靈,提升我們的精神境界。我特彆欣賞他對於“放下”的解讀,這並非消極的放棄,而是一種智慧的超越,是一種對束縛的解脫。他用輕鬆的筆調,講述瞭許多關於人生哲理的小故事,這些故事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啓示,讓我反復品味。書中的語言樸實無華,卻字字珠璣,充滿瞭智慧的光芒。它讓我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不再被名利所纍,而是開始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充實。這本書不僅是一次知識的獲取,更是一次精神的升華,讓我對人生有瞭更深的體悟,也對佛教的智慧有瞭更真切的感受。
評分讀完《季羨林談佛》,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次靈魂的深度對話。季羨林先生以他那博大精深的學識和溫潤如玉的文筆,將佛教的智慧巧妙地融入瞭中國傳統文化的脈絡之中,展現瞭一種獨具東方魅力的哲學思考。他談佛,不是在故弄玄虛,而是將佛教的慈悲、智慧、因果等核心理念,以一種極其貼近生活、貼近人心的語言娓娓道來。我尤其被他關於“煩惱即菩提”的闡釋所打動,這讓我意識到,睏擾我們的並非苦難本身,而是我們麵對苦難的態度。書中的許多比喻和故事,都極其生動形象,仿佛就在我眼前上演,讓我輕鬆地領悟到深奧的佛理。他引導我思考生命的無常,思考人生的價值,不再為過去的遺憾而悔恨,也不為未來的未知而焦慮,而是更加珍惜當下,活齣內心的寜靜與從容。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提供瞭多少知識,而在於它如何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的思維方式和人生觀,讓我以一種更加平和、更加智慧的心態去麵對這個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