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糖尿病自我管理
定价:18.00元
作者:李洪皎,胡洁,仝小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50258874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着适于糖尿病患者掌握及应用的实用性出发,该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概念,一些管理中重要的理念和管理的细则。并以中医平衡医学思想为指导,诠释了健康与疾病,详析了糖尿病病因;以中医的生态大系统医学思想、个体化医学思想、未病医学思想为指导,系统阐述了“代谢综合征”、血糖难控因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警等令糖尿病患者感到困惑的常见问题:从疾病的管理、生活的管理、情绪的管理、爱情的管理、经济的管理五方面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切实可行的管理细则。
目录
作者介绍
仝小林,男,50岁。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博士学术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中央保健局健康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图书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
文摘
序言
我必须强调,这本书真正的高价值在于它对“社群互助与社会支持”的强调,这常常被其他指南所忽略。作者花费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探讨如何有效地与家人、朋友沟通自己的病情,如何寻求专业医疗团队之外的支持系统。书中提供了很多“沟通脚本”,比如如何清晰、简明地向不理解的亲戚解释你的饮食限制,或者如何向伴侣寻求情感上的支持,这些细节的描绘极其真实,解决了许多患者在日常社交中遇到的尴尬和压力。此外,作者还鼓励读者参与到更广阔的病友群体中去,认为这种同伴学习的力量是无可替代的。它不仅仅是关于“我”如何管理血糖,更是关于“我们”如何共同面对这场长期的健康旅程。这本书成功地将一个看似孤立的个体管理行为,转化成了一个充满连接和共情的集体行动,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患者应对疾病的整体信心和长期依从性。
评分作为一名对数据和细节有着极致追求的读者,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它不仅仅停留于基础知识的普及,而是非常专业地剖析了不同类型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和预防策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药物作用机制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药理学概念,通过生动的比喻,变得清晰易懂,完全没有传统医学教材的僵硬感。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新型监测技术和治疗方案的介绍,保持了高度的时效性和客观性,没有明显的倾向性,只是冷静地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人群。我翻阅了很多资料,很少有书籍能将基础理论、最新研究和临床实践如此流畅地编织在一起。它就像一本随时可以翻阅的“个人健康百科全书”,里面的图表设计也极具匠心,逻辑清晰,让人一眼就能抓住重点,避免了信息过载的疲劳感。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在构建心理韧性方面的着墨,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很多人关注糖尿病管理,都聚焦在血糖监测、胰岛素剂量这些“硬指标”上,但这本书却非常深刻地触及了“心病”这个软肋。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患者在确诊后面临的焦虑、否认、以及长期的挫败感。它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情绪调适工具箱”,里面不乏一些非常实用的认知行为技巧。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自我对话”的练习,教会我如何识别那些消极的、自我攻击的内心声音,并用更积极、更现实的陈述去取代它们。这比单纯地告诉你“保持积极”要有力量得多,因为它告诉你如何积极起来。此外,书中对“目标设定”的阐述也十分精妙,它提倡“微小胜利”的积累法,把一个宏大的健康目标拆解成每天都能实现的小任务,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给自己一个肯定。这种循序渐进、注重心理建设的方法,让我在面对日常的挑战时,心态变得异常平和,不再轻易被血糖波动所左右情绪。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阅读体验堪称一流,这在专业健康书籍中是相当少见的。它不像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本精心制作的生活美学杂志。字体大小、行间距的设置都考虑到了不同年龄段读者的视觉需求,大量留白的设计使得阅读过程非常放松,即使需要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作者在叙事结构上采用了“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案例分享”的循环模式,使得内容层层递进,自然而然地引导读者进入学习状态。案例部分尤其精彩,那些匿名分享的故事,真实而触动人心,让我清晰地看到不同背景、不同生活习惯的人是如何克服困境的。读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常常会忍不住停下来,在脑海中对比自己的情况,这种沉浸式的代入感极大地增强了学习效果。可以说,这本书在“如何把知识有效地传递给读者”这一艺术层面上,做到了极致的考量。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以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复杂的医学知识和日常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以前总觉得“自我管理”这四个字听起来就很枯燥,充满了各种条条框框的规定,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它没有用那些高高在上的术语来吓唬人,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耳边细细道来,每一步都充满了人性化的关怀。尤其是关于饮食调整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粗暴地列出“能吃”和“不能吃”的清单,而是深入探讨了食物背后的营养学原理,让我们明白为什么某些选择对血糖更友好。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弹性计划”的章节,它承认了生活的不确定性,教我们如何在聚会、出差等特殊情况下,灵活应对,而不是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误”就全盘放弃。这种务实、不苛责的态度,真正做到了将管理融入生活,而不是让生活被管理所束缚。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的病人,而是真正掌控了自己健康的主导者,那种由内而外生发出的自信和力量感,是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