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养老先养心-送给爸心灵疗养书
定价:28.00元
作者:苍穹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087446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面对我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的问题,本书就老年人面临的种种身体和心理的问题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本书不仅适合老年人阅读,也适合年轻人阅读,因为它是了解老年人心理的一个窗口,只有了解了老年人在想什么,才能让孝心有的放矢。相信本书会成为打开老人心结,增进亲情的桥梁。
内容提要
不要紧,本书将成为好的助手,帮助解决老年生活需要面对的诸多问题,包括退休后的心理调适、空巢老人的心理困惑、丧偶后的自我救赎、如何拥有幸福的再婚生活以及平静的看待疾病、面对生死。
本书不仅适合老年人阅读,也适合年轻人阅读,因为它是了解老年人心理的一个窗口,只有了解了老年人在想什么,才能让孝心有的放矢。相信本书会成为打开老人心结,增进亲情的桥梁。
目录
作者介绍
苍穹,心理学专业毕业,图书策划人,曾主编或参编过不少图书,如:
《皇帝内经四季养生智慧》《50种有益健康的生活习惯》《带病活到天年》《寻找心灵的桃花源》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都透露着一种对读者和书中主角的尊重。它没有使用那种居高临下的“指导口吻”,而更像是两个平等的人在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我喜欢它强调“双向疗愈”的概念,即当我们努力去理解和疗愈父母的心灵时,我们自己的心性也会得到极大的磨砺和净化。书中有些地方描述了老年人如何应对“身份认同的转变”——从家庭支柱到被照顾者,这种心理落差是巨大的。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来处理这种转变,它鼓励子女去发现和赞美父母在新阶段所展现出的智慧和经验,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价值并未因为年龄增长而减损。对于那些常常因为沟通不畅而感到挫败的子女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沟通语境,不再是单纯的“命令与服从”,而是“分享与共情”。我感觉自己不仅提升了与父母的相处质量,连带着对其他重要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变得更加圆融了。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对“时间感知”的探讨。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时间感和我们年轻人是截然不同的,他们更珍视当下,同时也更害怕“被遗忘”。作者用极富文学性的笔触,描绘了这种时间流逝带来的心理变化,并提供了一套“重塑时间价值”的方法。这不是那种快餐式的鸡汤,它要求读者付出耐心去体会。我个人觉得,书中关于如何鼓励长辈重拾兴趣爱好、重新建立社会连接的那几章,简直是及时雨。我之前总觉得他们应该安享晚年,结果反而让他们失去了生活的重心。这本书教我如何“搭建桥梁”,而不是“筑起围墙”,帮助他们以一种更积极、更有掌控感的方式去面对未来的日子。它的语言风格有一种沉静的力量,读完后心里的浮躁感会立刻消退不少,让人更有力量去面对家庭中的那些小挑战。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疗效”需要时间来验证,但它提供的思维框架是极其稳固的。它教会我的最核心的一点是,心灵的健康与否,往往取决于一个人是否感到被“看见”和“听见”。书中有一个关于“回忆的仪式感”的章节让我印象深刻,它解释了为什么老人家总是喜欢反复讲述过去的故事,那不是记性不好,而是他们在确认自己的人生轨迹依然有意义、有价值。作者巧妙地将心理学知识融入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比如如何一起整理旧照片、如何记录家族故事,这些活动瞬间将僵硬的亲子关系转化为充满温情的协作项目。这本书的书写非常注重细节的打磨,行文流畅,没有一句废话,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似乎经过了深思熟虑,旨在最大程度地触及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读完合上书本时,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我学到了什么”,而是“我明天要怎么去实践这份理解”。
评分这本书真是本宝藏!我一直觉得自己对家里的老人家不够关心,总觉得只要物质上满足了就好,可自从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心”才是最重要的。它没有那种枯燥的说教,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的故事,讲述了如何与年长的父母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我记得其中有几章特别触动我,比如关于如何倾听他们那些看似重复的、实则蕴含着对情感连接渴望的叙述,还有如何引导他们走出孤独感。这本书的文字非常温暖,读起来让人感到平静,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人生导师在耳边轻声细语,引导我重新审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孝顺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精神上的相互理解和陪伴。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处于“上有老”阶段的朋友们,它会给你提供实实在在、能立刻在生活中应用的智慧,而不是空泛的理论。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巧妙,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处理家庭内部的情感流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是以前那种懵懂和手足无措的状态了。
评分老实说,我刚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有点抗拒的,毕竟“心灵疗养”这种话题听起来有点玄乎,我更偏向于看一些实操性强的指南。但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它没有直接给我灌输“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剖析了老年人心灵世界的一些常见困境,比如他们对“被需要感”的渴望,以及面对身体机能退化时的自我认知调整。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细腻,它关注的不是宏大的哲学命题,而是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瞬间——一次不经意的皱眉,一句欲言又止的话语,作者都能捕捉到背后的情绪暗流。我特别欣赏它在谈论“放手与接纳”时的那种平衡感,既肯定了老年人自我决断的权利,也温柔地指出了子女应该如何提供必要的支持而不至于过度干预。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渐进式的,每读完一个小节,都需要停下来消化一下,反思一下自己家里的情境。它像一面镜子,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过去忽略掉的那些爱与细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